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风起(2 / 2)

白鹿忘机 山河与归 1660 字 1个月前

大明宫,含元殿,烛火将金殿照得更为辉煌璀璨,只是这偌大的殿堂之中却空无一人,唯有最上方的龙椅上,蜷缩着一位将面容隐藏在黑影中的帝王。

莫家九凶噬魂阵告破的消息早早地传到了他的耳朵里,此刻,他的右手之中正拿着一卷密令,犹豫着该不该将其发出去。

沉思良久,他终于掀起了龙椅右边扶手上雕刻着的金龙龙头,将自己的拇指按在了龙头的横截面上。片刻过后,只见原本封堵着的龙头下缓缓打开一条漆黑的通道,皇帝举起的右手再次犹豫了片刻,最终还是将手中的密令丢尽了通道之中。

不论是寻常的王朝还是修行者的霸业,统治者对于中央的权力一直都在不断加强,天子迫切地想要知道这天底下的一切信息,所以他私下组建了一支直接听命于自己的情报组织。负责为皇帝刺探天下一切情报,包括所有臣子的每日言行。

同时,这支天赋异禀,训练有素的队伍,也会在皇帝的授意下,绕开所有人的眼线,为皇帝解决一些不为人知的事情。

皇帝拖着蹒跚的步伐走下龙椅,缓慢地走到了含元殿之前,与几个月前青崖来到皇宫的那一次相比,他似乎更加苍老了。

他用浑浊的目光打量着层层宫墙,他知道,在这场繁华的下面,正酝酿这一层足以掀翻这座大明宫的风暴。

三百年的岁月,对于一个普通的王朝来说已经是末期的边缘,这一次,伏夏能够度过这一重劫难,走向下一重辉煌吗?

长安城的西边,在茂密的枫树掩映下,座座古刹若隐若现。当然在这个叶落枝枯的季节,山寺却是更体现出了它的宝相庄严。

伏夏向来尊佛,先帝为缅怀母亲故在此建起了千重佛塔,从此以后,这里也成为了皇家礼佛的圣地。

大慈恩寺终年香火鼎盛不绝,诵经念佛之声响彻昼夜。玄奘法师西行归来之后,皇帝特意为他在大慈恩寺修建了一座足有二十来丈之高的方锥七层浮屠,名曰大雁塔,供奉着玄奘法师从天竺带回来的佛经、佛像、舍利等宝物,玄奘法师也是长居于此翻译经文,为世人传颂大乘佛法。

后来,玄奘法师在完成了传播佛法的使命后再次踏上了求佛的旅程,这一次,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

有人说玄奘本是佛祖座下金蝉子转世,在人间历经劫难之后功德圆满,已经成佛升天,回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

也有人说他在西行的路上遇到了一猴一猪一龙一水怪,四人受玄奘点拨过后皈依佛门,师徒五人再次出发,云游四方去了。

今夜,大雄宝殿外的雪越下越大,佛经诵了一场又一场,烛火和焚香的气味让人的心境不自觉地安稳了下来。

酉时过后,前来做晚课的僧人又换了一批,空释禅师单手合掌,他能觉察到,有什么东西趁着漫天的大雪混进长安城里来了。

大雪会掩盖一切留下的足迹,风霜会吹散它们散发出的气味,不日之后,长安城将再次陷入危机之中。

“阿弥陀佛。”

空释抬头望向端坐与上方的佛像金身,佛祖一手拈指,一手托花,低垂着眉眼,似乎是在垂怜世人。

人间百姓日日香火不断供奉着它们心中的信仰,如果佛祖真的有灵,你是否愿意睁开双眼,看一眼这人间,搭救这长安城的万千子民于水火之中。

口中的佛经又不知诵了几回,出家人以今生修来世,可若今生我无法助长安渡过这次劫难,那修得的来世又有何用,佛祖,弟子愚钝,恳请佛祖指点迷津。

“世间万物皆有定数,倘若伏夏真的无法度过这次劫难,亦非你之过错,人力有时穷,你不必把所有的责任都揽在自己的肩上。”

说话的是一位鹤发童颜的僧人,他一双慧眼如炬,似乎能够看清天下一切疑云,正是空释禅师的师父,迦叶尊者。

“师父,当年地藏王菩萨许下宏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渡尽,方证菩提。弟子惭愧,却也愿意菩萨一样,人间遭受十方业火,若无人可渡,吾愿舍身而往。”

说罢,空释又在佛前扣下五体,虔诚地请求佛祖赐予他帮助一切的智慧和力量。

“痴儿,痴儿,阿弥陀佛。”

迦叶尊者仰望天穹,漫天的飞雪中,他似乎又看到了那些前尘往事,还有不远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