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朝议争论(2 / 2)

“陶谦年龄已经接近耳顺之年,从他刚开始在徐州就尊帝命护百姓可以看出,他的理想乃是死后能得到名垂青史的好名声,绝不可能铤而走险,生出不臣之心。

况且他的长子陶商如今还在朝为官,诸位想必已经和陶商接触过,此子并没有为政的天赋,来到京城后,也深居简出,他的弟弟陶应比起其兄长更是不如。

陶恭祖知道两个儿子的能力,不可能生出不臣之心,不然在他之后,岂不是整个家族要遭遇灭族之祸?”和陶谦素有交情的光禄大夫朱儁立刻反驳道。

“哈哈,朱公伟之言,正合我意,如果陶恭祖的儿子能力非凡,我们确实应该担心。现在他儿子能力平庸,不足为虑。等到将来平定匪患之后,我们在派遣朝廷官员前去接收青州之地。”董卓大笑道。

“董公,即使如此,还是要做些准备,防范于未然。”李儒建议道。

“文优有何良策,不妨说来听听。”董卓不置可否的问道。

“当年秦并天下后,实行郡县制,将齐国划分为十余个郡。大汉立国后,经历数十年,到了武帝时代,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于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创立刺史制,将全国分为十三州。

州设刺史,进行管理。而当年的齐地一分为四,被青州、徐州、兖州、冀州瓜分。之所以如此,乃是齐地有泰山、黄河两道天险,非常适合割据。

只要在陶谦完全拿下青州后,我们任命徐州当地的士族担任青州刺史,可保万无一失。

陶谦现在重用徐州当地的士族与豪绅,同样也重用吴起、蒙恬等寒门,以此来牵制徐州本地的世家大族。

一旦我们任命徐州本地士族前往青州担任刺史,可激化他们内部的矛盾,让他们一直处于内斗之中。

因此就算陶谦或是他手下的寒门愿意反叛,徐州当地的士族与豪绅必定反对,他们不可能放着眼前的富贵和权力不要,跟陶谦走上一条不归路。”李儒深谋远虑的说道。

“朕觉得文优之策最好,众爱卿可有更好的良策?”坐在皇座上的刘协难得的说出自己的判断。

董卓见到没人说话,立即站出来说道:“陛下圣明,臣等亦赞同此计。”

正在此时,一位内侍上前禀报道:“陛下,东郡的曹操送来今年上半年的赋税,以及平定兖州诸郡县叛乱的战报!”

董卓双眉微蹙,露出疑惑之色,身旁的李儒低声道:“恭喜董公,如今兖州的曹操也已经向大汉称臣,离平定天下已经不远矣。

他日只要董公平定天下,功劳超越霍光、伊尹,自然不会在承受废帝的恶名,反而因此名垂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