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集老北京布鞋(2 / 2)

桃花一边温柔的摩挲着他的短头发,一边轻声道:

“老爷,不卖成衣也罢,

又是花色,又是尺寸,怪麻烦的,

不如咱直接卖机器算了。

不管是想吃煮鸡蛋还是煎鸡蛋,

都由得他回家吆喝自己女人做去。“

蓝采和一骨碌爬起来,伸手在桃花腿上重重一拍,表扬道:

“你别说,这还真是个好办法。”

桃花被他拍得一声惨叫,大腿上多了一个紫色的掌印。

蓝采和也没顾上帮她揉揉,只是兴奋地在房间里来回疾走。

桃花说的,就是缝纫机。

为了降低工作强度,提高生产效率,蓝采和陆续帮被服厂弄了不少简单机械,既有裁剪布料用的平车立车,也有缝纫用的脚踏缝纫机,还有缝制鞋子用的小机器。

蓝采和记得,在后世某个时代就有好几个老三样新三样的说法。

是说结婚的时候,富裕家庭一般要给新人准备三样大件,做为这个新建小家庭的镇宅之宝。

最早流行的好像就是自行车,缝纫机和手表。

当时一个工人月工资不过三五十块,而这些大件的价格,起码都要上百块,并且还得凭票托关系才能买到,是足以提升小家庭社会地位,而且必须摆在显眼位置的固定资产。

虽然现在制造手表有些难度,但缝纫机和自行车就没有问题。

自行车在大明朝,想必是不容易畅销的。蓝采和不敢想象身穿长袍,手持折扇的大明读书人,骑在二八大杠上飞驰的画面。

不过家用缝纫机就非常刚需,大明人接受起来,好像也没有什么障碍,最起码桃花杏花以及被服厂的女人们,操作技巧掌握得就很快。

要是大明百姓在嫁女儿时,都买一台缝纫机当陪嫁,那可就发财了!

蓝采和傻傻的想。

虽然衣服做不成了,但蓝采和并没有彻底死心,他准备再开发一下鞋子试试。

后世有种老北京布鞋,广告里号称是妈妈纳的千层底,穿起来还是挺舒服的。

大明朝的鞋子,就是这样的形式,只是做起来太麻烦。

在没有橡胶做鞋底以前,想穿鞋就只能请老娘或者老婆纳鞋底。

蓝采和觉得纳鞋底是所有家务活里面最惨无人道的一种。

必须将棉布一层一层抹上浆糊,晒干以后按照鞋样剪成形状,然后一针一线密密麻麻地缝起来。

蓝采和见过桃花杏花帮他纳鞋底。

鞋底太厚,直接用针扎肯定不行,女人们只能带上金属顶针,咬牙瞪眼用上吃奶的力气,才能勉强穿透过去,看得蓝采和提心吊胆。

用机器将纳鞋底这道工序工业化,制鞋就变得相对简单。

只需要变化鞋面的材料和颜色,就能做出来款式多样的老北京布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