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上吊而死(1 / 2)

郭寒威与李甲忙循声而去。只见在一棵粗壮的杏树枝杈上,吊着一个人。两人走近一看,那不是别人,正是赵精。

赵精竟然吊死在了树上。

郭寒威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走过去细察了地上。地上的青草,有被踩踏的痕迹,但并看不到清晰的足迹。

赵清舌头外吐,双目圆瞪,脚尖垂地,显然符合自杀的特征。

“他怎么会吊死在了这儿?”郭寒威喃喃地问。

李甲道:“谁知道啊?会不会是因为杀了人后畏罪自杀?”

“如果是畏罪自杀,那他杀阿专后,早就该这么做了。”郭寒威道。

“也有可能是为情所困。自己深爱的女人却偷偷跟了别人,他能不伤心吗?”张乙分析道。

“也许是没脸了,赵精在侯府当差,在村里怎么也算是个有头脸的人物,老婆被人睡了,肯定没脸见人了……”李甲又道。

郭寒威已听不下去了。他的心情忽然变得很坏。

因为赵精是被认定为真凶来追查的,他这一死,这个案子似乎就被打上了死结。

但赵精的凶手身份,毕竟是基于分析,仍需有力物证,或者他亲口承认。现在他死了,下一步如何将如何去证实?吴名到底被他弄到哪儿去了?金蟾蜍现在又在何处?赵精为什么撒谎回家?他又为什么选择吊死?他死前说去处理事情,是真有其事,还是随口扯闲?

这一连串的问题让郭寒威头痛。

“郭统领,下面我们干什么?”李甲问。

郭寒威略一沉思,说道:“我们再去趟杏林村赵精家看看,说不定能搜集点有价值的信息。”

三人返回杏林村。早已有县衙捕快接到凶杀案情,赶来赵精家搜捕凶犯。

郭寒威亮明身份与对方客套一番后。将赵精上吊身亡,以及大致地点的信息,告诉了捕快们。捕快们道谢后,前去处理尸体。

赵精母亲本来听说儿子杀了人,就已被吓个半死,正在那不停地哭道:“精儿呀,娘跟你说的,你咋就听不进去啊?!你这杀了人,可怎么了得啊……”现在又突然传来儿子上吊身亡的噩耗。这对老妇人来讲,无疑更是一个晴天霹雳。

她呆然半晌,欲哭无泪:“儿啊!你咋这么傻呀,你这一走,以后可让我和孙儿咋活咧……呜呜呜……”

众人见状,心下无不怜悯。

过了许久,郭寒威见老妇人情绪稍有平复,便从怀里掏出所有银两,又示意李甲、张乙照做。

三人凑了十几两银子,递给老妇人。道:“老妈妈,请节哀!我们都是赵精的朋友。出来的匆忙,身上也没带太多银两,还请不要嫌少。”

老妇人假意推辞了一番后收下。

李甲喃喃道:“嗨,赵精回来找个别的理由也好啊,非要说家里有丧事,这理由多不吉利啊,看……”他本想接着说,这不就来了么?!

郭寒威忙示意他不要乱说。

不想,老妇听到了,却大骂道:“是啊。也不知道哪个天杀的给他报信说我死了,他这才急着赶回家。”

郭寒威一惊,忙问道:“赵精是接到别人报信才回来的?”

老妇人道:“大早上的,精儿一进院就哭。我还以为出啥事了,赶快出屋看一看。他看到我愣了一下后,就生气地问,明明好好活着呢,为啥家里人给他送信说我死了。我给他说,家里没人给他送信啊。肯定是搞错了。”

郭寒威三人听后顿感困惑。

郭寒威忙问:“那到底是谁给他送的信?”

老妇人道:“我也问精儿了,他说府里人给他的信。”

“他没提名字吗?”郭寒威追问道。

“他没说。”老妇人道。

“这就怪了。府里人是指谁啊?他给赵精这个假信的目的是什么?”一连串问题在郭寒威内心里困扰不已。但可以肯定的是,说家里有丁忧,无疑是一个能获准离开侯府的理由。

郭寒威决定先不要纠结这些问题。转过话问道:“赵精什么时候知道……知道家里这个丑事的?”

“嗨!精儿回来后,看到他媳妇没在房里,就问我她到哪里去了。我当时怕出事,本来想着瞒过去。可,可我那孙子却说,妈妈跟着丁叔叔走了。所以,我就瞒不住了,只能给他讲了,没想到……”说着,老妇人又啜泣了起来。

“你当时没拦着他吗?”李甲问。

“拦了。他说让我放心,不会去找丁三拼命的,只是去讨个说法,教训教训他。哎,谁想到……”说完,又呜呜地哭了起来。

“家里今天来没来什么陌生人?”郭寒威忽然问。因为他想起来,先前孩童开门时,老妇人在屋里喊了句——“怎么又来了”。这句话刚当时就令他奇怪。

“是来了。精儿刚走,就来了一个男的,浑身尘土,带着个大斗笠,也看不见脸,怪怪的。”老妇人道。

郭寒威心中一凛,忙问:“他来了说什么了没?”

“他也是来找精儿的。我告诉他,精儿刚出去,不在家。”老妇人道:“他好像还不信,就冲院里喊了精儿两声,见没回音,就走了。他刚走了不到一刻功夫,你们就又来了。”

后面的事情郭汉威都知道了,他觉得再问下去也已没有什么价值了。于是,他边示意李甲张乙要走,边说道:“好的,老妈妈,您也不要太忧心了。回到侯府后,我将禀报侯爷,侯爷仁慈,会给您老和孙子一个妥善安置的。”

“感谢侯爷,感谢恩人呐!”老妇人说着就要跪下磕头。

郭寒威忙扶起老人,告别出去。

出了门后,郭寒威问:“一个人浑身尘土说明什么?”

李甲说:“说明衣服脏啊!”

张乙说:“也说明这人不太注意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