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章的标题错了,应该是第三十四章的下而不是中
韩冈变脸变得极快,方才还带着微笑,为着行状上出色的词句点头称赞,转眼间,就是脸挂的老长,如同冰雪扫过一般。.26dd.文字音速首发
但吕大临神色上却不见有半点疑惑和纳闷,沉静如水的面对着韩冈充满怒火的视线,不知玉昆所言何意
与叔你写的一篇好文,怎么还要问小弟韩冈像是听到了很好笑的话,呵呵笑了起来。就是他脸上的笑意,却是阴晦如朔日雨夜,看着就让人心中寒。
吕大临寓居的是一间不大的僧院,院主听说都转运使韩龙图来了院中,便连忙亲自烹了茶汤来侍候。只是当他端着茶小心的走到吕大临的房门前,乍看见房中韩冈冷至冰点以下的笑容,浑身就猛地一抖,往里面小心迈出的步子,立刻就退了回去。离得房间远远的,老和尚的心口还扑通扑通的跳着,吓得三魂七魄都散了一半去。
养移体居移气,韩冈久居高位,身为高官显宦,又曾经多次领兵,赏罚皆由己意,千万人的性命曾操纵于掌中,曲折远过常人的经历所锻炼而成的威势,寻常人被他冷冷一瞥,也免不了要胆战心惊,更不用说他现在怒极反笑,眼神中都带了几分狰狞。
吕大临却一点动摇都没有,依然冷静如初,回视而来的眼神看不出任何畏缩。不言不语,等着韩冈的下文。
韩冈心头怒意更盛,声音却又更柔和了几分:尽弃其学而学焉,与叔,你写这句话时,当真手一点都不抖吗
行状中的这一句,说得是嘉佑二年,张载在洛阳设虎皮椅讲易。程颢程颐夜访,经过一番对易理的深谈之后,张载便撤下了虎皮椅,对来听讲的士人们说道,今见二程深明易道,吾所不及,汝辈可师之。
这件事,虽然可算是张载打了一次败仗,但写进行状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张载返回横渠之后,卧薪尝胆,重研六经,俯仰而有所得,这才真正创立了气学一脉。
但吕大临竟然在行状中说张载弃了自己之前的学问,而就学于二程。这一句其实是将气学说成了道学的一个分支,韩冈如何能忍这是要挖关学的根啊
相对于韩冈的激动,吕大临则是平平静静:玉昆你追随先生时日太短,嘉佑二年的时候,在下已经在先生身边侍奉多年了。相对于之前所学,嘉佑二年之后,先生所见所识,所传授的一切,全都变了。
吕大临跟随张载的确很早,才十来岁就跟着兄长吕大忠和吕大钧拜在了张载门下,嘉佑二年他才十八岁,但已经跟在张载身边好些年了。
韩冈自然不能跟吕大临比资历。但吕大临身为张载的,难道不知道,他写的这句话一旦公诸于世,气学在道学面前就别想再抬起头来了。
本以为与叔为,当能彰显先生一世风标,没想到竟然会有尽弃其学而学焉。若是说得是旧年先生为范文正所劝,回乡攻读中庸之事,用上此一句,倒也不为过韩冈深呼吸了一下,压住心头火,可与叔你看看先生的三卷易说十篇正蒙十二卷的经学理窟,可有几处与道学相同
皆以六经为本。有所同,有所异。吕大临回得很强硬。
好个有所同,有所异。韩冈瞪视了许久,听到这句话,当真是忍不住火气了:与叔,你写的好投名状啊
吕大临的脸也沉下了来,韩冈的话实在太不客气,甚至诛心:玉昆你还是先扪心自问再说这句话。程门立雪的,不知是谁人
没错,韩冈的确曾就学于伯淳先生门下,自是要持弟子礼。韩冈声音顿了一下,声音更为冰寒,但韩冈所学根本,依然出自张门,归于关学一系。格物之说虽有借鉴于道学,但根基则是从先生虚空即气的源头而来。何曾敢说尽弃其学而学焉,几至肆无忌惮
韩冈与吕大临的关系并不算好,但总归是份属同窗,而且他跟吕大忠吕大防和吕大钧交情匪浅,更是当吕大临是自家人一般。由于吕家兄弟跟随张载最久,行状由吕大临撰写,韩冈事后得知也是点头赞同,并没有提出异议。
可谁又能想到,吕大临竟然直接在行状中给关学捅了一刀子,尽弃其学而学焉,这是什么话,张载是他两个表侄的弟子吗
韩玉昆你礼敬先生,难道我吕大临会不如你吕大临火气也上来了,先生的行状,皆出自我之亲眼所见,只是这些年来所看到的都写下来而已,岂会有一字妄言
那就请苏季明苏昞,范巽之范育还有进伯吕大忠和叔吕大钧几位来看一看与叔你的大作好了,看看他们会怎么说韩冈低头又看了被他丢到桌面上的行状初稿,冷冷一哼,这篇文章,我韩冈是不会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