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初闻道(1 / 2)

通篇道德经,道的意境,道的层次,道的交织,道的轨迹,详细叙述,王平安从没想过这世间会有这样的书,太厉害了,大道三千取一瓢,这道德经告诉我们,万法万道,何止三千,交织往复,何止亿万,这种大气磅礴,这种分析入微,条理分明,这个老子,太厉害了!

“不对”王平安忽的有所悟,于是在脑海问道:“坤伯,这个老子是华国春秋时期的人,那时候根本没有人类知道天体运行的真正原理,他怎么会叙述的如此详细?”

“他有提到天体了么?”坤伯问道

“那倒没有,不过他对万物的相辅相依,论述的如此详细,又对道的层次剖析的如此明白,那个时期不应该有这样的条件让他感悟这些啊,”王平安还是有点怀疑

“不要以你的角度去衡量别人”坤伯冷冷的说道:“尤其是圣人!你根本不明白看待事物的角度意味着什么,有的人窥一斑而知全豹,有的人即使看到了全部也根本没发现,这就是差距!小子,你还差得远呢,我让你看,是让你站在圣人的角度去看问题,从中学习他们选择视角的层次,去感悟那种看待问题的广度和高度,不是让你唏嘘圣人的伟大,朽木不可雕也!”

王平安在坤伯的喝骂中终于抓住了那么一丝丝感觉,于是,放缓心态,又继续一边看一边思考,这一次,他感受到了一点不一样的东西,那是八个不同的角度,那是一种观察的角度,但是,再深,就又陷入了道德经博大精深的奥义中去了,仿佛隔靴搔痒,心痒难耐,却又似镜花水月,触碰不到内里。第一次,王平安感觉理解上出现了难题。

王平安在这种感觉里挣扎了一个月,还是不得其理,但是,他并没有放弃,继续思考,继续感受,他能做到的,为什么自己做不到万一,难道自己真的差距那么大么?不可能,一定是方法错了,错在哪里呢?王平安并不怀疑自己的能力,所以并没有因此而受到心灵上的打击,但是,思虑那么久,一点进展都没有,那就说明不是思考有问题,而是方向有问题,方向错了,再聪明的头脑,也永远得不到正确的结果,那方向究竟在哪里呢?

一个月过去了,王平安能明白道德经里的意思,可是,就是抓不住那种视角的感觉

“小子,你魔障了”坤伯揶揄道:“你还有一本书没看呢,换一种思路,也许柳暗花明”实在看不下去了,坤伯只能提醒道

另一本书?王平安忽的想起,还有一本易经,还没来得及看呢。心想是应该停一下了,有些时候,钻在牛角尖里了,应该退一步,或许就看到问题所在了,如果一味地去钻,头破血流也不会有结果的。

于是王平安合起道德经,拿起了易经看了起来。

易经也是有注解的,开篇,王平安就看到了那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原来这句话出自易经,那幅图,王平安在细看的时候,忽然感觉自己的丹田似是震动了一下,顺着,头脑里的识海也跟着震动了一下,这是怎么回事?王平安闭上眼感觉了一下,丹田里的旋转的暖流和寒流旋转的似快了一些,这忽然的变化,使得丹田里的情况有点不稳定,似是在扩散着,王平安赶忙稳定心神去观察,那扩散出的气流,在旋转的圆的外围逐渐形成一个圆环,王平安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紧守意念细细的感觉,又没有什么其他的异样,只是从那旋转的圆里,不断的有气流扩散,融入外围的圆环,这个过程很缓慢,但是又源源不断,从下午到晚上,王平安一直观察着,害怕有什么变故,可那种情况,就这么持续着,没有异样,王平安从一开始的紧张,到后来慢慢放松下来,夜里子时,王平安调整呼吸,进行着每天的练功,呼吸间,一股股气流沉入丹田,融入那旋转的圆,然后,旋转依然扩散着一点点气流融入外围的圆环中,这一观察,就一直到天亮,王平安天亮前收功,可一直观察到天亮也不见有什么异样,也就没再关注,继续看书。

渐渐地,王平安感觉手中易经里的先天八卦图,和丹田里的运转似乎有很多地方是一样的,这感觉让王平安仔细的看起了手里的图形:乾、坤、震、艮、离、坎、兑、巽,“天地初开,万物诞生,起于始,终于葬”王平安脑海里忽然响起一个声音,那声音并不是坤伯的,但当那声音响起的时候,王平安只感觉丹田里又是一震,然后向外扩散的气流忽然加速,气旋也更是加快了速度,似要飞出去,可那外围的圆环已经初步形成,又紧紧地环绕着,吸收着,王平安感觉丹田里开始失控了,那种失控产生的剧痛传遍全身,甚至让王平安差点喊出来,可身体又不受控制,想喊根本喊不出来,只能在脑海里不断的喊坤伯,可这时候,自己似是和坤伯断了联系,怎么喊也没有回应,

王平安不知道这种情况持续了多久,也许就一刻,又好像过去了很多很多年,王平安逐渐的失去了意识,昏迷了过去

王平安感觉自己似是进了一片空间,这片空间里,有雾缭绕,那雾气正在顺着一个方向旋转,然后,就看到中间有一个图案,那是一个阴阳鱼图,正是易经里的那副阴阳鱼图,那图形慢慢地旋转着,王平安就站在边上,这是什么意思?王平安站在外围定定的看着,没有其他变化,四处看看,周围再没有其它东西,就这个图形在旋转,王平安看了许久,还是没有任何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