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与师父在一起(2)(1 / 2)

君子,德才兼备之人也。君子之德,在于仁、义、礼、智、信;君子之才,在于礼、乐、射、御、书、数。唯尊五德与六艺者,方为真君子。

君子以仁爱之心待人,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君子以义为本,行事合乎道义,不偏不倚,公正无私。

君子以礼待人,尊重他人,注重礼仪,不失风度。君子以智为先,博学多才,明辨是非,不被愚弄。

君子以信为重,言出必行,信守承诺,不欺骗他人。

君子不仅有高尚的品德,还有卓越的才华。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乃君子之求学精神。

君子博学多闻,涉猎广泛,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君子审问详察,对所学知识深入研究,不浅尝辄止。

君子慎思缜密,对问题进行全面思考,不轻率下结论。君子明辨是非,能够准确判断事物的真伪,不被表象所迷惑。

君子笃行实践,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君子之德与才,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德为才之本,才为德之用。无德之才,犹如无源之水,终将枯竭;

无才之德,犹如无本之木,难以长存。故君子当以德才兼备为目标,不断修身养性,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才华水平。

君子之境界,高远而深奥,非一日之功可成。需日积月累,持之以恒,方能达到。”

耳听师父这一篇《君子论》,我听的头脑涨涨的,又欲昏昏欲睡,却被夫子一戒尺打醒。

在师父家就这么待着,上午学问,下午剑法,旁人或忙活,或观看,偶尔闲时一起品茶畅谈,不觉就过了月余。

转眼冬去春来,已进三月,临近四月,气候已经暖和。

而这一月是我们几人最宁静时光,安逸到我们竟然都忘却离开,将凡事都抛到脑后。

闲聊中,有谈到君子国历史,谈到他们是从海外移民过来,师父就以手抚膺坐长叹:

“想我君子国往昔也曾有过辉煌,君子衣冠带剑,六艺精通,驱二虎在旁,朝闻道,昔可死矣。而今君子国,流于表面,逐利博名,六艺者,常人获其三四便是能人。二虎搭配,也变成如今这无用的两块玉佩。”

这次是我最近看到那样的玉佩,温润而有光泽,白皙且透亮,上雕刻一只带翅膀的老虎,惟妙惟肖。

这样懒散时光,我已陶醉其中,不料这宁静在某一日却被打破。某日午后,我们和师父正在院中喝茶聊天,忽然一人推门闯入。

那人穿戴是君子国人,行色却是匆匆,呼哧带喘,大汗淋漓,他一进来便大喊道:“相国大人,不好矣。二道庄那边百姓皆没,国君此时请您过去商议。”

我们几人听着这个消息甚是惊异,惊得是二道庄那儿出事了,异的是我的师父竟然是相国?

师父面沉似水,将杯中茶水饮尽了,才对我和蔼说道:“徒儿,看来我与你这段缘分算是暂尽了。老夫知你们都是有故事的人,还是赶紧去办事吧!”

我则有些不舍,心思师徒缘分这般快就尽了?不无颤声说:“师父,我不想这快和您分开,也没想到您竟然是相国……”

师父听闻仰天笑道:

“哈哈,一个闲居于野的老相国,常事找不到老夫,非得是大事才想起我。”

然后又问我:

“你既然这么舍不得老夫,莫非你们要于老夫看家护院,老夫可没那么多米面养活你们。”

师父说完又将他那两块玉佩交到我手说:

“为师与你师徒一场,无有馈赠,就将这两块玉佩赠你,希望你有朝一日能逐虎御龙,鹏飞千里之巅。”

“今朝分别终有日,来年重聚会有时。你需谨记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之道高于天啊!”

话讲如此,不再赘述,我们一行人同师父离开院舍,别了竹林,在树林间洒泪分别。却不知再次和师父相见,又能在何时。

和师父分别后,下来则是该去二道庄打探情况了,这时我才将目光放在那两个小孩身上。

别看他们形容小孩,却是百年以上的妖怪,我并不容情,走上前冷着脸喝问他们:“这些时日我是没精力管的你们,现在是腾出时间了。说不,这二道庄之事,你们知道多少?”

随即我将宝剑亮出来,继续逼问道:“你们若不说,我就杀了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