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头几年,赵凤霞生了两个儿子,都没留住,怀着江宁安的时候,两口子小心翼翼,从一怀上就去县医院检查身体,离预产期还有半个多月就住到医院去了,江宁安踩着预产期的点出生,一切都顺顺利利,她又在医院住了十多天,才带着孩子回家。
没办法,吓怕了,之前生的两个儿子都是在家生的,生的时候一切都好,孩子也好好的,偏偏都没有活过一星期,突然就夭折了。
一家人给孩子起名宁安,就是希望她生活安宁,平平安安。这个名字,寄托了全家人对她的美好期盼。
生完江宁安之后,她再也没有开怀。那时候婆婆还活着,老人家想得开,安慰小两口,说子女缘都是命,大概他俩命中无子。
赵凤霞被她安慰的哭笑不得。
三个大人就全心全意的拉扯大了江宁安。
而且,这个孩子是有几分运道的。
她丈夫的煤矿工作,也是宁安出生的那一年找到的。那时候她在县城住院,丈夫去照顾她,正好赶上县城煤矿招工,被他知道了。于是,他去报了名,被录用了,从此吃上了国家粮。
正聊着呢,就听见有人喊:“来了来了,大队长把知青接来了。”
正在干活的社员们全都直起了腰,抻着脑袋往田边的大路上看去,只见一辆牛车拉着几个年轻人从远处走来,车上的年轻人还笑着冲社员们招手。
大家面面相觑。
“娘呀,这城里人还真是不一样,笑的跟花似的,牙还挺白。”
“衣服上没补丁。穿的都是解放鞋。”
“你眼睛太尖了,这都能看见!”
“一共五个人,三个男的,两个女的。”
“有个小伙子你们看见了吗?坐最后面的那个,浓眉大眼的,长得真精神。”
说话的人瞅着赵凤霞,说道:“别的不说,光说长相,和你们家安安还挺配的。”
赵凤霞心里不高兴,嘴上说道:“别瞎说,要是让一些碎嘴子听到了,别坏了我们安安的名声。”
说话的人赶紧捂住嘴,说道:“瞧我这张嘴!”
赵凤霞倒也没生气,这人她了解,确实就是随口一说,没坏心眼。好在和她一起干活的,都是她心里比较认可的、心眼正的人,她也不用太担心。
“也不知道这些家伙来了以后能干啥!”
“干啥也跟咱们没关系,有大队长给他们安排任务呢。”
生产队为了迎接这批知青,提前给他们准备好了房子,是用土砖建造的新房。据说公社有给生产队拨付专门的款项,足够给他们盖房子使了。
载着知青的牛车缓缓驶离,社员们的热情却依旧不减,一边干活一边叽叽喳喳的说话,给单调的劳作添点滋味。
另一边,大队长和治保主任赶着牛车把知青们拉到了知青院门口。从他们一进村,牛车后面就跟着几个孩子,而且是越来越多。
治保主任负责驱赶:“不要离太近,碰着算谁的!”
小孩子们才不怕。他们笑嘻嘻道:“算你的。”
“嘿!你报上名来,你谁家的?”
“不告诉你,略略略略略~”
大队长笑道:“这你还看不出来?他不跟后街刘二家的长得一模一样吗?”
治保主任一看,嘿!好嘛!这标志性的冒着精光的小绿豆眼,还真是一模一样。
俩人和孩子们逗了几声咳嗽,就到了知青院门口。
大队长说道:“就是这儿了。房子多,你们现在一人一间也使得。选完了房间,放好行李,到大队去领口粮。明天不用上工,先熟悉熟悉我们这儿。需要买什么就去买,村里有代销点,公社有供销社。要寄信、打电话的就去公社,那儿有邮局。后天一早,就跟着社员一起干活。院里有厨房,锅就只有一个,你们要是想单独做饭,就得自己想办法。都听明白了吗?”
“明白了,谢谢大队长。”
“有不明白的,可以问社员同志们,也可以到大队部去问我们。你们既然来了,也不知道要在这儿待多久,就要尽快适应下来。”
大队长说完,摆摆手让他们自己进院,自己和治保主任赶着牛车离开了,得把牛赶紧还到牛棚,给它吃顿好的,累了一天了。
治保主任说道:“也不知道这几个孩子能不能干好活。”
大队长笑:“你还真指望他们干活啊?别惹乱子,踏踏实实的待着就行了。挣多少工分吃多少饭,咱们不用管那么多。政策说不让饿死人,也没说一定要让人吃饱。他们自己干不好,挣不到足够的工分,可赖不到咱们身上。”
“也不知道咱们队里这些大姑娘小伙子会不会跟旁边那几个队一样,见天的过来围观这些城里孩子。”
“年轻嘛。看看正常,别乱来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