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元朝政事1(2 / 2)

南风紧 苏家老三 1560 字 8个月前

如果大汗身体康健,国师当然无法施加太多影响,可如今大汗已经无法准确下达命令,那么国师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何况整个朝廷都知道国师的智慧无与伦比。因此,也呼温的一举一动也就成为了各方关注的重点。

由于元朝没有形成如中原王朝那样的嫡长传承制度,所以一旦大汗去世,理论上他的叔伯弟兄和儿子都能继承汗位,但事实上谁都知道依目前的情势,大汗执掌老家北海汗国的兄长、西域汗国的族叔和东边哈黑汗国的亲叔叔都不可能争夺中原汗国这个位置,最终争夺代表整个元帝国大汗的中原汗国汗位的依然只有大汗的几个儿子,其中最有可能的还是长期待在大都的大皇子、南线主官二皇子忽里温、西线主官三皇子、东线主官五皇子,其中又以大皇子最有希望,毕竟近水楼台,其次就是忽里温。

元朝这种大势谁都看得明白,大皇子和三皇子的关系最为亲密,隐约有盟友的架势,朝中支持的势力也是最多,而忽里温和五皇子则是各自为战。自从得知大汗即将回归长生天的怀抱,过年后大皇子就没有离开过大都一步,三皇子的军队过年后也有所调动,倒是忽里温和五皇子手中的军队毫无动作。

不巧的是,大汗陷入昏迷过于突然,并没有指定由谁接任他的位置,因此元人从草原里那种环境下带来的骨子里的残暴因子决定了汗位的最终归属必然是要依靠武力解决,就如以前草原混乱时候的样子,谁的拳头大、人多,谁就是老大。

忽里温和五皇子的无动于衷似乎意味着他们放弃了汗位的争夺,但事实是如此嘛?五皇子是不是这样想不得而知,但从实力上来看或许确实如此,但忽里温可不是这么想。多年前苏圣平那一番话显然被他听进心里了,如果说以往想要争夺汗位只是心中的欲望,现在想要争夺汗位则是更多了一点承担责任的意味。

也呼温能成为元朝国师,其见识自然非凡,尽管没有苏圣平那样超越时空的见识,但所思所想相差亦是不远。听了忽里温转述苏圣平的有关论述,又看了《国家和民族的起源》等文章之后,就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他之所以从一开始就看好并暗中支持忽里温,原因也正是如此,就是大皇子一味的坚决反对汉学,而忽里温不仅从小就和他关系前后,关键是忽里温对汉学十分在意,后来更是对民族传统有着清醒的认识。他日后想要推行元人汉化,选择谁就简单了。

国师对忽里温的支持和帮助一切都隐在暗中,不仅忽里温不清楚详情,就连大皇子等人也毫不知情。正因为如此,尽管隐约之间感觉到国师不支持自己,大皇子还是因为朝中大多数人看好自己所以并不惊慌。

对于国师的支持,忽里温自己并没有得到准确的答复,可既然想要争夺汗位,值此关键时刻当然想要有所准备。可当正月里从大都回济南后想要和三皇子一样调动军队时,国师未卜先知似的派来了信使,带给他一句话:按兵不动,随时做好回大都的准备。

忽里温也知道朝中的局势,如果单纯依靠自己的力量,仗着南线丰富的资源和强大的武力,可以奋力一搏,但是想要打败自己的大哥,非要经历一场血战不可,而且还不一定能够成功,为此要付出的代价也很大。而如果国师真心支持自己,那局面就不一样了,毕竟那是朝廷当中谁也不敢小视的国师。如果是这样的话,不论是自己还是整个朝廷要付出的代价就小的多。

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忽里温最终还是选择了相信国师。至于国师在大都会有什么行动,忽里温却不得而知。不论国师是为了防止消息泄露还是为了麻痹大皇子,除了让人带那句话之外,再也没有联系过他。但忽里温还是一直想着如何能够配合国师的行动,后来发现自己在大都那边的支持者也不能给他有用的消息,最终决定既然不能调动军队北上,干脆将军队往西线压。如果国师在大都有办法的话,剩下要提防的就是三皇子的军队,不能让他的军队就此东来,否则还是会带来很多麻烦。

局势就是这样一直发展下去,大都平静的朝局下面暗流涌动,谁也不知道大汗什么时候会回归长生天的怀抱,也不知道汗位的最终归属于何人。

大都暗流里面最为关键的两个人正是大皇子和国师,平日里和没事人一样,一个是日夜守护在大汗身边,一个却是窝在自己府上,似乎都在等着最终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