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斩草除根(1 / 2)

“小卫,你怎么会出现在这里?”一个熟悉的声音隐隐传来,卫昶下意识地扭头看去。只见一辆宽大但并不算太豪华的马车停在那里,车窗缓缓掀开,露出一张笑容满面的脸庞——正是已经升任三司户部判官的吕公孺。

卫昶见到这位多日未见的老上司,心情异常激动,连忙快步上前准备与他打招呼。然而,还没等他开口,吕公孺便摆了摆手示意他上车。尽管心中有些疑惑,但卫昶还是顺从地上了马车。

一上车,卫昶才发现车内并非只有吕公孺一人,还有一位年长一些的官员。他不敢怠慢,急忙向两位上官行礼。吕公孺见状,笑着介绍道:“这位是三司户部副使杨公。”

卫昶听闻,又赶忙向杨畋行了一礼。杨畋看着卫昶,点了点头说道:“本官曾听吕判官提起过卫郎君,他称赞你为人诚信刚直,坚毅果敢,可以托付大事。想必所言非虚。”

听到这话,卫昶心中涌起一股感动之情,他连忙谦逊地回答道:“多谢杨公和吕公的夸奖!”

“卫郎君出现在此地,恐怕是盯着华家那个小娘子吧?”见卫昶没有否认,杨畋言语中表达了想要了解更多关于华家的事情。然而,这却让卫昶感到有些左右为难。

杨畋虽然身居高位,但毕竟并非南衙的主官。按照规矩,卫昶实在不便向他透露南衙的公事细节。面对这种情况,卫昶心中暗自叫苦不迭,一时之间不知如何应对才好。

就在这时,卫昶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转向了一旁的项吕公孺。吕公孺自然明白其中的难处,正准备开口替卫昶解围时,杨畋却抢在前面说道:“卫郎君不必如此为难,关于华家娘子之事,其实是我告诉司马君实的。对于此事,杨某所知晓的已经相当多了。所以,卫郎君但说无妨。”

杨畋的这番话,让在场的众人都吃了一惊。尤其是卫昶,他没想到杨畋竟然会如此直接地表明自己对这件事有所了解。此刻,他心中的顾虑稍稍减轻了一些,同时也对杨畋的坦率产生了一丝敬佩之情。

就在这时,吕公孺也朝着卫昶微微颔首示意,卫昶见状,便不再犹豫,一股脑儿地把所有事情都讲述了出来。

“依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尚无法确定华娘子的真实身份,还需多加调查和观察才行。也罢,此事就由本官亲自去向司马君实询问吧,免得让你这个小吏左右为难。”杨畋缓缓说道。

“多谢杨公!”卫昶赶忙躬身施礼,表示感激之情。

告别杨、吕二位,卫昶心情忐忑的朝开封府走去。

与此同时,另一边杨畋所乘坐的马车也开始缓慢地向前行驶。在马车上,杨畋微微一笑,开口说道:“若是没有你这位南衙的旧相识在旁边,恐怕这个小吏连半个字都不敢向本官透露。”

坐在他身旁的吕公孺听到这话,急忙解释道:“小卫只是心思比较单纯而已,还请杨公不要怪罪他。”杨畋摆了摆手,笑着回答:“怪罪什么?本官倒是希望天底下的官吏们都能像他这样,如此一来,大宋的江山才会更加稳固啊!”

他的语气中透露出对那位小吏品性的赞赏,同时也表达了对于整个官场风气的期望。不过,这种期望通常都会得到往往都是失望。

华念到现在仍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被官府给盯上了这个事实,她依旧还是一边思考着生意上的事情,另一边又琢磨着该怎么样去坑害李岐山一把才好呢。卫昶给她提出的那些建议确实相当的中肯,然而麻烦之处就在于不管是开饭馆、茶馆、卖胭脂或者是贩卖绢帛之类的生意,她手头上所拥有的本金都显得有些不够充足。

本钱不足还要兑下铺子的原因很简单,在华念最初的观念里面,牙行所从事的就是那种空手套白狼一般的营生,除了店面之外基本就不怎么需要投入太多的资本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