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收录数据(1 / 2)

苏思怡带着那名白发老学究来到了水箱边上,抬眼看去发现偌大的水箱里面游弋着一条条鱼儿,心中略微有一丝的惊讶,尤其是当看到里面还有一条约莫两斤重的老鼠斑之后,眼眸流露出了浓浓的震惊。

两人显然都没有想到顾瀚三人竟然会收获如此多的鱼获,甚至是连价值不菲的老鼠斑都能捕获一条,并且个头还不小。

不过两人虽惊讶顾瀚能够捕获到丰厚的鱼获,可对于两人来说,这些东西都不是什么罕见的货色,在市场上面只要耗费一点钱便能买到,哪怕是那条两斤来重的老鼠斑都没有能够引起两人的注意。

“小伙子,这鱼都是你们抓到的吗?运气倒也是非常的不错,连老鼠斑都能够弄着,这鱼在市场上面还是值不少的钱。”老学究看了眼顾瀚说道。

“老先生,我们这就是运气稍稍好上一些,前些天我们仨来这附近下地笼捕鱼,可没有弄到什么好东西,也就是今天运气好了一些,同时又是退大潮,抓到了一些鱼,要不然我们指不定就喝西北风了。”顾瀚并没有过于的骄傲炫耀,而是谦虚的回应着这名老学究。

顾瀚对于这些搞学问的人还是打心底的支持,哪怕这名老学究看起来不像是弄一些高科技科研工作的学者。可即便是弄海洋生物学,从事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相关的工作,这也是对于华夏有着莫大的意义。

要不是有这群人默默的在背后付出,华夏指不定还有不少人吃不上鱼虾蟹。

顾瀚记得自己曾经看过一篇报导,看过一名名为谭玉钧先生的采访,从中了解到了曾经的华夏人并不是如同电视剧电影里面说的一般,总能轻易的吃到鱼。

尤其是在华夏刚刚成立的那段时间,许多技术都相对的落后,养殖技术更是远落后于许多国家。鱼可不像如今这么的廉价,有数据说明那时候华夏人一年都未必能够吃得上一条大鱼。

可却有着这么一批人,在背后默默的做着贡献,不停的攻克着一个个养殖难题,完善一个个养殖技术。

其中谭玉钧先生便是其中的先驱,在那个贫穷落后的年代,率先突破家鱼人工繁殖技术,实现突破了鲢鱼人工繁殖,随后又是实现突破鲢鱼、鳙鱼、草鱼人工繁殖,彻底的解决了人们养殖四大家鱼的难题,把四大家鱼的产量给提升了数倍,使得四大家鱼的价格被打了下来,人们能够买得起价廉物美的鱼类。

除了谭玉钧先生之外,还有就是桂建芳先生这些人,如今被许多钓鱼人唾弃的工程鲫就是桂建芳先生等人研发出来,使得华夏的鲫鱼年产量从八十年代的几万吨突飞猛进到如今的数百万吨,实现了人人有鱼吃。

除了在河鱼方面,海鱼方面一样是有着不小的建树,其中最为出名的便是人工培育的龙胆石斑鱼,使得整个石斑鱼的价格给打了下来,让石斑鱼更多的进入到普通百姓的心中。

当然了,无论是鱼类还是说虾、螃蟹甚至是各种蛤蜊,倘若不是这些老学究在背后进行默默的研究,实现养殖技术的突破,又岂会有如今这么一个大家都能吃上海鲜河鲜的情形。

可以说,这些人尤其是谭玉钧先生,其对于华夏的贡献并不会比袁佬、钱佬这些人低。

“大潮水确实能够给渔民们带来足够多的收获,这也算是大海给予人们的馈赠。我以前年轻的时候,也总喜欢跟渔民出海打渔,采集一下一些难得一见的品种,并且带回所里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