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张溥的愿望(2 / 2)

薛凤翔听了之后,眼睛则是更亮。因为吕祥的功绩,他这个少府寺卿显然也要占一份。宣扬吕祥的功绩,不就同时宣扬他的吗?

这让薛凤翔真的感受到,以后封爵的希望——

只要守着文思院那个宝地,他以后能分润的功绩多着呢。不枉他大力支持文思院,甚至被一些官员嘲笑。

满意地离开皇宫,薛凤翔立刻找人操持这件事。

朱由检看着薛凤翔离开的背影,心中思索着主持商务司的人选。

这个司负责统一采购,和太府寺的统一税收同等重要。只不过一个花钱、一个收钱而已。

所以朱由检才打算,让工部左侍郎专管。

按照薛凤翔的提议,候选人有商周祚、南居益等。

但是这些官员,在朱由检看来都不怎么合心意,不认为他们在商业上有什么见地,甚至可能连负责内府监的王承恩都不如——

至少王承恩忠心是有的,即使商业才能略差,在朱由检事无巨细的嘱咐下,能把事情办起来。

那些文官是能力不怎么样,却又固执己见。

『所以,要选一个性格比较柔和的人。』

『让他即使不懂,也能抄内府监作业!』

有了这个想法,朱由检对工部左侍郎的人选,渐渐有了定计。

然后再看着报纸上的文章,对光禄寺仍旧气不打一处来,下决心把光禄寺整个衙门,都要好好整顿。

同时,对写文章的“七录斋主”,则是称赞非常:

“七录斋主,应该是张溥的笔名吧?”

“除了他这个七录七焚的名人,谁还用这个笔名?”

旁边王承恩笑道:

“就是张溥张天如,他在江南士子中很有名气。”

朱由检微微点头,表示知道这个人。这不仅仅是因为他在课本上学过《五人墓碑记》,还因为张溥是复社的领袖,号称东林党的后继人。

朱由检对一个东林党已经够烦的了,如何能坐视第二个东林党出现。

所以他早就已经决定,要把张溥、陈子龙等复社核心人员招揽过来,让他们没精力搞复社。

而且人他都选好了,那就是徐阶弟弟徐陟的曾孙徐孚远,徐本高推荐的和江南士子颇有往来的人。

没想到这个人还没用上,张溥就来京城了。朱由检既然遇到,当然不可能放过这个人。

有意鼓励民间的撰稿人,让他们做好舆论监督,朱由检道:

“召张溥觐见!”

“朕要见见这个太学生。”

让王承恩派人,把张溥给请过来。

张溥听到皇帝召见,内心一阵激动。

他虽然有靠文章扬名的心思,也期盼皇帝能像传言的那样看报纸。

却无论如何都没想到,皇帝看到报纸上的文章后,就要召见自己。

喜得他急忙派同学告知张采等人,又在整理打扮后,随小太监入宫。

进入宫中,张溥颇为大胆,在小太监身后左右张望,贪婪地看着巍峨肃穆的宫殿。

作为一个婢女生的庶子,张溥自幼在张家饱受屈辱,以至于丧父之后,便奉母出居西郭,颜其室曰七录斋。

想到伯父张辅之家人的无礼构陷,张溥又想到了当年自己用血写在墙上的话:

『不抱仇奴,非人子也!』

这也是他一直以来,刻苦学习的动力。

如今,他已经二十七岁,虽然只是太学生,却获得了皇帝的召见。让他真的看到了,自己报仇的机会:

『伯父最大的官职,也不过是南京工部尚书。』

『我得圣上看重,难道就没有当上九卿和大学士的机会吗?』

『张溥啊张溥,你可一定要好好表现,不要忘记当年写在墙上的誓言!』

整理心情,张溥随着小太监,进入了传说中的武英殿。

武英殿中,朱由检正在对着《坤舆万国全图》,按照印象中的世界地图绘图。见到张溥到来,他招了招手,把张溥唤到跟前,问道:

“张卿见过此图吗?”

“在苏州有没有见过西洋人?”

张溥当然没见过这幅图,但是西洋事物他还是接触过的。毕竟苏州是大明第一府,和旁边的松江府一样,有西洋商人和传教士出没。

所以他看着皇帝眼前的图像,说道:

“这就是《坤舆万国全图》,学生没有见过,却是有所耳闻。”

这幅图像的大名,张溥曾经听说过。而且他还知道,皇帝向群臣讲解过这幅图,让大学士编纂《世界编年简史》。

朱由检听张溥知道这幅图,心中颇为喜悦。

对张溥这样的年轻人,他觉得是能改造的。所以他就问道:

“那你仔细看看,苏州是在哪里?”

张溥看了很久,终于找到了南直隶和杭州,指着江边靠海的地方,说道:

“靠海的是松江府,旁边就是苏州。”

心中隐隐惊叹,这幅图上的天下面积之大,以至于苏州府和松江府,都没有在图上写出来。

同时他的心中,也隐隐明白了皇帝的用意,这是在让他放眼世界,不要只看着苏州松江等府。

果然,朱由检向他说道:

“看到了吧!”

“天下有这么大,我大明虽然强盛,却也只占据了一隅。”

“如今泰西的洋人西来,你作为大明的学子,要学会放眼世界啊!”

语重心长地说了这番话,朱由检询问张溥道:

“张卿,你的志向是什么?”

“平生可有所愿?”

张溥犹豫了一会儿,没好意思说自己的愿望是向一个奴仆报仇,说道:

“臣生平所愿,就是奉养老母,让母亲得到诰命!”

认为达成这个愿望,自然能向那个奴仆报仇。同时让他嘲笑自己的理由,变得消失无踪。

朱由检听着这个愿望,心中就是一乐。其他的事情他不好说,封个诰命的事情,那不很简单吗?

只要张溥能立功,他就敢许诺赐下诰命。朝堂上没有什么人,会不开眼地反对!(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