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封印群玉阁(1 / 2)

书接上回。

陆长生等人在万民堂齐聚为荧和派蒙接风洗尘,宴会上大家都很放松和尽兴。

然而他们却在不知不觉中落入了暗影的阴谋了。

群玉阁内的暗影之种已经成长为完全体,而待在群玉阁内时间最长的凝光也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感染了暗影之种。一传十、十传百。整个宴会上的人几乎都被暗影之种感染了。

还好看到宴会居然有往音趴的方向发展的趋势,察觉到不对劲的钟离及时察觉叫停,然后由陆长生研制出分离暗影之种的机器。

在经过暗影之种分离器的折磨后,在场被感染的几人都成功祛除了体内的暗影之种。

并且,被分离出来的,吸收负面情绪的暗影之种在被打碎后,化作纯粹的养料,让被感染的几人实力方面有了一小波的提升,也算是因祸得福了。

不过,这些当事人可能宁愿不要实力提升了不想经历这段难忘的回忆。

作为吸收负面情绪成长的暗影之种,这些被植入在单独的个体内的暗影之种主要吸收的是宿主的负面情绪,所以在被暗影之种分离器分离出来后的暗影之种,就会化作类似宿主本人黑暗面的样貌。

这些黑暗面个体掌握着宿主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秘密,自然也知晓宿主们最不愿提及的黑历史。

偏偏看着自己刚出来就包围的黑暗面个体,为了报复不讲武德的本体,就会像是嘴巴瓢了一样一个劲的把宿主的黑历史往外说,拦都拦不住。

最终在在场所有人的商定,共同签订保密契约,在岩王帝君的见证下,违背契约泄露秘密的人必受食岩之刑。

因为这道契约是在万民堂签订的,内容又完全保密,而且签约人涉及了璃月的各方势力。仙人、神明、璃月七星、商人、平民、方士、外来者。

于是在后世有许多好事者在后来给这道契约命名为——《璃月万民盟约》。

虽然有许多人曾探求盟约的内容,但参与签订盟约的人无一例外都严守秘密,不曾泄露有关盟约的一分内容。

往生堂的地下基地内,璃月的各方人马齐聚,正襟危坐的参与这场由岩神主持的会议。

本来像是这样的重要会议,群玉阁无疑是最适合也最理想的场所。

首先,群玉阁高高的漂浮在天上,一般人无法触及,这就避免了会议被干扰。

其次,仙人们远离璃月港,久居深山,对璃月并不了解,如果在其他地方开会说不定还会迷路。然而在群玉阁就不会有这种烦恼了。高高飘浮在天空,一抬头就能看到的群玉阁,可是璃月的地标建筑。仙人们只要抬抬头看一看,就不存在找不到地方的可能性。

最后,是群玉阁的各种检测和防卫装置,可以保证会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可惜如此理想的场所,现在已经变成了粪坑了,悲。

暗影之种在人们看不到的视角肆无忌惮的伸展着枝杈,吸收着群玉阁下方璃月人民的负面情绪。

被吸收了负面情绪的璃月民众们显得友善和睦,连带着周围的居民的犯罪率也大幅度的下降了。之前这里作为作为离群玉阁最近的区域,一直是璃月富商们抢夺的对象,所以安保力量自然不差。

但因为层岩巨渊被封锁后,大批的矿工失业下岗,所以在这种热闹的、人来人往的街道上,小偷小摸是不可避免的。

但如今这种小偷小摸竟然全部绝迹,在这片区域的人宁愿饿到晕倒也不愿意当小偷。

之前被暗影之种影响,凝光看到手下这些的汇报,还以为是自己的治理得当所致的,还为此高兴了很长一段时间。

但现在拔除了心灵之海寄居的暗影之种,凝光再回过头来看,群玉阁笼罩的这片区域下的友善和乐的真善美,简直如同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盛宴必散。

这看似繁华的一幕却如同伤者在死亡面前的回光返照,看似花团锦簇,却预示着花朵凋谢的终末的到来。

幸好及时发现,时间还不算太晚,她们还有挽救的机会。

选择往生堂作为会议的地点,把璃月的重要人物都叫过来,除了是因为群玉阁被暗影之种占据成为了污染源,商议解决方法。更重要的是检查这些璃月的重要人物有没有被暗影之种感染。

璃月七星,仙人们,除了不再璃月和像若陀龙王这样被封印的,全都到场了。

在往生堂宴会之后,被强烈抗议下,陆长生改进了暗影之种分离器,研制出了第二代暗影之种分离器,主要是加上一个静音装置,让分离出来的暗影之种黑暗面都变成了哑巴。

这样就不用担心当事人的黑历史曝光后社死当场了。

虽然被黑历史被曝光,但是也知道了许多其他人的黑历史,除了几个特殊的人,比如钟离的黑暗面还没来的时候就被镇压,荧和派蒙还有陆长生完全没有被感染因此逃过一劫。其他人都惨遭社死。

但是这也让这些璃月的重要人物关系拉近许多。就像是荧和派蒙这两位初到璃月的旅行者,虽然看在陆长生和香菱的面子上,对待她们两人还算热情友善。

但毕竟关系还没有熟络到成为能够知晓黑历史的老朋友程度,或许在多相处一段时间之后与这两位旅行者,她们或许能成为很好的朋友。

然而这样偶然的一次惨痛经历,迅速拉近了在场几位年轻人之间的关系。

尤其是看上去绷着脸有些高冷的秘书甘雨小姐,荧和派蒙一看到就会想起咕噜咕噜滚下山的小椰羊,然后就会绷不住的想要笑,这种情况下甘雨的高冷模式也维持不住,只能重复拜托两人不要外传。

这样你来我往的重复之间,几人的关系自然而然就拉近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