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人造尼罗河和水利学院(2 / 2)

可以说郑国渠就是秦朝统一六国最大的后勤基地,没有郑国渠带来的粮食,秦国根本不可能10年时间,不断出动几十万大军进攻,始皇帝再雄才大略,受到后勤的限制,也要花个几十年才能一统六国。

徐凡记得自己当初看过网文,叫什么《大穿越时代》。那里就介绍了古埃及,因为尼罗河的定期泛滥,古埃及是当时整个已知文明亩产最高的地区,小麦亩产达到几百斤,比同时期的罗马,希腊产能高10倍,一个埃及的粮食产能,能养活整个地中海一圈的国家。

徐凡道:“这个问题不大,煤炭比木材经烧多了,而且挖掘的难度也不大。”

徐凡问道:“你父亲找出来郑国渠粮食产能如此高的原因吗?要是能推广到全天下,这可是功德无量的一件事情。”

陈平听完说道:“汉王,那只能学习太公治齐,进行移风习俗,想办法弄出一种习俗,让百姓去世的时候,在坟头上种一棵树,形成这种习惯之后,关中的树木会越来越多,水土流失也会得到控制。”

要知道最开始的天府之国就是形容关中,一個郑国渠给关中带来了2000多万石的粮食,这是很夸张的数字,代表整个关中可以多养活上百万人口,也可以维持几十万大军千里征战。

蜂窝煤就可以解决关中百姓燃料的问题,00后可能没见过,但像徐凡这样的80后是见过的,玩意儿难度也不大,而且徐凡也记得关中就有不少煤矿,蓝田好像就有。

郑渠苦笑道:“郑国渠能带来如此高的粮食产能,即便是我父亲也是极其惊愕的,在郑国渠之前,亩产能达到三石已经是上等田地,而郑国渠却让亩产提升了一倍多,父亲都说这是上苍要借大秦之手统一这混乱的天下。”

徐凡听完郑渠的话恍然大悟道:“这不就是人造的尼罗河,难怪郑国渠的产量会如此高。”

柴米油盐酱醋茶,柴排在第一位,可见其地位了,被砍秃的地方可不止关中,早在上百年前,临淄外的山就被当地的百姓砍的光秃秃了。

徐凡看着这浑浊的泾河水脸色凝重道:“泾河也不能这样放任不管,要不然修的水渠再多,每年也要淘沙,还是要想办法在中上游多种草坪和树木,防止水土流失。”

“这是真的,不是徭役,会给我们粮食?”很多百姓不敢想象,修缮郑国渠一直都是关中徭役,咸阳城绝大部分的百姓都去郑国渠服徭役过,这次居然给粮食。

关中才刚刚安定,郑渠本能的不想这个时候弄什么基建工程。

十二月四日

“水利府招民夫修缮郑国渠,青壮每日10斤粮食,妇人每日8斤粮食,有想要做工的去水利官署。”

明白这一切之后,徐凡又非常失望,因为这根本不可取,甚至是竭泽而渔的,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向我们展示了泥沙过量的后果,远远超出了增产带来的好处。

像他们这样技术家族,用得上的时候才有地位,像他的父亲修完郑国渠之后,想见始皇帝一面都极其艰难。要是汉王真要在天下修建水利设施,他的家族可以保证上百年的兴盛。

徐凡看向陈平道:“回去之后,记得请李冰的后人来关中,有懂水利的全部聘请为水利夫子。”

徐凡记得他前世就是国家一直在在做这样的宣传,他小时候机会每个电视频道都有这样的公益广告,不到10年间,各种环保理念开始深入百姓当中。

徐凡道:“郑国渠虽然很难再出现亩产6石四斗的高产了,但我们不能看着郑国渠就这样的荒废掉,郑渠,本王认命你为水利尚书,食秩千石,从现在开始修复郑国渠,把这里的泥沙掏出来,残破堤坝重新修筑。

“铛铛铛!诸位父老乡亲听好了,少府令招工了,包吃包住,每天俸禄10斤粮食,有想要做工的,去少府府衙。”

“这还真是上苍交给暴秦统一天下的工具。”陈平听完这话之后,即便他是一个近鬼神而远之的人,但也冥冥之中觉得,上苍有一只大手在主导这一切。

陈平听完徐凡的话苦笑道:“汉王,人吃饭就要砍柴烧火,城市越大,人口越多,需要的柴火就越多,要砍伐的树木就越多,您看关中多少山都被砍秃了,这种事情我们是没办法制止的,除非您把都城设立到其他地方。”

徐凡摇头道:“放心,本王说了免徭役,就是免徭役,我汉国没有徭役,即便修郑国渠也会花粮食雇佣百姓,工具自然会帮助他们准备好,雇佣百姓的价格,暂定为每个强壮青壮每日十斤粮食,妇孺八斤。

徐凡说道:“我们汉国加大对水土流失的宣传,让百姓都清楚这其中的危害,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正好现在关中百姓缺乏粮食,以以工代赈,他们就可以自己养活自己,而且修好郑国渠,来年他们的田地粮食收成会更好,一举两得。”

而徐凡给联军士兵发放战利品,也引起咸阳城的一阵消费热潮,咸阳的市面也逐渐恢复,当初的战乱好像梦幻一般结束了。

顿时让陈平有一股敬畏之心,缺德的事情还是要少干,上苍注视着这一切。

只有咸阳城只有秦国的贵族,宗亲才会躲在没有底地方,哭泣怀念大秦还在日子。

徐凡说到:“我知道一种叫煤炭的黑色石头一样的东西可以燃烧,以后关中百姓尽量要使用煤炭作为燃料。”

而用于灌溉漳河和泾河一样浑浊,父亲就想是不是水中的泥沙能提升粮食的产能,于是父亲就在泾河上游,弄了一条小渠做验证,果然只要用混合的进河水浇灌过的田,粮食都普遍能提升,我父亲在泾河上游田地,亩产也达到六石,只可惜因为泥沙淤积,这条小渠也很快不能用了。”

敲锣的汉吏笑道:“当然是真的,我大汉说过以后天下就没有徭役了,朝廷要找你们做事情也要付粮食。”

“字面上的意思,关中百姓砍伐了太多泾河四周的树木了,没有树木的保护,地面的泥土就会顺着雨水流到河里面,所以泾河才会如此浑浊,泥水多了,沉淀在河道中,会抬高河床,就会导致泾河泛滥。现在大河已经有这样的趋势了,所以防止泥土流失,任重而道远。”

当汉军开始放低价粮给他们,咸阳的百姓也逐渐适应自己由始皇帝统治变成汉王统治。

郑渠惊愕道:“汉王,现在是冬天,您确定真的要征召徭役?”

徐凡继续说道:“本王打算在关中设置一个水利学院,培养懂水利的人才,以后整个天下都需要建设修水利设施,你们家要是还有懂水利的子弟可以推荐给本王。”

当即四周的百姓开始向少府,水利府跑过去,他们生怕朝廷招工的名额不够,现在这个时节,能找到一日10斤粮食的工作可不容易。

但很快这些百姓就发现,少府河水利府的招工机会几乎无穷无尽,只要有人报名,就直接带走,根本不用担心名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