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长安急报!(2 / 2)

????“生死有命……”

????“生死,有命………”

????“——天要我死,徒之奈何?”????

????“便是躲在宅里闭门不出,又如何逃的过天道煌煌……”

????言罢,袁盎便好似泄了气的皮球般,双眸灰败的折了身,拖着脚步,回到了府门外的石阶上。

????“再备车。”

????“车辙断一根,便换一根。”

????“换到不再断裂,牵来给我。”

????“——不用有人随行。”

????“我独自去。”

????“去问问长陵的田子庄:我袁丝,究竟犯了哪路太岁……”

????听闻袁盎此言,一众仆人都是暗下松了口气,又不好意思表现出喜悦,便齐齐注视向袁盎身侧的老管家。

????却见老管家闻言,既没有上前阻止袁盎出行,也没有焦急的说‘我也去’之类。

????只含泪一苦笑,便缓缓拱起手,对袁盎长身一揖;

????而后便侧过身,朝着府内的马厩走去。

????约莫半刻之后,老管家驾驭着一匹老马拉着的破旧马车,自侧门驶出,在吱呀吱呀的刺耳摩擦声下来到了府门外。

????见老管家只如老者入定般,将双手交叉藏入衣袖,眯着眼坐在前室,袁盎也只深吸一口气,便默然坐上了车。

????——没人知道这一天,袁盎为什么要坚持出门。

????只是在这一天之后,‘车辙断裂=不能出门’的谶讳之说,又多了一个极具说服力的生活案例。

????再有,便是长陵田子庄的名号,再次出现在了普罗大众的视线当中。

????田子庄,是什么人?

????居然要袁盎不惜拼死,也非要在车辙断裂这样的‘上天示警’之后,也依旧要去见上一面?

????·

????·

????·

????“殿下。”

????“麦饭好了。”

????上林苑思贤苑,太子行宫。

????作为天子启储君时期的行宫,这处太子宫并不算很大。

????在先帝年间,这处行宫甚至都还不叫行宫,而是叫‘太子别居’。

????孤零零一座殿室,长宽皆不过十丈,室内更是小的只能放下一张榻,以及左右两排各五个筵席——满共也就容得下十来号人。

????很显然,这是曾经的‘太子启’私下接见豪杰,又或是单独宴请贵客的场所。

????即便是如今,曾经的太子已经贵为天子,这处‘太子别居’的一切也依旧没有任何改变,仅仅只是名字变成了‘行宫’。

????再有,便是殿内的一切,都被留守的宫人们四时亲历洒扫,维持的一如往昔……

????“太子可想好了;”

????“这麦饭,动了第一筷,可就只能由太子吃完了。”

????见一碗泛着棕黄色的蒸麦饭,被宫人送到了刘荣的面前,天子启疑惑之余,也没忘逗弄起自己的储君。

????听闻此言,又低头看看眼前这碗麦饭的卖相,刘荣也不由为自己先前的冲动,而暗暗感到后悔了起来。

????——在返回行宫的路上,刘荣看到了一个石磨。

????就是后世的落后乡镇地区,也依旧能偶尔看见的、用来磨豆腐的石磨。

????一开始,刘荣还没反应过来。

????直到回了行宫,东厨来问天子启和刘荣‘想吃什么’,刘荣这才回想起来:在出现机械研磨颗粒成粉的技术之前之前,麦子的粮粒,就是用石磨研磨成粉的!

????而这个时代有石磨,岂不就意味着能有面粉,以及用面粉作为原材来的一揽子美食?

????想到这里,刘荣当即发问:有麦子吗?

????东厨的宫人回答:冬小麦?有一些;

????刘荣当即大喜过望:搞一点儿尝尝!

????于是,就有了这碗只被脱了粒,便直接上锅蒸熟,完全没有经过‘研磨成粉’这一道工序的麦饭……

????“咳!”

????“咳咳咳咳!!!”

????在天子启幸灾乐祸,甚至是暗含期待的目光注视下,硬着头皮吃下一小口,刘荣当即便忍不住一阵剧咳。

????硬!

