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入一篇外传麦琪的回忆(可以跳过去)(1 / 2)

始皇病毒 向量 5069 字 2022-05-11

(这是一篇外传,使用“第一人称”,大约1万字,没有兴趣的书友可以跳过去,基本上不影响小说的阅读;但,也可以作为一部中篇言情小说来欣赏。)

"麦琪你是特别的女孩,我是说非常非常特别……麦琪,听我说……无论如何你要活下去,你必须等到那一天——”

我泣不成声的看着父亲点了点头,父亲看着我的嘴角却露出一丝欣慰的微笑,而我更注意到他的嘴唇顿时失去了血色,气息变得越来越微弱,他长着嘴还想说什么,但终究没有力气说出来,我把头贴近他的耳朵,但他的目光却转向一侧,紧紧的盯着床头的一个跳动的火苗——那根蜡烛是我送给父亲的圣诞礼物,它剩下小半截在静静的燃烧着。

父亲死后,母亲很快就改嫁了,为了能找个更好的人家,他让我对外不要喊她妈妈,而是姐姐。她再婚后干脆把我送给一个酒馆当佣人,就不再和我有任何联系了。

我不知道父亲临死的时候对我说的话究竟是什么意思,他的嘴角为什么会出现微笑,我也不知道那跟蜡烛他究竟意味着什么?

我只是小心翼翼的保存好没有烧完的小半截蜡烛,只有在深夜,我无法睡着,最想念父亲的时候才拿出来,点着一小会儿,再那短促的时间里,我似乎又回到了父亲的身边,我闭上眼睛,耳边回响起他的声音,我低下头,感到他在爱抚我的一缕缕头发……

这很快成了我生活中最奢侈的以部分,那小半截蜡烛只有我的大拇指那么长,每换一个住处他都会把他藏在最隐秘和保险的地方,也只有在最最需要的时候才舍得点燃一小会儿,因为我怕它会燃尽,那样我就不能再次看到烛光中的父亲了。

其实,后来,我才明白,那截蜡烛自从到我手里后,就从来没有熄灭过,只不过有时候我能看到,有时候我看不到。这件事情,还的从那次说起……

那次,我拿出蜡烛的时候,看着蜡烛先是伤心的大哭了一场,因为我发现那截蜡烛比我的拇指短了许多。可是,那夜我还是忍不住点燃了蜡烛,就在亮光出现的那一刻,我顿时明白了,不是蜡烛变短了,而是我的手指变长了!因为我长大了!我有进一步想,那么就是说……

我兴奋了连忙把蜡烛吹灭,跟记忆中的各种东西做比较,发现她根本就没有变短。我起初不是很相信这个事实,也许是因为我以前用的太节省了。然而我还是说服不了自己。结果,我跪在地上心中叫着父亲的名字乞讨了一番之后,便做了一件大胆的事情——我让它小半截蜡烛燃烧了一夜。

我把他放在桌子裂缝的傍边,在裂缝里扎了一根跟它同样高的小木棍,我对自己说,只要确认他变短了,就立刻吹灭,结果,我眼睛一下也没眨的盯着它看了一夜,我惊奇的发现,一滴滴蜡油滚落下来后,又会自动融入蜡烛中,它确实着了一夜,一点也没有变短。

我回想起,这跟蜡烛是在圣诞节市场上,一个装扮成女巫送给我的,我又把它当成礼物送给了爸爸,因为圣诞节后,家里穷的已经用不起电了。

从那之后,我的奢侈变成了我的秘密,但我却更加想念父亲了。

酒馆的老板是个好心人,收留我后对我还算不错,我也知恩图报的辛勤劳动,和酒馆里的其他伙计一样,我过着贫困、平淡,但却快乐的生活。我常常回想起父亲临终前给我说的最后一句话,我终于知道了一点蜡烛的秘密,但却怎么也发现不了自己有什么特别之处。

时间不能抹去我对父亲的思念,却让我相信的自己的普通,16那年,我被一个大户人家看中,要我去做他们的女佣。酒馆的伙计们都很羡慕我,我会有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更多的机会,所以我打心眼里感谢酒店老板对我的照顾。

在我临走的前一天酒馆的老板马丁突然病倒了,他把我叫到病床前,一遍遍的叮嘱我以后注意的事项,老人最后看着却突然停止了说话,一副言犹未尽的样子,我知道他这种沉默意味着什么。

马丁一家人对我真的不错,我是一个被母亲抛弃的孤儿,他们本可以像奴隶那样使唤我,甚至可以把我卖给妓院!但是他们没有,而是给了我一个独立的卧室,定时给我工资,每年还让我跟他们一起过圣诞节。

