第89章 为大道昌盛而修行(1 / 2)

起身之人,乃当今帝尊最为钟爱的皇子,二皇子秦瑾先。

现今的帝尊膝下育有五位皇子。

大皇子秦瑾天,六岁时便因天劫早逝。

三皇子秦瑾德,出自云贵仙子之身,自幼便被送往外界修炼武道,其行踪鲜为人知。

四皇子秦瑾仁,因其生母武才人仙逝,自小由皇后抚养成人。他才情出众,但却无意于世间权柄之事,整日沉醉于音律棋画之间,过着超脱红尘的生活。

二皇子秦瑾先与五皇子秦瑾轩,均系娴贵仙子所出。两位皇子自幼便在外祖父——前大宗师叶明的指导下修习武道。

如今五皇子秦瑾轩年仅十九,已然成为北疆边军副统帅,战绩显赫。

二皇子秦瑾先则留居皇城,其修为在国子监之内位列翘楚。他文武双全,尽管年方二十二,却早已随侍帝尊左右,研读政事多年,深受帝尊倚重。

按理来说,二皇子秦瑾先是最佳的储君人选,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帝尊多年以来始终未曾册封储君。

此刻,起身发言的正是二皇子秦瑾先。

秦瑾先朝着秦真人恭敬行礼后,方才开口:“秦真人,弟子以为,吾辈大顺修士,应当以助大道昌盛为修行之目标!”

此话一出,全场震惊。

为大道昌盛而修行,这才是身为大顺皇族应有的胸怀壮志,也是将来执掌大顺江山所需具备的雄心壮志。

秦瑾先保持着恭谨的姿态,略微停顿后,继续阐述道:

“现如今,大顺看似繁荣昌盛,然而四面八方强敌环伺:北方有漠国与燕国眈眈相向,南方滇国、沐国、陈国时常侵扰;西面虽与蜀国暂时无战事,但传闻去年他们已与南方三国结盟,故不可掉以轻心。”

“尤其重要的是,我大顺本为中原至上大国,曾是中原霸主。然为了北部边境安宁,却不得不年复一年地向燕国进贡大量布帛、茶叶、瓷器等宝物。为何如此?正是因为我们的力量还不够强大。”

“我大顺地域广阔,物产丰富,若能修炼壮大,待到军队实力鼎盛之际,何需受燕国牵制?”

“再观我国内部,三十六岛屿、七十二秘境之地,匪徒祸乱不断。大顺境内高山大川之间,盗匪肆虐,屡禁不止,这也正是因为我们自身力量不足,未能及时荡平匪患,稳定朝纲所致。”

“因此,弟子认为,吾辈大顺修士,当以助我大顺大道昌盛为修行目标。明辨是非,精通战略,既能安内治匪,又能御敌于国门之外,辅佐君王,效力国家。”

二皇子秦瑾先这一番慷慨激昂的话语,顿时点燃了现场所有人的热血之情……

即便身处静室的煌帝柴昊云,面上也挂着他招牌式的微笑,轻轻点头赞许:“先儿近年来,确实在修为与心智上都有了极大的提升!皇后,你有何见解?”慕容淑敏含笑点头,“恭贺陛下,先儿已经能够独自承担重任了。”

“二皇子所说,如雷霆之音,实乃修道者之典范。”秦风亦满腔热忱地道。

随后,他提起灵墨笔,在练功板上挥毫写下“为壮大吾大顺仙朝修为而修行”这几个飘逸的字迹。

然而,明眼人都发现,秦风只是将这句话书写在了边缘位置。反观在他之前所写的“为何修行?”下方的空间,依然留有一片空白,仿佛预示着,二皇子的话语,虽振聋发聩,却并非秦风心中寻求的那个真正答案。

柴昊云同样察觉到了这一点,微微拧眉问道:“先儿的回答已然出色至极,为何这秦老仍不满意呢?”

一直在旁默不作声的长公主柴昊蓉淡然一笑,“皇兄,先儿的回答固然出色,但他毕竟是站在朝廷高层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所以我想,也许与秦老的想法存在一定的差异。”

“嗯?皇妹,此话何解?”柴昊云面露疑惑。

“先儿的观点,立足点极高,其所见亦极其深远。”柴昊蓉稍作停顿,继续解释道,“如果是以皇子的身份或者朝中某位重臣之后的身份来回答此问题,那无疑是极为恰当的答案。然而,我想,秦老今日提出这个问题,恐怕不仅仅是针对这些人,而是对于天下所有的修道学者而言。”

柴昊云闻听此言,不禁微微皱眉:“朕召回他入京,正是为了对国子仙院进行革新,广开大道,吸纳天下修道英才,为我大顺培养更多的修为出众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