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妹的体质有点弱,也许母亲当年生她的时候年纪大了,也许是地震的时候吃的不好,营养跟不上,总之是老爱腿痛或胳膊痛。
中午到家了,母亲做饭,我和父亲卸车,收拾完了,也要吃饭了。
午饭是挂面头(不够长不能匝捆的挂面段)的汤,放的白菜丝,白菜是院子里种的,还没长熟的那种,热乎乎的,吃着很舒服。
吃完了饭,妹妹抄桌子,我负责刷碗,稍微坐一会儿后,我们四口又出发了。
下午我们出来的很早,路上还没多少人,驴车在车道渠里摇摇晃晃的走着,也许是上午累着了,小妹靠着母亲睡着了,到了地头的时候还没醒,想想,才是个七岁的小丫头呢。
我和父亲装车,母亲又抱着小妹待了一会儿,醒的时候,她很惊讶“都到地里了啊。”然后又开始跑着捡花生,她居然还抓到几个蚂蚱,很肥很大的那种,父亲告诉她可以烧了吃的,很香。
她说不敢吃;我跟她说可以用草的茎把蚂蚱串起来,拿回去喂鸡,她问我“串起来,蚂蚱不痛吗?”逗得我们哈哈大笑。
下午拉了三大车就全部拉回家了,最后一趟的时候,我和父亲也在地里捡花生,我们四口在地里又走了两三遍,小妹说“都没有了,回家吧。”我们才坐车回家。
到家依然是我和父亲卸车,母亲和小妹沏猪食,我们谁有空就抽空喂猪、喂鸡,母亲开始熬粥。
春来二哥都已经坐在秋场里又开始摔花生了,还调侃我们,“你看你们磨磨蹭蹭的,就知道浪费时间。”
晚上吃粥和熬萝卜条,吃过了饭,我们四口又也开始了挑灯夜战,还不忘跟春来二哥聊天打屁。
晚上,秋风起来的时候还是很凉的,树叶都刷刷的响,母亲给我们所有的人都拿了衣服穿上,她说今天晚上不做到那么晚了,到十点就收摊。
哈哈,十点和十点半,有什么区别吗?
我们十点开始收拾的,等躺被窝里的时候,又要十一点了。
母亲跟父亲说,“明天前晌(上午)不用拉花生了吧,把场里的摔摔,后晌你骑车送二丫头去学校吧。”父亲同意。
第二天早上,我们依然是五点多被喊起来吃饭,收拾完了就坐到场里准备开始摔花生,可父亲说,“趁二丫头在家,给我供簸箕,咱们甩两场吧。”
于是,我们四口又开始清理地面,整理外周的秧子和玉米秸子,距离近的地方用踅子(xue zi本地口音是拐弯的,不知道是三声还是四声)(和做炕席一样的原料编起来的,一般是30厘米左右宽,长的话随便十米或二十米的长卷。)挡起来,防止花生四处乱溅。
都整理好了,父亲试试风向,还不错,刚刚好,于是他拿小簸箕我拿板锹,我们开始动手,尝试着配合看看。
我从地上用板锹铲一锹花生,扔到他的簸箕里,他往外高高的一扬,于是花生蛋子会因为自身重量的缘故落到稍远一点的地上,而花生的叶子或者小毛根则会落到距离很近的地方,甚至是父亲的脚下。
这叫攘场(本地发言rangchang),需要两个人配合,也需要两个人能坚持住,因为都很费腰,我需要不停的弯腰、铲花生、直起,父亲需要扭过来接到花生,然后再扭过去甩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