我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父亲生前也常常对我说,一个人来到世上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感恩心”。

我低头思索着,我知道梅森正趴在门缝里偷偷看我的反应。

梅森是老板的儿子,比我大一岁。他喜欢我,而我对他也并不反感。他心底很好,但脾气暴躁,有一次一个客人骂我了两句,他就把那个客人连打带踢的赶出了酒馆。说实话,梅森在我心里跟像是一个哥哥。那时,我还是个幼稚的小姑娘,不知道爱情和婚姻之间有没有距离?距离又多大?但我觉的马丁一家人的要求并不过分,而我也想报答他们,我心里一遍遍的想,如果父亲在世的话他应该会同意这门亲事的。

于是,我红着脸,默默的点了点头。

我记得,当时立刻就听到梅森在外面高兴而激动的大呼小叫。老板娘也坐在床边用欢喜的目光和老板相互对视了一番,然后,老板娘把一个木头的十字架项链挂到我的胸前,这就算“订婚”的仪式完成了。

老板马丁也放心的闭上了眼睛,对于我们穷人来说,订婚仪式虽然简单,但却牢不可破,和我后来接触的上流社会完全不同。

第二天,我揣着那小半截蜡烛,和象征婚约的小十字架,跨进了大户人家的大门。

那是我第一次去有钱家里,从庄园的门到花园,从石像雕刻到屋里的布局陈设,一切都让我大开眼界,我想对于穷人来说,有钱人的家里就是所谓的天堂吧。

当天,管家给我安排的住处,配发了工作服,还给我罗列了一长流的规矩。晚上我坐在床头点着父亲的蜡烛很用心的背诵这些规矩,而另一个年长的女佣却看着我发笑。她说,不用这么紧张。这些刻板的教条,以后在实际中自然会明白记住的,每天管家都会反复提醒她的,最开始只要清楚一件事就够了:这家人姓“李”,是华裔。

我直接服务的主人叫“李安生”,是他们李家的大少爷。确切的说,我还没见到他的时候,就首先听到了他的叫骂声了。

“我不要什么贴身丫鬟!我们已经到美国了!我需要自由!”

“少爷,你息怒,这是老爷的意思,老爷说了,我们换了地方,但我们还的是上等人家,不能丢了份儿,到了一定的年龄该有的就的有!再说了,少爷,她是你的丫鬟,她都的听你的,而且是个土生土长的美国人,办起事情来也方便,这跟你的自由不冲突!不是嘛?”

我想,这个李安生大少爷已经在美国生活很长时间了吧,他跟管家的对话是用英语,而不是用汉语。

但这对当时的我来说却不是什么好事,因为听懂了他们的对话后会更加增加我的恐惧,哦,天啊,想想吧,一个你将要对他提供服务的人,在还没有见到的你的时候就对你满怀抱怨和不满,我感到自己的好运也许就要到头了。

当时,后悔已经完了,我已经走到了少爷卧室的门口,他们的房间虽然是在欧洲样式的庄园里,但里面装点的却是中国文化的风格。当时我跟他们两人还隔着一堵墙,那是一堵木头做的镂空的墙,我不知所措的正想转身回去,干脆辞职回到马丁家的酒馆里去,但他们已经看到了我。

我不知道,人跟人之间是否有第六感。但我清楚的记得,当李安生看到我的时候,他突然停止了吵闹,他就那样半张着嘴,呆呆的看着我,我知道我长的并不丑,但也绝没有超出常人太多的姿色,我顶多算是漂亮。后来的事情证实了我想法,李安生说是因为他对我有“感觉”。对于是一个下层人出身的我来说,“感觉”这个词即奢侈又陌生,作为一个仆人,我更多的时候是在乎别人的感觉。

老管家一眼就看出了大少爷的感觉,他低头走了到门口,斜看了我一眼,微微咳嗽了一声,示意我进去跟少爷简单交流一下。

当时,我感到有些纳闷,为什么管家不给我介绍一下。但后来我才知道,老管家是个十分了解大少爷习性的人。李安生虽然出自非常传统的中国人世家,但生活习惯比美国人还美国人,他只在乎要他自己是否喜欢,是否有感觉,其他的任何介绍在耳中都是“噪音”,对人和事物,他都喜欢自己去探索,他喜欢新的东西,尤其是喜欢新的有感觉的东西。

我被他看的有些不好意思,我勉强微笑了一下,小声的说,“主人,你好!我叫麦琪。”

“不要叫我主人,叫我安生,我们是平等的!”

