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巨人族(2 / 2)

所以自己接下来的目标就是,北方的瑟恩人,他们居住在与世隔绝瑟恩大峡谷。只要把控住几个出入口,就能够做到瓮中捉鳖的效果。同时也可以收服瑟恩峡谷附近的巨人族部落,如果情况允许的话,顺便把硬足部一并吞了。

“嘶嘎~嘶嘎”的叫声打断了他的思绪,刘远发现是小龙不断的嘶叫,还揪着他的衣服往上爬。“你怎么了?难道是饿了?”

“嘶嘎~嘶嘎”

“呵,呵呵,看来你是真的饿了。好,带你去去吃饭。”

………………………………

三天后,格里格的队伍回来了。那规模相当的壮观,八十多头猛犸象驮着五十四名巨人和物资踏着沉稳的步伐向山上走来。和他们一比,格里格等人就像战马旁的猎狗一样,十分的不起眼。

格里格汇报道:“大人,这一次非常的顺利。有旺旺和巨人首领交涉,他们一听到只要付出劳动,就可以换取足够的食物。全部都同意追随您。算上旺旺一共是54个巨人,其中有八个未成年的小巨人;老年巨人六个;二十六个成年男巨人和十四个女巨人。”

可是刘远看了半天,都没有分清楚巨人的男女,除了那些矮小一点的孩子,这些巨人几乎长得一个样。据说在北境很多人拥有巨人的血脉,不过普遍不太聪明。最后壁炉城的安柏家族就是最有名的,他们的族人天生高大威猛。

传说流传下来的巨人血脉,都来自女巨人。原因是人类女性脆弱的子宫,无法孕育巨人的婴儿。刘远盯着那些雌雄莫辨的巨人,那些先民是怎么做到的?且不说尺寸的问题,就巨人那长相和身材,他们是怎么下的去口的?

“大人,您在想什么?”

“我在想,这些巨人是怎么区分男女的?”

“大人,老实说。都观察一路了,我也分不出来。”

“嘿嘿嘿~”

………………

既然此次探索塞外的主要目的,都已经达到了,甚至收复了一个巨人部落,在雪停以后他们便踏上了回归的路程。

返程的途中,有了巨人和猛犸象开路,变得方便了很多。他们的力气是真的大,三四吨的巨石和树木他们可以轻易的搬起。巨人看似笨重,但他们的速度却一点都不慢。而且特别听话,干啥就干啥,而且不打折扣的执行。

要说唯一的缺点就是能吃,那可是真的能吃啊!每个巨人的植物消耗,相当于一个士兵的五倍。好处是他们不挑食。只要是吃的就行。经常可以看到他们在行进当中摘取松果。都不带包皮的,直接塞进嘴里,嘎吱嘎吱。嚼碎咽了。好在鬼影森林中的动物相当多,包括鹿、鹰、麋鹿、野兔、公羊、雪熊和狼。还有刘远念念不忘的影子山猫,亲手剥了三只影子山猫的皮,报了当年的仇。

据他了解,这些巨人生活在冰封海岸附近。依靠捕食海豹和鱼类为生那些猛犸乡既是他们的伙伴,也是最后的备用粮。和这些巨人相处久了,他们其实挺可爱的。由于刘远可以随时从身上掏出食物,旺旺一直跟随在他的身边。旺旺在巨人部落里。是身材最为魁梧的,其他巨人身高约在3m1~3m。四之间。

根据学生的记载,巨人在远古时期也是拥有自己文明的在被先明赶到北方以后,失去了建造房屋和制作衣服的技术。后来又跟森林之子待的时间长了。久而久之就这样一副原始的生活。方式。塞外食物是十分珍贵的。,居然那恐怖的食量,也是其他野人对他们敬而远之的原因之一。

他也知道了利维坦喜欢吃熟肉,每天都要进食和它身体相当的肉类。但是在巨龙将来长大以后,可能所有的巨人加起来都没它能吃。

他们在鹿角河的入海口,等候了四天。从斯卡格斯开来的船队就已经抵达了,他好歹也是在学城混了那么多年。杜亚雪已经达到了精通的水平,带的渡鸦飞回了劳尔港。岛上立刻安排船只前来接应了。为了方便运输,巨大的猛犸象和战马事前都被刘远收进了自己的空间。就连巨龙都出来了,他也适当的展露一下自己的神奇之处。

那些巨人呆头呆脑的不明白,那些人类士兵已经把他当神来膜拜了。第一次乘坐海船的巨人们,不出意外的晕船了。大海令他们十分的恐惧,他们抱着船舷和桅杆,不住的哀嚎着。最后还是刘远用食物,才把他们安抚了下来的。

克劳尔港,如今已经和几个月前大不一样。得益于火山岛上的天然水泥,整齐的码头。笔直而宽敞的街道。鳞次栉比的房屋。一切看的都那么协调。20座巨大的船坞已经接近完工,在海湾的两侧。两座高耸的堡垒已经建设完毕,下方是军用港口护卫着整个海港。

来自黑水湾和潘托斯的船队,带回了大量急需的物资。更有调剂过来的专业人员,斯卡哥斯岛已经步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当巨人们走出船舱,所有人都沸腾了。虽然‘岩种’都是认为自己有巨人的血脉,但他们头一回见到的巨人也是相当震撼的。

巨人也就是看上去凶,其实是很好相处的,讲的都是古语交流方面不成问题。热心的氏族民为巨人们盖起了高大的石屋,还用麻布和皮革给巨人缝制了超大号的衣服。

刘远的势力正处于发展期,新的一批奴隶就快运到了,按照合约其中有一千五百无垢者,其余的两千人都是拥有技术专业人员。这些人也需要时间来安顿,熟悉北方寒冷的环境。

刘远准备趁此机会去看看封地,荆棘城已经发展出相当的规模,也是时候去拜访一下邻居们了。贝科特的儿子已经出生了,阿德里安伯爵为他取名维克托,维克托·赛提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