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2 / 2)

【可谓是势如破竹。】

后世实时弹幕——

“辛弃疾要是遇到李世民,会绽放怎样的光华。”

“宋朝不是没兵,亦不是无财,乃断脊矣。”

“与辛弃疾这首词有一拼的,也就只有岳飞的满江红了。”

“弃疾!不等于去病!因为宋朝不等于汉朝。”

“你们口中的弱宋,却是辛弃疾诗词中的美不胜收,他一生都在想着力挽大厦将倾覆,可惜生不逢时。”

“以前背这一首古诗没觉得什么。

现在再看,古人的智慧太牛掰了。”

“诗词就该配着历史来看,才有它独特的味道!”

“小时候会背这首词,却体会不到那种意境。

中年才会爱上这种英雄气概。”

“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会打仗的将军,每个朝代就没有缺过。

缺的是,识人用人的君王。”

“喜欢的人,喜欢的诗,喜欢的铮铮铁骨。

喜欢的故事,喜欢现在的太平安稳。”

“华夏民族大好儿郎,舍生取义,终有今日盛世。”

“我愿穿越宋朝与辛弃疾金戈铁马,意志长存。”

“英雄迟暮,无力回天,南宋上面没有脊骨了。”

“冷知识:辛弃疾是因为从金人占据的地方投奔南宋。

所以被上面猜忌,没被受到重用没让他带兵打仗,而是给了文职。

这也导致了一个意气风发的一代名将辛弃疾,意难平的一生。”

“满满的不甘心,生不逢时辛弃疾。”

“大宋已经烂了!”

“此生不复宋土,我辛弃疾誓不为人(大哭)!”

“可怜白发生!可怜白发生!

即使相隔千年时空,我都能感受到他内心的无奈。”

【好景不长,耿京带领的二十余万起义的忠义军碰上了金的主力军。】

【一场大战。】

【二十余万起义军死了一半。】

【剩下的一半在山中散开,以待时机。】

【辛弃疾深知只有和南宋一起联合,才有抗金的可能。】

【于是劝说耿京。】

【在经过深思熟虑,耿京同意了并且让辛弃疾去南宋朝廷,呈上效忠的谏书。】

【辛弃疾不负众望,得到了南宋朝廷的认可。】

【然而,等辛弃疾回到忠义军时。】

【发现叛将张安国害死了耿京,并带着一些人投降了金军。】

【辛弃疾大怒,遂带了50精锐突袭5万的金营。】

【杀了叛徒张安国。】

【辛弃疾在安然无恙冲出金营,便带着忠义军投靠南宋朝廷。】

【他本以为,会得到宋廷的重用戎马一生。】

【然而,辛弃疾落了空。】

【一腔热血,报国无们。】

【当时的宋高宗赵构和秦桧,一心议和。】

【没有让将才的辛弃疾当将军,而是任职为文官。】

【哪怕后来孝宗即位,也因辛弃疾是从金人占据之地投奔而来的为由,而不予重用北伐。】

【于是空有一身本领,无处施展。】

【渐渐老迈的辛弃疾,做出了这一首破阵子。】

【如果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懂,也许辛弃疾不会这么的失望。】

【可是辛弃疾在见到北伐的布置时,兵将松散。】

【定会北伐失败。】

【所言得不到重视的那种无能为力的感,让辛弃疾悲痛辞官,最终归于乡野隐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