“是,安生主人。”

“不,叫我安生。”

于是,我低头用连我自己都听不清的微小的声音叫了一声“安生”,就开始打扫整理主人的房间了。

李安生刚刚大学毕业,他的房间里却像幼儿园小孩一样混乱,衣服扔的到处都是,书本和纸屑像是随手撒在屋里的一样,还有很多我不认识的各种奇怪的模型和标本,都杂乱不堪的堆放着……我怀疑,他的房间有十多年的没有整理过了,但事实上,就在昨天,被他骂走的那个女佣还仔仔细细的整理过。

后来,我才清楚是怎么回事,原来,每当李安生要找他需要的书,或者是他突然想看的东西时,而恰好这种东西又不在他的手边,他就会翻箱倒柜,在他触摸到那样东西之前乱扒一气。更糟糕的是,他的思维跳跃性很强,常常会突然一愣,就去找八百年都没人想看一样的东西。比如,有一次,他想一张老上海的年画,它可能夹在那本书里,也可能压在箱子里,还可能在垫在床板上……最后,他在竟然在一个鞋盒里找到了,再回头看看屋子,简直像是发生了海啸,或者龙卷风。

所以,我几乎每天早上都要面对的这个像是十几年没有收拾过的屋子。但是,我也很快想到了应对的方法。

李安生的卧室,出奇的大,有100多平米,据说是他自己要求的。这屋子里摆着几个镂空的书架和红橡木柜子,我的应对方法就是给所有的东西分类,小到一张纸一块石头,大到一套书一个箱子,严格的分类摆放,并准确记住它们的位置,每次主人想要的时候,我都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拿出来,等他用完在按照我记忆中的地方放回去。

其实,回忆当时的情景,并不像我现在说起来这么简单,因为李安生卧室里的东西太多了,太杂了!且不说五花八门的图书字画,也不说适合各种场合的衣服,单单是他从世界各地收集石头标本就够让人头蒙了,因为看上去没有什么区别的石头对于李安生来说,却意味着不同时代,不同的地质,不同的科学想法……

而这件事对我来说尤其不容易,因为我没上过学,我的文化仅限于认识数字和简单的英语单词。而这件事要求我不仅要像一个佣人,还要像一个图书馆管理员和博物馆管理员。

所以,我不得不学更多的单词,并且了解它们的含义,幸运的是李安生这里有各种词典和百科全书,而且他非常鼓励和支持我这么做,他还常常主动教我很多知识。

大约又过了半年,我终于完全实现了我的想法,达到了我想要的效果,甚至当李安生自己都说不清想要看什么书时,我只需要让他大致说出一个想法,甚至只是突然想到的几个词汇,我就能立刻拿出到相关的几本书供他选择,并给他相应的建议了。

还记得那是大雪纷飞的夜晚,李安生看着窗外的飘飘雪花发呆,突然,他说,“水能形成庞大的冰山,也能形成细小的雪花,不同的形态对应着不通的能量……那么机械的几何外形是否能跟生物的能量结合,并且实现同样自由的变化呢……”

他又突然抬手,对我说,“麦琪,帮我拿一本……”当他还没有想到要具体要什么书的时候,我把朗道(lendau)的《量子力学》和黎曼(Riemann)的《空间几何》,两本书递给了他,并告诉他,这两人的理论比较注重动态的变化。

那次,我还像往常一样的看着他,而他却没有接过书,而是握住了我的手。

他用我不敢对视的目光看着我,“麦琪,我对你的感觉一点都没错!你正是我想找的人!”

窗外,鹅毛大雪还在纷飞,我腾的感到一阵脸颊发烫,我立刻把手从他掌心抽出,反复的在心头告诉自己,我已经订婚了,我未来的丈夫只能是梅森。

而同时,我当时又用另一种克制不住的感觉,我想李安生抓住我的手永远都不要松开,我甚至想让他抱住我。我还想流泪,我的心被他这句话深深的感动了,他带我进入了另个世界,我看到了完全不同的东西,我看到了另一个自己。

在我的记忆中,那是我生平中第一次有了感觉,一种春天的感觉。

抓住我的手吧,不要让我把手抽走……而他松开了手。

我带着复杂的失望和期盼,红着脸,低下头,我想最好先回去冷静一下。

可他一下子又抱住了我。

在我用心整理李安生屋子的那半年里,我没有忘记每晚点亮父亲的蜡烛,我每晚对着烛光,不知不觉中自己却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每个星期二下午梅森都会来看我,我也常常会跟他亲热的说几句话,但我总是跟他保持着一种莫名其妙的距离。这主要是心理上的,但梅森对此并不在意,他那半年总是显得很兴奋。事实上,自从我走了之后,他父亲的病就再也没好,那半年他们酒馆的生意也越来越遭了,干脆关门了,而梅森完全相反的表情是因为他因此获得了另一个机会。他终于说服家人动用所有的积蓄筹集一家买一船,跑航运生意。这个想法我很早就听梅森说起过,他说开酒馆这种生意不适合他的性格,他更愿意去跑航运。梅森总是踌躇满志的对我说,最开始在密西西比河上,然后是沿着美洲的海岸线,跑各大海湾,然后是大西洋,再然后是整个地球的蓝色海面……

