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得真开心。
熊本无聊的低头翻了一下桌上的公。文,然后才与所有人一样,将注意力放到文彦博身上。
文彦博一幅痛心疾首状,蠲免天下盐课容易,可缺额从何而补难道朝廷已经宽裕到可以不在乎几千万贯的岁入
章惇韩冈说士大夫逃避税赋,文彦博就等着他们学王安石,闹得天下不安。不过他没想到这些日子的没想到实在是太多了章惇韩冈会说减少天下盐课。
如果是免去丁税,文彦博不至如此失态。
免去一州或一路的丁税,这件事很常见,有因灾暂时免去,也有永久蠲放。甚至就在三年前,因天下大熟,一年无灾,由太后下诏,免了天下各路整整一年丁税,以及四五等户的免行钱。
大宋的税赋,直接沿袭自五代十国。五代各国无一日无战事,为维系军队,盘剥百姓的苛捐杂税难以计数,而大宋立国之后,基本上都承袭了下来,正所谓古者刻剥之法,本朝皆备。
虽说南方各路所收的身丁钱在太宗大中祥符年间被蠲免,但没了丁税,还有丁盐钱,依然照收不误,百年后的今日,连税目名称都变回了身丁钱。
免与不免,不过是个名目,从名目上说,北方还没有身丁钱呢,可实际上,遍及天下丁口的免行钱跟身丁钱有何区别
朝廷当真免了名义上的丁税,对天下百姓也没多少好处。
但盐税截然不同,天下无人不吃盐,就是牲畜都要盐来喂。
重体力劳作的农夫工人占了世间大半丁口,泰半妇人亦是终日劳苦,对盐的需求一年常在十斤以上,甚至会更高。即使老人孺子吃盐不多,平均下来,一人一年至少五六斤盐。
食盐成本不过五文海盐区有专门煮盐的亭户,朝廷从他们手中收购成品盐,价格平均在五到八文,川地井盐,朝廷亦是如此收购,西北池盐,官营成本更低而对外的售价,按照地域不同,平均在四五十文左右。
而且官盐中间经常参杂了泥土沙砾,同时还不足两。因而各地私盐泛滥,常常是一斤半当一斤卖,质量更是胜过官盐,价格还能打个对折,
自然,如此从朝廷嘴里夺食,且是最肥美的那一块,贩私盐便成了朝廷的最痛恨的一桩罪,是铁打的死罪
今日政事堂若能放开天下盐禁,是天下百姓吃上便宜又优质的食盐,这个名望自是蹭蹭往上涨。
只是朝廷的财计又该如何支撑
文彦博记得他当政时,盐入占朝廷岁入比例是一半,至少两千万贯往上。
若是没了这笔钱,或是这笔收入减少,朝廷财计必然将会是捉襟见肘。届时,拿不到俸料钱的官人军汉,会怎么看东府,用脚趾头想也知道。
文彦博拍案大怒,心底里却希望章惇和韩冈不会反悔。
以文彦博现在的境地,他越是反对,政事堂就越是会坚持。最好让章惇韩冈变成拗相公,一条路走到黑最好。
潞公所虑极是,盐课在朝廷财计中至少占了一成,若是没了这一税入,朝廷的许多安排就要半途而废了。
章惇点着头,对文彦起来是听进去了。
不过文彦博几乎就变了脸色,这盐税怎么就在朝廷财计中只占一成了当今朝廷岁入究竟是传说最广的一万万贯石匹两,还是更多
但天下百姓苦盐法久矣。各地的盐价不一,低者三四十,高者六十七十,甚至有一百文一斤,更有的地方是交税时强行迫民贵价买盐,形如课税。有许多地方,百姓无力购盐,只能淡食度日,因此而多病无力,反使得当地民生不兴,百业凋敝,两税也微不足道。这能怪天下皆视盐法皆恶法,只是因其利才噤口不言改革盐政,势在必行
章惇语气正义凛然,神情无比坚定。
不过潞公大可放心。他看起来像是一个在苛刻的老师面前仍充满自信的学生,充满了表现的,政事堂并非是准备把盐拿出去免费分发,而是降低过高的盐价,给百姓一些宽裕。这些损失,朝廷还能支撑得起。
不,这是针对地方的手段
文彦博敏锐的警觉过来。
大宋有鉴于前朝,一直采取的是强干弱枝的政策。除了在军事和人事上,另一条束紧各州县脖子的索子,叫做财计。在大部分富庶之地,地方税赋统统通过转运司送往京师,只留下足够日常使用的部分。
没人,没兵,没财,倾覆盛唐的藩镇之祸永远不可能出现大宋。
当韩冈提出了议会之制后,州县上就又多了一双手来要钱朝廷不可能不出钱,否则就要议员们自己掏荷包了。要维护地方议会的正常运作,同样要钱来支持,这份钱出自谁手,谁就能有能力去影响议会。
如果政事堂能够保证无论怎么折腾,朝廷税入都能不减,那么削减州县税入,就是控制地方的好手段。
即使有了议会,也还是一样。
不过文彦博相信,朝廷卡不住大议会脖子。
即使降低盐价能够收买天下民心,也买不到士大夫的心。相对于一点阿堵物,朝廷的权柄才是议员们关注的重点。
西红柿小说
那样的话,两府这才叫偷鸡不着蚀把米。好处没收到多少,权却是确确实实的放出去了。
议员们来自天下各地军州,人数多且杂,欠缺根基的韩冈,绝难控制住大议会。
这时候的文彦博,越发的坚定起自己的判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