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皇极经世书(2 / 2)

总之,朱肃手段繁多,足以让李善长消失于世间。

“唉!”

望着朱肃远去的身影,刘伯温不禁叹了口气,接着感叹:“善长啊!我们虽政见不合,但我仍盼你勿做蠢事。”

“吴王殿下非等闲之辈,你招惹不起的。”

“古往今来,有几个开国功臣能善终?你李善长能安然至今,应知足矣。人心贪婪,终致灾祸。”

“平安退隐,家人团聚,已是难得的福分。”

“望你自重。”

刘伯温长叹,想起预测的结局,摇头不已。其实,老朱对他们这些开国功臣已仁至义尽。

若能学学汤和、徐达,懂得适时放手,

不贪恋权位,不拉帮结派,不违法乱纪。

或许老朱还能容忍他们。

然而淮西勋贵们,建国后心气渐高,嚣张跋扈,无视法度,不知犯下多少贪腐之罪,老朱怎能放过他们?

世人皆言,大明开国时的免死金牌,实为夺命符。

凡领过金牌者,结局皆凄惨。

何故?

皆因他们得意忘形!

自以为金牌在手,便可肆无忌惮,即使违法,也无所畏惧。如此,束缚他们的枷锁便逐渐松动,

内心的魔鬼随之释放。

一旦放纵,便无可挽回。

最关键的是,免死金牌的最终解释权,在老朱手中。

他说是,便是。

他说否,就否。

免死金牌非福器,而是开启欲望之门的钥匙。

稍有自制力不足者,便可能深陷其中。

“唉!”

刘伯温再次深深叹息,低语:“欲望这东西,真是难以把握,我原以为能抵挡,终究高估了自己。”

说到这儿,他炽热的目光紧锁《皇极经世书》。

那眼神犹如饿鬼见裸女,抑制不住地想扑上前去。

“欠吴王殿下的这个人情,可大了。”

“嗯?”

正当此时,刘伯温微微蹙眉,随后低语:“《皇极经世书》有云,天道五十,遁去其一,世间应有一线转机。”

“吴王殿下无疑是大明的变数,这点毋庸置疑。”

“然而殿下言,如今大明内部又显现了新的变数,那些改革方案皆源于此。”

“此事不合常理!”

刘伯温满面困惑:“若《皇极经世书》无误,一时代仅容一变数,绝无可能出现第二个。”

“这其中究竟有何隐情?”

“《皇极经世书》不会出错,但吴王殿下确信有第二个变数,是我误解了,还是殿下有所偏差?”

“或许,是我误解了真相。”

“待我再深研《皇极经世书》,或许能找出答案。”

此刻,若老朱在此,听见刘伯温此言,必定会萌生杀意。此人,不能留,绝不可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