那半年,我们俩人发展的都很快。梅森干的很卖力,他的生意也还不错。我对自己的工作和进步也感到非常满意,我从一个文盲开始,学会的知识越来越多,懂得也越来越多。李安生后来说,我在那半年里完成了一个人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我的知识至少可以跟5个专业的大学本科毕业生相提并论。也许这就是父亲临终前所说的,我与众不同吧,但紧紧是“也许”。

而然,在我和梅森笑容的背后,我看到的是我们之间距离的扩大。我尽量不让自己有不该有的感觉,我常常想起父亲,想起他的说的“感恩心”,无论如何我都只是佣人,而我的能在这个大户人家学到这么多知识,也都是源自于梅森和他的家人对我的恩情。而李安生,不管他让我称呼他什么,他都是我的主人,雇佣我的人。我不知道我们之间心理上的距离是否越来越近,或者像他所说的那样从开始就很近,但我们眼前的距离是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我是下等人,他是上等人。

半年多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梅森的小货船已经开到的纽约湾了。终于,有一天,他送给我一个自由女神像的小塑像,并告诉我他想跟我“结婚”,我接过自由女神像,却告诉他,再等等,等他事业稳定的时候,我们再完婚,我还掏出订婚的小十字架给他。

梅森虽然没有如愿,但他得到了我的保证,他还是高兴的走了。而我知道,我在骗他,也在骗自己,我是在找借口,我还不想结婚,我在等待,但我不清楚自己究竟在等什么……

就是那天夜里,在雪花飞舞的窗前,李安生突然抱住了我,他提出了和梅森相同的要求,他要我答应嫁给他。

人总是想拥有选择的自由,但人生的痛苦也恰恰就在于“选择”。

我多么希望自己没有选择,不用思考,也不用放弃,或者被放弃。

那次,我没有答应李安生,我不能背叛自己对马丁父母的诺言,答应哪门婚约是我在心里以父亲的名义答应的,无论如何我不能背叛我的父亲。

然而,后来我终于明白,爱情的力量就是让你愿意为了爱而背叛一切。

当我的内心在矛盾中备受煎熬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对科学知识越来越着迷了。和复杂的人类情感相比,那些冰冷的仪器、灰色的科学论理显得的简单多了,他们没有情感,没有爱和恨,也就没有痛苦。

当然,当某个科学的谜团被我发现但又找不到答案的时候,我也会感到烦恼,但相比之下,这是完全可以忍受的,因为它不揪心。

回忆那段难熬的岁月,我到希望更多的谜团困扰我,越多越好,最好把我缠的密不透风,以便能吸引我的大部分甚至全部精力,从而让我逃离情感的纠葛。

我逃避在科学的殿堂中,用求知的快乐来安慰和麻痹自己。而我接触最多的资料书籍也正是李安生收集的东西,很快我们就有了同一个感兴趣的问题——如何把生物能和机械能结合?人类可以拥有铁甲金钢的身躯吗,或者机器可以可否有人那样的大脑。

当时是在20世纪80年代,信息科技初见端倪,机械的智能化也是当时流行的科题。我注意参考各种学派的成果,但我自己思考的更多,我不愿给自己大脑留下任何受到情感困扰的空隙,我常常通宵的在父亲留给我的那小半截蜡烛下陷入沉思。

后来,我终于忍不住,把我自己的想法写出来,更多的是以机械图纸的形式表达出来。当李安生看到这些图纸时,他眼中立刻迸发出来惊异的光芒,我从他的眼神中完全可以看出,他从我的图纸中获得了巨大的启发,于是,他立刻买下了纽约最好的实验室。

最后他看着我深情的说,“麦琪,我请求你跟我共同继续这项研究,这是我们共同的理想,麦琪,跟我去纽约吧!”

他当时的眼神是那样的诚恳,我知道我对这个科研题目的理解已经远远超过了他,实际上超过了当时世界上这个领域最顶尖的科学家,他的科学研究如果离开我很快就会迷失方向,而我也需要他为我提供相关的科研资源。

但是,我还是在犹豫,我不知道是否该跟李安生一起去纽约。

就是那时,梅森也提出了相同的要求,让我跟他一起去纽约结婚。

梅森在纽约已经买了一套房子,他也换了更大的货船,他已经有足够的财力建立一个幸福的家庭了。所以,按照我曾经的承诺,我应该跟他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