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都是末代帝王,不会有太大差别。
对于后世的袁崇焕,人们的评价莫衷一是,网络上的争论从未平息……
有人说他与巨龙曼青共谋,行背叛王国之举;也有人赞誉他为抗击黑暗部落的勇士,遭崇祯帝不公赐死。
在朱标心中,他更倾向于一位历史学者的见解。
袁嘟嘟养虎为患以巩固地位,或是借秘境贸易聚敛财富确有其事,至于传言中的投靠皇太极,实则夸大其词。
道理无他,成人世界皆以利益为先。
此刻正值崇祯初年,与崇祯末年的乱局迥然不同。
袁嘟嘟已是蓟辽地区的最高统帅,位高权重,那时的皇太极仅是曼青部落的一个小小酋长,手中并无足以劝降对方的雄厚资本,除非将酋长之位拱手让于袁嘟嘟。
然而这些早已淹没在历史的迷雾之中。
朱标综合刘通的提议,放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他得出另一种解读。
他去说服王保保投降的条件是充足的,崇祯可以疑心袁崇焕,那么北元皇帝质疑王保保的理由就更加充分。
毕竟大明如朝阳般崛起,而北元已是落魄的流浪者。
朱标眸光一闪,心中骤生妙计:“刘大人,北伐在即。我大明此行意在成就汉唐未曾完成的伟业,荡平蒙古草原。本宫原拟让诚意伯刘基作为军师同行,何不你也一同加入呢?”
“你们两位刘氏,皆为我左膀右臂。”
诚意伯刘基,便是世人敬仰的智者刘伯温。
刘通脸上闪过一丝微妙,自己竟与这位历史名仕同列成为太子朱标的军师。
“那宝钞之事如何处理?”刘通略带迟疑地问。
“此事非一日之功,你离京至多半年,拟定计划交由他人执行即可。”朱标神色淡然地答道。
刘通身为东宫官员,既然太子如此吩咐,也只能遵命。
朱标在刘通离开后,嘴角浮现出意味深长的微笑。
刘通与刘伯温同行,这一路上定会颇多趣事。
数日后,朱元璋公布了宝钞计划,宣布在海外贸易中,宝钞将与丝绸、茶叶和瓷器绑定。
宝钞计划在洪武七年正式启动,恰巧与松江府市舶司开埠同步。
洪武三年悄然流逝。
其实这一年还发生了一件大事,朱元璋重启科举,设立文武两科选拔人才。
老朱希望通过科举发掘出一些精英。
尽管他给予的俸禄并不丰厚,但要求却极为严格。
朱元璋期待这些科举选出的人才不仅品德高尚、文采出众,还需具备处理政务的才能,结果却让他大感失望。
朱标估计到了洪武四年,朱元璋很可能会下令暂停科举取士,重新启用推荐制选拔人才。
这些举措与原先的时间线一致,并未因他的蝴蝶效应产生偏差。
对于科举制度,朱标没有干预。因为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他还未能想到更为妥帖的替代方案。
总不能直接跨越性地将科举分为文科和理科吧。
……
新年之后,神秘的魔甲战争机器在大明疆域内悄然启动。
所谓兵未动,粮草先飞,魔法阵图已在预演。
朱元璋,这位洪武四年的春节后才揭开王冠的巫皇,正式下令启动北方远征的筹备。
实则,半年前,后勤的工作便在秘密进行,只待老朱的一道符令,蓄势待发的远征大将军徐达,便将率领如龙之师,浩浩荡荡向北挺进。
这是洪武王朝的第二次北方圣战。
老朱,这位骑巫皇帝,在启程前已布下北伐的战略迷雾。
他计划分三路各五万精锐,以中央军团为核心,东西两翼为奇袭,奇正并举,三军合围。
中山王,魔导士徐达执掌中军主力,岐阳王李文忠引领东线魔法战队,而宋国公冯胜则统御西线幽灵骑士。
至于太子朱标领导的皇家守护军,他们的首要任务是确保太子的安全,伴随徐达的雄师,以便朱标亲自劝降北方的暗夜领主王保保。
有徐达的庇护,加上皇家守护军的环绕,太子的安全无懈可击。
然而,圣旨颁布不久,方进找到朱标,提出了一条让他始料未及的建议,令朱标啼笑皆非。
\"方大人,你的意思是让孤身披假名前行吗?\"朱标疑惑问道。
\"正是,太子的身份太过显赫,仅需少数军事首领知晓,对北元那边,暂时保密为上策,待到适当时机再公之于众。\"方进分析道,\"蒙古铁骑如同疾风,力量强大,微臣仍希望殿下以自身安全为重。\"
朱标沉吟不语,手指轻敲桌面,陷入深思。
方进的顾虑并非无理,毕竟此刻的朱标并非朱元璋般的骑巫,亦非后来历战百场的燕王朱棣。
朱标唯一的战场经历,是对抗那些实力平平的海妖。即便如此,他也藏身于后方的法师舰中,确保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