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暴雨梨花孤灯下
欢迎关注,放入书架观看,后面更多精彩
四人真气贯注双掌,谨慎盯着前方,小心向前游去,深怕真有鲨鱼过来。?
要知道鲨鱼从来都是成群结队而来,不会是只有十几头,他们就是不向这边过来,鲨鱼闻到人的气息,还是会过去,终究躲不开。
此时四周海面虽有风浪滚涌,却也不似有鲨鱼过来翻江倒海的迹象。
饶是四人艺高胆大,仍是不敢放松,目不转瞬紧张向前行去。
茫茫大海上,模糊不清,却听到前方轰隆隆的声音传来,四人又惊又恐,不知前方是什么东西,盯着前方,白茫茫的海面上,突然变得黑暗起来,四人正在思忖,不会是狂风暴雨要来吧!那可就真的死无葬身之地了。
突地碧玉生大喜道:“船,船来了!”其他三人还没看清,碧玉生指着前面,片刻间果然看到前方庞大的黑影清晰起来,竟是一艘庞大的虎头大船,正乘风破浪驶来。
释迦摩萨、明月楼与碧玉生看到俱都大喜,扬手惊呼起来,释迦摩萨气运丹田,高声叫道:“救……命……”他声音悠长,划破海面,数十丈内都能清晰听到,就连风浪声也被他压住。
那大船听到声音,便朝这边驶来,越驶越近,只见大船分成两层,甚是豪华。三道大帆遮天蔽日,直插云霄,怪不得行驶如此之快。 船头甲板和左右船舷虽挂着渔网,仍是能看到铁炮,竟是一艘炮船。
释迦摩萨三人高呼雀跃,郭襄却留个心眼,抬头看去,只见船上之人俱都穿着白色衣服,形状奇怪,在上面得意洋洋,不知说些什么?
就在这时,大船靠近,突地船上有几人向下一扬,释迦摩萨三人正在疑惑不解,不知大船上人在要做什么?突地郭襄大叫道:“不好。”猛地潜入水中。
释迦摩萨三人正不解其意,突感觉有东西落到身上,仔细看去,竟是白色细细渔网,已把四人尽数笼罩在其中。
碧玉生正要潜水,哪知渔网向上收起,顿时被网在其中。释迦摩萨与明月楼也是惊恐,双手抓住渔网想撕开洞口,哪知渔网坚韧无比,还没有撕动,就被渔网兜住,顿时手脚无措,不能动弹。
渔网迅捷向上收起,拉出水面,只见郭襄抓在渔网外面,好似也被罩在里面一样。
渔网被拖到船首甲板之上,立时就被八九个人拉住,四人在渔网中更是无法动弹。
于是四人看到船楼上密密麻麻站满了人,个个都是身躯粗矮的汉子,如同武大郎一般,腰间插着两把长短剑,那长剑又细又长,却如弯刀一般,甚是奇特。
郭襄等人看到这群人,都是大惊,猜不透他们是什么来历?郭襄正想出手,却看他们人数众多,光甲板上就有一百多人,船舱中还有许多人,思忖自己寡不敌众,就是逃下船去,也难以活命,不如先看看再说,于是小心警戒。
这时那群人看到网中四人甚是得意,前面几个人叽咕呱啦说了一通话,突地有一人用生硬的汉语大声说道:“侯帮主快过来,看看认不认识一下这四个人,是不是你要找的人?如果不是是,就与前面四人一起杀掉!”
郭襄四人听得明白,看到那些人纷纷向船舱望去,立时闪出一个过道,突听得船舱前有人道:“放开我!”她循声看了过去,才看到船舱前桅杆上帮着一个渔网,渔网中缠着四人,正在挣扎。郭襄看到大吃一惊,没想到正是马耶夫四人。原来他们也被渔网罩住,在网中动弹不得。
这时他们也看到了释迦摩萨四人,也是大惊失色。没想到会在此相遇。
趁着慌乱嘈杂,这时释迦摩萨低声道:“他们是东瀛倭人!”郭襄听到,这才想起,曾听外公说过,在东海中有一些岛屿,住了一些倭人,身高普遍比中原人矮一头。
他们在唐朝之前常到中原学习文化,毕恭毕敬,但是后来渐渐自大,自成一体。到了宋朝时,许多人东瀛人还算谦卑恭顺,倒也有一些东瀛武士浪人,常到东海附近滋事扰民,被东海诸岛上门派与高手痛击后,便老实一段时间。
在东瀛诸岛上,也有诸多门派,如同中原武林各门各派一样。
郭襄听外公黄药师讲过,在东海大斗东瀛浪人的事,曾连杀到东海滋事抢夺的五十多名东瀛浪人,使得东瀛浪人百年来不敢到逾越东海。
而黄药师死后,东瀛浪人又开始猖狂,常到东海抢夺渔船,滋扰渔民。中原武林忙于抵抗蒙古,也无暇顾及。又有一些武林败类,曾跟随协助大金国入侵过蒙古与大宋,大金国败亡后,在中原无法立足,于是转移到海上,与东瀛人互相勾结。黄河帮就是其中之一,暗中做起耳目,中原之事,所以东瀛人知道一些。
而在两三年前,忽必烈做上蒙古大汗不久,要高丽与东瀛诸岛称臣纳贡,上表臣服,高丽称臣后,东瀛诸岛却不服。于是忽必烈攻打东瀛,大胜几场,由于补给不足,后来就撤了回来。准备统一中原后再打东瀛,让其臣服。(此是后话!)
东瀛人却以为蒙古胆怯,更加肆无忌惮到中原沿海来抢夺滋事。
而这渔网其实是东瀛人打渔之用,不过不是普通的鱼,而是海中最大的鲸鱼。鲸鱼力量之大,估计比一百头牛还大许多。而在东瀛地区有种蚕丝,甚是坚韧,于是东瀛人便织出了两条最坚韧的渔网捕鱼。
虽然释迦摩萨四人都是绝顶高手,但还是撕不开这渔网。
这时一个东瀛人看到马耶夫怒喝道:“不要叫了,等会就杀了你们!”
路西亚道:“我们是波斯明教中人,不是蒙古人,也不是汉人,与东瀛井水不犯河水,放了我们,必有厚报!”
那东瀛人道:“你们到中原纳贡,却不到东瀛,分明是瞧不起我们日出之国,就是死有余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