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争夺出使的席位,两家总社整整吵了三天。华y侯赵世将捋了袖子亲自下场,跟人争得面红耳赤,还将来劝架的邺国公赵宗汉骂了一通英宗的这位幼弟,倒是跟顺丰行一样,两边都挂了名。他学何矩缩头躲一边倒罢了,站出来就是找骂。闹到最凶的时候,甚至还有不少人连夜遣了女眷入宫,请皇后主持公道。
最后的结果,去辽国拜见大辽尚父的不再是一个人,而是组成了一个有八个人组成的使团,各自代表两家总社一批人的利益。
可也正是因为这几天他们闹得太不像话,秘密已经不再是秘密,朝野上下都在议论。御史们暂时还在观风sè,但随时有可能某个愣头青就跳出来了。
支持此事的两府觉得颜面无光,对商人们的看法更形恶劣,皇后也觉得自家亲戚变得满身铜臭实在很丢人。加上选出来的人太多,人多嘴杂容易坏事,都觉得需要挑一个总掌大权的,省得去了辽国给自己人丢脸。
韩冈不希望看到官员插手其中,但官员们对商人的不信任是根深蒂固,如果两大总社最后只选出一人来倒也罢了,可现在人数多达八人,他也没办法了,不能直接拒绝,只能相机行事。
所以就在赛马总社将使辽的人选呈报上来的第二天,崇政殿中又聚起了两府宰执,除了韩冈,甚至连新任的御史中丞李清臣也在场。
韩冈的提议,说起来也是有些犯忌。扩大与辽人通商的规模,虽然要比纳款献土好得多,但过于信重商人,在士林中肯定会引起清议的反弹。宰辅们不得不提防会有犯迷糊的御史们坏事。必须要事前跟风宪官通个气,免得最后闹起来大家都没脸总不能再把御史台洗一遍
必须要有一名得辽人重视的大臣出使辽国,否则只凭几名商人,如何取信辽人这几ri你争我夺,在民间几乎成了笑话。言谈间不利财货,以此辈为使,岂不让辽人小瞧了中国
首相韩绛很少发话,但今天却是第一个站出来。京中若是跟耶律乙辛做起生意,抢得是河北大族的买卖,不过韩绛并不是为此而说话,实在是士大夫脾气作祟,对商人将国事弄得乌烟瘴气看不顺眼。
韩绛的话说进了向皇后的心里,点头道:的确的选一个良臣去辽国,免得贻笑外邦。韩学士,你看呢
的确得有人总掌此事。韩冈还能说不吗,对那帮人他实在没话好说,不过他的话中还是留了余地。
向皇后见提出此事的韩冈都不反对,便问其他宰辅:不知诸卿可有推荐
大概是商量好了,向皇后刚刚点头,张璪便着就说道:侍御史蔡京如何
蔡京向皇后记得这个人,侍御史已经不是小官了,前段时间御史台只剩下三五人时,就有他一个。但对蔡京的经历和才能,向皇后却并不了解。
蔡京在厚生司判官的任上曾出使过辽国,传授种痘法。张璪说道,在辽国亦有声望,更曾见过耶律乙辛。
原来如此。向皇后不由点头,听起来的确是个不错的人选。她透过屏风望向韩冈:韩学士,蔡京在厚生司中行事如何
臣提举厚生司时,蔡京业已擢迁。韩冈很想说蔡京不适任,但蔡京可是年年课最,考绩一年上下一年中上,直接减了一年磨勘,在中门下都有记录的,但从衙中遗留文牍看,其人甚为称职。
无论是从能力,还是经历上看,蔡京当然都是最好的人选之一。曾经出使过辽国,又是在辽国国中主持传授过种痘事务,有着很好的人缘。才学也是第一流的,在中里也做过事。
但他不想让蔡京掺和此事,倒不是担心ri后的六贼之首蔡京从中伸手捞钱,或是因此而积攒功劳,而是怕他在此事中偏帮福建商人蔡京对乡里的照顾很是有名,为了家乡修建木兰陂,他可是多方奔走这就会坏了韩冈让雍秦商会和京商联系更加紧密的计划。
蔡京的确是个好人选。但他现在可是侍御史韩冈很快就找到了一个借口。现在没办法直接反对,先拖人下水好了。
也不知是韩冈催逼,还是自觉自愿,御史中丞李清臣果然站了出来。
此非是待遇儒臣之法李清臣是个好帮手,只见他声sè俱厉:御史者,诤谏天子,监察百官。宰相yu令为商人奔走,朝廷yu以此来待遇儒臣
韩冈本意就是要逼李清臣站出来为御史台说话,否则台中下属的口水能将他淹死。这也正好可以帮了自己。李清臣现在说出这番话,让韩冈如愿以偿。
不过李清臣的话让韩冈听着还是很不舒服,合着儒臣就不需要做正事了
还以为现在是旧党在台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