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研究改进(1 / 2)

具体如何改进,陆北羽心中并无定论。但他对纸张的发展历程有所了解。造纸术作为华夏文明的四大发明之一,他前世对此并不陌生。

即便未曾亲手造纸,他也清楚基本流程。中学历史课本中对此有详尽描述。

蔡伦发明造纸术,最初便是麻纸,与陆家纸坊所产相差无几。现今大顺盛行的硬黄纸,则是在麻纸基础上改良而来。

具体改良之处,陆北羽记忆模糊,只记得与原料选取和后期处理有关。无论是麻纸还是硬黄纸,都在纸张发展历程中属于较为原始的阶段。

原料大致相同,麻或楮皆可。但在这个时代的物资条件下,这两种原料并不丰富,成本自然高昂。要知道,这里的布料多以麻为主,许多人家连衣物都不足,哪里舍得大量麻料用于造纸?

既然麻料不易获取,陆北羽建议刘玉轩考虑使用桑皮或藤皮。桑皮纸相比硬黄纸,更具韧性,纸面也更为平整。

“东家少爷,请稍候片刻!”刘玉轩闻言,打断陆北羽,疾步走进屋内。片刻后,他左手捧着一叠麻纸,右手持毫笔冲出。将毫笔尖舔湿,他在纸上飞快写下“桑皮,藤皮”四字。他憨厚一笑:“年岁已高,怕有遗漏,还是记下来稳妥些!东家少爷,请继续说!”

"记忆再好,也不如亲手记录,记笔记是个修炼心智的好习惯。"陆北羽含笑道,目光在刘玉轩身上多停留了片刻。

这老者年近半百,嘴角沾满了墨汁,却毫不在意,别有一番趣味。陆北羽注视着刘玉轩,刘玉轩也同样凝视着他,心中掀起了滔天骇浪。

桑皮……藤皮……

为何我之前未曾想到?

麻布其实是取自麻茎的皮制成,桑皮和藤皮与麻皮相似无比。很可能可行!更重要的是,桑树和藤蔓在江望城附近遍地都是,平时无人问津,若能利用,必定能节省大量成本……

这样一来,纸张的制作成本至少能降低三分之一,意味着利润能提升三成。即便把售价降低一成,也能抢占更多市场份额,仍有两成的利润空间……

如此,这造纸工坊或许就能从亏损转为盈利,也算对得起早逝的主母了。

想到此处,刘玉轩的眼眶再次泛红,全身因激动而微微颤抖。然而,陆北羽并不清楚刘玉轩的想法,只见他握笔凝视自己,于是继续说道:

改进原料固然关键,但我们还需提升工艺,这样才能在竞争中立足。现在我们造纸的方法,都是采用剥层法制纸,原料的粗糙直接影响纸张的质感。

就算用硬黄纸的蜡封技术,能改善这个问题,使纸张表面更平滑,但这成本过高。

我们可以考虑将原料研磨成浆,再经过蒸煮,然后提取纤维……

陆北羽边说,边接过刘玉轩的毛笔和麻纸,在上面勾勒起来。一边画,一边写,一边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