????就像是夹生饭puls——终极夹生饭!

????如果说夹生饭,只是米粒中心部分没有熟透,那刘荣吃下的这口麦饭,就好似每一粒米,都只是表面薄薄一层被蒸软了些;

????去了这层软壳,其余部分和刚从田间收割,并从麦穗顶部搓下的麦粒没有任何区别!

????单只是硬倒也罢了,使劲嚼一嚼,总还能咽的下去。

????但真正的灾难,却是在费力的咀嚼之后。

????怎么说呢……

????就像是在嚼掺杂了几粒砂糖的小土块儿;

????带些许小麦的香、甜,口感却好似在嚼土……

????“如何?”

????“朕这尚厨,可是连太后都赞不绝口,几欲想要调拨去长乐,都没能得偿所愿的~”

????“尚厨做出来的麦饭,当是能和太子的胃口?”

????见老爷子幸灾乐祸的调侃起自己,刘荣只皱巴着脸,将一口面粉、‘石子’混合物吐进手里的帕子;

????砸吧一下嘴,又拧眉漱了漱口,才暗含幽怨道:“瞧父皇这模样,当也是尝过这麦饭的滋味?”

????却见天子启闻言,只满带着笑意,大咧咧点下头:“吃过。”

????“而且吃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当年,先帝尚还是代王时,王宫内的粮食,便只能仰仗国内的官员们,从自己的禄米中分出一些。”

????“一开始是粟;”

????“后来被吕太后得知,便有一部分被换成了麦——美其名曰:宫里的马也得有饲料。”

????“自那以后,朕和母后,便吃了足有三、四年的麦饭,只有逢年过节,才能有先帝、阿姊,还有梁王匀出来的半碗粟粥。”

????···

????“苦啊~”

????“不过半年,母后原本的衣裙,都可以两件拆成三件来穿了;”

????“至于朕,更是足有一年多没长个头——吃了三年多麦饭,满共就长了两寸多高。”

????“直到先帝入继大统,朕做了太子,这才可以敞开独自吃粟粥,短短半年,就长了足有一尺多……”

????回忆起往昔,天子启明明在说疾苦,语调中,却隐隐带着些许自豪。

????含笑道出这番追忆之余,又默然回味偏侧,才回神含笑,抬头望向刘荣。

????“到了太子这一代,我刘氏子弟,已是不必、也很难再经受那样的疾苦了。”

????“——太子尝尝这碗麦饭,也不是坏事。”

????“须知我汉家,不知有多少贫民黔首,想吃上这么一碗难以下咽的麦饭,都是一件很难的事。”

????“便是有这么一碗麦饭,这些人,恐怕也都因饿的太久而脱力,根本拿不起碗筷,便倒地不起了……”

????听闻此言,刘荣只面色平和的点点头。

????——忆苦思甜饭嘛;

????吃过的。

????而且和天子启一样:刘荣‘曾经’,也有过一段相当拮据的人生经历。

????最苦的时候,刘荣也曾在一位好心大哥的帮助下,吃下一碗没加盐的清汤挂面……

????“陛下!”

????“长安急报!”

????正当刘荣皱着眉,却也坚定地拿起碗筷,势要将这碗麦饭吃入口中,殿门外,便响起郅都那极具识别度的低沉嗓音。

????循声望去,便见郅都快步走入殿内,俯身附耳,对天子启耳语一阵。

????待郅都直起身,天子启原本满带着轻松惬意,好似是在度假的闲适面容,只立时再为一阵阴戾,和一抹挥之不去的疲惫所充斥。

????“即刻派人回长安,禀奏太后:朕片刻便至。”

????“整点行装,即刻回长安。”

????语调阴沉的做出指令,待郅都领命离去,天子启这才深吸一口气,神情阴郁的望向刘荣。

????“袁盎死了。”

????“——死在长安街头,廷尉属衙外不过七十步!”

????“刺客身上,有梁王的符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