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海上贸易的争议(2 / 2)

反对派的官员拿朱厚照没办法,就把手伸向了以焦芳为首的太子党。

焦芳手下的官员也有一些问题,朱厚照尽力保护他们。

实在保不住的,被贬谪出京城时,朱厚照亲自送行,赠送金银珠宝、豪华马车和扶桑美女,并承诺以后有机会再召回他们。

朱厚照现在整天和萧敬混在一起,搜集证据抓人。

在弘治看来,这两个人越来越像奸臣了。

他们俩分析着厂卫、记者和女子会所传来的情报,试图找出几个关键人物的罪证。

但还真有一些人,无论怎么找都找不到任何缺点或问题,比如都御史戴珊。

都御史是都察院的主要官员,负责监察、弹劾和提建议。

与刑部、大理寺并称为三法司,遇到重大案件,由三法司共同审理,称为“三司会审”。

都察院不仅可以监督审判机关,还拥有“大事上奏裁决,小事自行决定”的权力。明代都察院是最高的监察机构,都御史与六部尚书并称为七卿,地位非常高尚。

戴珊确实不是江浙地区的官员,个人生活也没有问题,没有贪污受贿、违法乱纪的行为。

他站出来反对,一方面是为了坚定地维护祖制,另一方面希望弘治能妥协,提议将对日贸易的事交给官员处理,尽快结束这场朝廷之争。

这样的人是真正的清官,品行端正,严于律己,包括他的家人... ...

典型的中国式思维方式,不相信海上贸易能带来好处。

那些顽固派官员,以他为首,大多是清流,挑不出啥大错。

跟他们讲道理也没用,你说海上贸易对大明多重要,他们就跟你扯商人唯利是图,不是君子所为。

朱厚照抓不到他们的短处,感到很头疼。

萧敬看到朱厚照烦躁的样子,提议:“殿下,不然让厂卫另想办法?”

朱厚照知道萧敬的意思,就是诬陷陷害,厂卫编造官员罪名很容易。他差点就同意了,但深思熟虑后还是放弃了。

一方面,他不想让厂卫养成这种习惯;另一方面,戴珊是个好官,陷害这样的官员,朱厚照在道德上过不了自己这一关,也会引发文官集团的强烈反弹。

朱厚照认真地说:“别走歪门邪道,我们要靠德行来服人。”

关于海上贸易的争论越来越激烈,朝廷乌烟瘴气,人心惶惶。现在,这已不只是贸易问题,而是演化成了皇权与文官集团的冲突。

文官们逼迫皇帝让步,弘治和太子坚决不让。

许多官员以生病为由抗议,内阁的三位阁老疲惫不堪,再这样下去,朝廷的运作都会成问题。

三位阁老试图调解,两边做工作。

文官提出要么停止与日本的贸易,要么把贸易权交给文官。

李东阳找到朱厚照,希望太子能让步,把贸易权交给文官。

朱厚照立场坚定,对日贸易必须进行,并且坚决不交给文官。

双方就这样僵持不下,内阁勉强维持着朝廷的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