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恩沉思一番,决定调整策略。既然现成的资源不足,唯有自力更生。他请李岩尽力搜集县内的铁质农具后,直接提出征用松江县所有相关工匠的需求。
李岩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个提议,因为明代的工匠与军人一样,社会地位低微至极。初期的明代,户籍制度很大程度上沿袭自元代。尽管废除了元代按种族划分的等级制度,但军籍和匠籍却被保留下来。明太祖朱元璋明令规定,军户和匠户需世袭其职,终身无偿服务,户籍不得轻易变动。然而,这样的重负下,许多工匠的生活举步维艰。到了明代中期,大量工匠私自逃离,迫使政府不得不改革匠户服役制度。嘉靖年间,轮班制的匠户服役终于被彻底废除,改为除坐班匠户外,其余匠户每年缴纳一定银两即可自由谋生。即便如此,匠户在官府眼中的地位依旧低于民户,且各县城匠户数量固定,易于征召。因此,李岩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请求。
因李培恩急需铁器,李岩一刻也不耽误。谈妥后,立刻派人传唤县里的捕头来处理此事。见捕头准备离开县衙,李培恩担忧他会借此欺压工匠,于是召唤两名锦衣卫随行,以防万一。实际上,李培恩并非多虑,他深知这个时代底层官员对待平民的态度。如今江浙地区富裕丰饶,年年丰收,但仍有许多农民生活艰难,主要原因就是官员们的苛刻剥削。单说每年的粮食征收,不知多少家庭因此家破人亡。
两名锦衣卫跟随捕头外出后,李岩又让人拿来县衙的匠户名录供李培恩查阅。粗略浏览一遍,李培恩发现松江县虽号称大县,但匠户仅有一百四十多家。其中石匠和铁匠加起来不过四十来户,这还包括炼铁和打铁的。然而,让李培恩颇感惊喜的是,这百余家匠户中竟有一半左右是造船工匠,这对李培恩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资源。
合上手中的匠户名录,李培恩思考片刻,问道:“坐班匠户有多少户?”
李岩摇摇头,回答:“很少,只有几户,大多数匠户都选择每年交纳银钱以替代劳役。”
对此,李培恩并不惊讶。坐班匠户就像后世的国企职工,指的是长期在官方工坊工作的匠户。然而,正如后世许多国企常年亏损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