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市里的奖励(1 / 1)

说走就走。

结果也只是单纯的走。

等到地方,秦雅便转身撤了,那清冷无声的样子,好似从未来过一般。

江晓鱼有些诧异,好奇张望着说道:“哥,那不是你那个漂亮女同学么,怎么遇上的?”

“秦区长是他爸。”江辰耸耸肩,搭上江晓鱼肩膀:“你怎么在这,爸妈呢?”

“我来这里等你啊,爸妈还在店里忙呢!”江晓鱼说道,完事又很嫌弃:“好重,你压到我了。”

“瞎说,明明很轻,我现在能飞起来。”

“呸,我看你是喝多了。”江晓鱼啐道:“说吧,去哪,去店里还是直接回去?”

江辰宕机了一会,深吸一口气,笑:“去店里吧,不出意外,接下来咱们家的生意要上一个新的台阶。”

“秦区长说的?”江晓鱼架着江辰,好奇问道。

江辰笑着点头,却也没怎么解释,之后不久便来到店里。

店里这会已经不怎么忙了,两人过来,正好看见父母在收拾,准备关门。

江辰问道:“都卖完了?”

“卖完了,今天有六百多斤,你呢,叫你过去都说什么了?”江德明问道。

江辰笑道:“也没说什么,咱不是创造了就业岗位,带动了下岗再就业吗,秦区长就想知道,能不能再做大点,能不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那你怎么说?”

“是啊,哥你怎么说的?”

“我说可以啊,只要愿意,我们家可以开工厂,开连锁店,做很大,创造很多就业机会。”江辰搬了个小板凳坐下,笑着答道。

李秀琴疑惑道:“开工厂,开连锁店,你是认真的?”

江辰耸耸肩:“看你们,只要你们不嫌麻烦,这事就没问题。”

李秀琴没出声,看向江德明。

江德明点了支烟,想了想:“明年吧,今年应该是搞不成了。”

说完又问:“就没说别的?”

江辰笑道:“说了啊,不出意外,接下来会有一波宣传推广,作为树立起来的典型,咱们家的生意会再上一层楼。

所以我的建议是,赶紧凑钱给姨爹买辆三轮摩托车,把虾的数量再提一提。”

“三轮摩托车没问题,城里有的是二手,你姨爹也说想买一辆,不过这虾的数量,你打算提到多少?”江德明说道。

江辰竖起两根手指:“两千斤。”

“两千斤?”李秀琴满脸错愕:“要得了那么多吗?”

“是啊哥,两千斤,这也太多了吧,我知道你想早点买房,可是也要能卖完啊!”江晓鱼一本正经说道。

江辰敲了敲有点发胀的脑壳:“我当然知道要卖完,放心,能卖完的。

只要市里的宣传推广搞起来,别说两千斤,五千斤都能卖完,别忘了,咱们可是做批发的,大不了到时候专门雇一辆车送货。”

独食是吃不了的。

可作为最早的玩家,作为市里即将树立的典型,绝对可以吃到市场扩张的最大红利。

这也是江辰赶在九月开学之前赚够买房钱的底气所在。

江德明点头:“也对,没理由这边这么火,放到别的地方就没人吃,只是这样一来又要招人了,而且做虾也忙不过来。”

“没事,该招人招人,招的人越多,咱们赚得越多。

做虾的话,租个好点的仓库,收拾干净,回头再把调味料做成酱料包,那样就方便了,没准还能卖酱料包赚钱。”

都是提前计划好的。

否则也不可能有底气这么短时间内赚够一套房。

如果非要说有什么没料到,那就是秦卫东跟秦雅的关系了。

区长竟是同学的父亲,有些意外。

江德明其实还是不太跟得上江辰的思维,不过这事能做到这个地步,基本上都是江辰在出主意,他顶多就是个工具人,所以既然江辰决定了,便也没再说什么。

时间很快来到第二天。

这天江辰的工作,陪着看二手三轮摩托,陪着寻找合适的仓库当厂房,然后调配酱料包,烹饪流程标准化。

这天秦卫东带队到店里视察指导工作的消息见报,秦卫东还拿着一份产业规划方案,来到了市政府。

都很顺利。

江辰这边,二手的三轮摩托买到了,这样以后收虾送虾都方便,合适的厂房也有了,为小龙虾的规模化烹饪提供了基础。

而酱料包的出现,更是降低了烹饪难度,降低了对厨师的依赖,不但使得规模化的烹饪成为可能,同时还提供了一条潜在的财路。

毕竟卖调料包也是很赚钱的,而且还方便,否则后来也不会出现那么多的调料包。

秦卫东这边,尽管市里对于是否需要养殖是否能形成产业有疑虑,但是把农民创业带动下岗再就业的事迹当做典型进行宣传推广是绝对没有错的。

鼓励试吃,鼓励大家对野生小龙虾资源进行开发,也不会有错。

这样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宣传力度大幅度提升,不光报纸上,便连电视上,都出现了市领导亲自尝试并称赞褒奖的画面。

小龙虾也因此而彻底的火了起来,市领导亲自代言,一时间从收购端到销售端,人们纷纷涌入,原本不值钱没人要光吃肉还嫌费油的小东西这会俨然成了活着的人民币,人见人爱。

由此而带来的就业岗位与工作机会也不容小觑,为此,很快连省报都进行了专题报道,省里的电视台也专门做了一期节目,当成成功经验向全省推广。

江辰倒没想到这把火会烧得这么旺。

但仔细一想又不觉得奇怪,因为成功的经验是需要推广的,不然谁知道你干出了成绩做出了成果呢?

这种事说白了,别说省里的电视台,就是中央台,就是新闻联播,上了也不值得奇怪。

而作为这件事情的始作俑者,作为这件事情中树立起来的光辉典型,这一轮疯狂的宣传推广与市场扩张中老江家赚足了好处。

首先是小龙虾销量暴涨。

两千斤。

三千斤。

四千斤……

一日一日不同。

越来越多的受众,越来越浓郁的氛围,几乎每天都是一个全新的台阶。

还不费力。

因为都是上门来拿货,再不就是附近的人进货到远点的地方贩卖。

反正好卖,利润还高,一百块钱成本卖完能赚四十。

其次作为树立的光辉典型,市里很是大方的奖励了一套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