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关于具有繁殖能力却没有繁殖倾向的硅基构装体是否应被视为生命的问题,至今在学术界仍存在争议,没有定论。”
林昊这时候手中的笔停了下来,他竟然坚定地认为,硅基构装体也是生命的一种。
之前接触魔方的时候,那些想要灌输过来的禁忌学识告诉他,构装体也是生命的形式之一。
“有了生命的定义,那么对于死亡的定义,我们可以理解为信息失去其自我复制能力的过程与结果。当生命因子(Life factor)无法再维持其自我复制之时,生命体即走向死亡。”
“因此,我们认为生与死就是生命形式的一个固定循环,就如熵增一样,生命就像是一杯热水,会逐渐死亡(变冷),这个是一种不可逆的规律。当然,这个变冷的不可逆,必须是没有外部能量的输入,自然的过程。”
“但是,原力纪元以后,一种特殊的生物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它们会动,却不会痛,从最原始的生与死的概念上开始颠覆我们所有的认知,它们就是不死生物。”
终于说到不死生物了,林昊的注意力再次提升,打醒十二分精神。
“不死生物的概念可以表述为:通过某种手段或机制,使得已经失去自我复制能力的信息载体重新恢复成为逆熵系统,从而获得维持生命因子的能力。这一过程可能涉及复杂的科技、魔法或其他未知手段,但其核心在于重新激活生命信息的复制或者维持逆熵平衡的能力。”
“我们以人类作为标的物与不死生物进行比较。
人类的dNA承载着生命信息,是生命因子的根本,而人类的身体则是这一生命因子的物质载体。当人类去世,其dNA失去了复制能力,无法再维持生命的逆熵状态,此时的身体就成为了一个“失去生命力的因子载体”。
而不死生物,则是通过某种未知手段,使得这一失去生命力的载体重新获得一种逆熵状态。这种状态下,虽然不死生物不能繁殖,也不具备原始的生命因子,但它能够长时间内维持形态的稳定,甚至展现出某种形式的运动。
简而言之,不死生物是被某一种超越原力、神力等等已知力量,重新激活的、失去生命因子的物质载体。”
这一段话说完,讲台下立即有人提问:“童教授,什么是生命的逆熵状态,为什么它是维持生命的关键?”
童教授回答道:“生命的逆熵状态是指生物体内部的有序结构和功能,这种状态是通过dNA的复制和表达来维持的。逆熵意味着生物体在不断从环境中吸收能量和资源,以维持其内部的有序性和稳定性。这是维持生命的关键,因为当逆熵状态被打破,生物体就会走向死亡。而打破逆熵状态的手段就多不胜数了。”
又有人问:“童教授,为什么说不死生物是“被未知力量重新激活的、失去生命力的物质载体”?它们不也是拥有属于自己的dNA吗?”
“我前面说,不死生物颠覆了我们的认知,那是因为生命的核心是确保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复制,通过dNA以遗传的方式复制给下一代来实现。从学术的角度来看,生命的本质是复制自己,在突变和进化过程的持久传递中,让信息不灭。”
“而不死生物只需要维持自己,保持信息不灭。”
童教授郑重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