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六日,安南京都,皇帝正和朝中重臣商议归仁城的事项。李家家主、当朝宰相李乙容安静的听着同僚喋喋不休的发言,丝毫不以为意。李家自从皇后掌权开始壮大,到了当今皇上,皇后依然出自他家,朝中的势力更大了。
也许是树大招风,几十年下来,李家不断壮大的同时,敌人似乎也在不断壮大,尤其是太后薨了之后,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尤其是以御史大夫胡妙成为首的一党,隐约间已经有了和李家一较高下的实力了。
但即使如此,李乙容仍旧有信心把控朝政,哪怕是自己的那个侄孙女婿已经有了对付李家的念头。几年下来,李家依然是朝中第一大势力,牢牢把控军政大权。但是,这一次汉人军队突然出现,突然来这么一招,水军和邦美军的失利,实在让他有些猝不及防。
归仁城之事到如今,短短半个月时间,先是水军被全军歼灭,儿子李焕南被俘。朝中亲近自己的主要将领郑如泰也被打败,在归仁城外、通往水寨的路上,一万军队被人家打得落花流水,就连云社的驻扎地也被汉人军队端了,回去的路上又被伏击。一万军队只剩下四千人,还被打破了胆。
北上的海军更是不敢靠近,离着归仁还有百里就自行停了下来。随后,汉人的要求又十分奇怪,归仁城那边暂时停战,宣称只为做生意才来的归仁城。如今闹出这么大的误会,想要和皇帝亲自谈判善后事宜。
高海的奏报说的是汉人要来经商,李焕南贸然出击引起误会,才导致了双方大打出手。李乙容现在十分怀疑高海已经投入了皇帝的怀抱,否则怎么会上这样的奏报。人心往往如此,这山看着那山高,做了安南最为富庶的知府还满足不了他的胃口,李乙容无奈之时心中不由冷笑,李家就算这么败落了,收拾一个归仁知府还不在话下。
如今,安南朝廷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派遣大军前往归仁,可问题是派哪些军队,派多少?第二条路就是谈判,看看汉人要干什么?李乙容想不通的是,自己一向对汉人友好,归仁城任由汉人来去,可为何汉人还是声称只跟皇帝谈?莫非是皇帝勾结汉人,李乙容被自己可怕的念头吓到了。一想又不可能,要是皇帝有这样的本事,李家就必败无疑了。
吵吵闹闹之后,皇帝终于还是下旨,组成一个三人小组前往归仁,三人之中一人是皇帝的亲信,一人是李家的亲信,一人则是中立人物。这个三人小组看似公平,实则对皇帝十分有利,因为归仁那边一向是李家的势力范围,这次那边的事情却要看另外两股势力的脸色行事,加上可能已经投入皇帝一边的高海,归仁那边的事情就不好办了。
十一月九日,安南朝廷的三人小组马不停蹄的赶到归仁城,顾不上休息就和王少华、冯照煌、胡克刚组成的谈判小组开始接触。双方最先争议的是这一次冲突到底是谁造成的,以及商议释放俘虏的问题。
吵吵闹闹一下午时间都没个结论,王少华他们为了释放善意,倒是放了李焕南和其他归仁水军,换来的是南征军可以在归仁城采购生活物资。双方算是互相看到了对方的诚意,接下来的谈判气氛倒是友好了许多。
十一月十日,双方没有继续纠缠谁该负责任这个议题,单刀直入开始商议善后。李家那个亲信倒是想尽早息事宁人,把这些瘟神送走,因此对于冯照煌提出的所谓赔偿,不管不顾的表态同意,搞得另外两人十分被动。但是,当王少华提出南征军真正的意图时,三人小组就彻底歇菜了。
王少华提出的条件概括起来就是三个方面:一是南征军海军将就此占用归仁水军军寨,至于现在军寨则是就地拆除;二是归仁城撤销驻军,只留必要的维护治安的知府衙门捕快,并且不得限制驻扎在水寨的海军和南洋商社进出;三是朝廷不得对南洋商社征收官税。王少华的三个条件犹如三声惊雷在安南朝堂炸响。
李乙容总算知道了汉人军队的意图,一是占据水军军寨,二是为了税收。这两点恰恰是李家不容有失的地方,一个是李家的军权,另一个则是李家的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