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玉树君子与诡计小人之儒道之争(1 / 2)

江羽淡然一笑,脸上丝毫不见慌乱,反而透出一种超脱的自在。他向王通拱手施礼,说道:“王老先生德高望重,虽然我不曾有幸见过您,但老先生赐教,我自然应先礼而后言辞相争。”

王通微微挑眉。

他的关注点不在江羽的尊重,而在江羽提及的先礼后兵。

好一个江羽。

竟要与他一较高下吗?

王通苍老的面庞上挂满期待,认真地说:“你要先礼后兵,很好,老夫将拭目以待。像你这样的青年才俊,老夫许久未曾遇到,愿闻其详。”

“江羽,你是自不量力。”

人群中有人高声喊道。

站出来的是先前发言的傅融,他神色庄重地说:“王公乃我国晋国的儒家大家,你与王公辩论,无异于自取其辱。”

江羽嘲讽一笑:“原来是阁下,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如既往的狂妄自大。不论地位高低,坐而论道皆可,无论布衣草民还是名士雅客,都有发表见解的权利。”

“我与王老先生论儒,不在乎身份差异,只因同为学士的讨论。”

“若因年龄、地位的不同便无法争论,那么天下的士人辩论又如何能有所进步?你的话,是让王老先生陷入不义之地,你不配作为晋国的士人。”

王通面色微变。

江羽非同小可。

他刚才的话语实则暗含锋芒,将王通也牵扯其中。若说王通摆出高人姿态,那就正中江羽下怀,所以王通不能坐视不管。

这是江羽在迫使王通表明立场。

王通沉声喝道:“傅融,你退下。你的言语,实属无礼。”

傅融面色骤变。

被王通训斥,在晋国士林之中影响巨大。

傅融不甘示弱,看向江羽时,脸上带着无奈与愤怒,但他对此无能为力。

王通转头看向江羽,语气平和而坚定:“江羽,傅融之言,你不必放在心上。现在无人打扰,老夫静待你的高论。”

江羽缓缓开口:“王老先生一番言论,认为我不足以称为儒者。在我看来,您的定义似乎有些偏差。敢问王老先生,人读书是为了何故?”

王通正色答道:“自然是为明理知礼。”

江羽轻轻摇头,低语:“王阁主的回答,似乎略显平凡。在我看来,人们研读古卷,实为修炼自我、凝聚家族、治理国度、乃至平衡世间秩序。因阅读,我们明了荣誉与耻辱,自身得以提升。随后,我们教导家人,重塑家族观念,再进一步,能治理一城,甚至清除世间叛逆,平息动荡。”

“这是学者一生的志向。”

“论及儒者,他们中有卑微之儒,亦有高尚之儒。”

“卑微的儒者,整日钻研文字游戏,醉心学术,年轻时写诗作赋,晚年深研典籍。他们的篇章虽长,内心却空洞如洗。让他们治理一方土地,只能纸上谈兵,面对实际问题无所适从,只会感叹哀怨。”

“高尚的儒者,则坚守正义,驱邪扶正,实实在在做事。他们通晓经典,能谈论天地法则,更可治理领土,为帝王守护一方安宁,保卫人民。这是以一身才华惠及万民,用知识与智慧济世救民。”

“这才是学者的追求,这才是真正的儒者之道。”

江羽言语铿锵,展现着他无畏辩论的风范。江羽,从未惧怕过任何争论。

他继续道:“我师从恩师荀子,遍读百家经典。然而,恩师常告诫我,切勿沉迷于典籍之中,以免虚度光阴。”

“研读启迪智慧,最终应为天下苍生服务。穷困时,修身养性;通达时,拯救天下。拥有能力,便应为万民谋福利,为天下苍生带来福祉。”

“我身在大秦帝国,如今战云密布,我投身战场,穿梭两国之间,为和平奔波,尽管交际繁复,有时显得功利,但这一切,都是为了减少流血,不让晋国勇士客死他乡,不让大秦战士战死沙场。”

“这样的行动,才是士人的职责,才是儒者的使命。”

“而非一群人在酒馆中,欣赏舞姬,高谈阔论,互相吹捧。如此吹嘘,对百姓有何益处?对国家又有何益呢?”

江羽目光坚定地望着王通,宣称:“这就是我对功利与儒者的一些见解,还请王阁主明鉴。”

王通那自满的神色,此刻已悄然改变。

那份从容不再。

江羽的话,直指人心,触及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核心。

更是让王通无法反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