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板街南北走向,两侧都是以日用商货、米粮、成衣、铁器制品等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商铺,此外还有三家酒楼。共有两百多家商铺,如今除了靠近公共茅房的商铺没有出租或者出售,其余都已经开业。
东侧的商铺价格稍高,因为东侧有一条小河,为防止夏季山洪,沿河两岸用石头砌起了堤岸,商铺距离堤岸约有七八米,所以东侧的商铺价格稍高。
五家商铺一排,中间就有一条宽约三米的通道通往河边,方便商铺住户取水。这条河也是目前整个新城镇的主要水源,街道两侧的排水沟要到河水下游才会排入河中,而河水转个弯就流向大海。
河西边用来建设营地、民政部门、生活居住区,东岸因为土地有限,所以目前都开垦成田地,这块地方目前由国民军直接耕种,也是日后建设预留用地。
在堤岸上走了一会,看到商铺店主对沿岸的环境卫生保持的还好,苏圣平心中颇为满意。等日后有更多的钱,就能在堤岸上也铺上石板,到时这里就会是新城镇居民休闲的好去处,也会成为少男少女约会的好去处。
北边的商铺之间同样五家商铺一排,中间有一条五米左右的通道,商铺后面就是生活居住区。居住区房屋是南北朝向,制式和泉州传统房屋相同,只是大小有区别。
目前已经建好了三排,面积从小到大,第一排五家商铺的宽度建两家,第二排五家商铺建一家,第三排则是十家商铺连同过道是一家。后面还留有空地,大约还可以建造大量房屋。
只要是想带着家人定居宝岛的都已经做了,其他空地只能先留着,等日后集中建设,再给那些有需要的人。看着这些用条石建好的房屋,乏人问津,苏圣平心想要不要炒一把房地产,必定赚钱。
新城镇毕竟建设的时间不长,贯穿其中的石板街只有一千多米,走走很快就到底。两侧商铺都是日用商货铺、饭店、粮米店、成衣店等生活需要的。一路走来,也许是现在正是上工的日子,所以日用商货铺、饭店、粮米店、成衣店客人并不多。
走到街底后,就是大片的空地,现在还是用来种植稻米,日后有需要了,准备先延长这条南北向的石板街,然后再建设一条东西向的街道,再建一条跨河的桥,到时这里将会建设学校和住房。如今新城镇除了军士和民政官员有住房提供给他们,其他普通人要么是住在商铺里,要么是住在城镇外的村子里,要么就直接在自家田地边上搭了小房子。日后必然需要大量住房,所以必须留够土地用于将来建设居民住房。沿着石板街走下去的话,最终则是工厂区。
总体上这是一片四面环山的盆地,也是难得的好地方,相信如果按照他和唐城的规划造下去,将会形成一个可以容纳近三十万人口的城市,基本上和泉州府城不相上下了。
关键是翻过山后,还是大大小小的盆地,无论是用来生活居住,还是用来发展生产,都是不可多得的好地方。只可惜自古以来,都没人重视这座宝岛、这片地方,很多原住民都生活得十分艰难。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这里自我造血满足生活需要的能力还相当薄弱,还有大量生活必需品要从陆上运来,也许这就是没人重视这个地方的原因吧!
但也正因为如此,民团当初准备开发这一区域时,和原住民才没什么大的冲突。相反因为民团承诺帮助他们建设房屋、开垦土地、提供农具、建设水利设施、提供生活用品等,绝大多数原住民十分乐意民团过来开发。
如今,翻过新城镇东面的山后,布满大大小小的村落,村子里既有逃民,也有原住民,也有少量从泉州那迁来的穷人。民团帮助他们开垦好土地和建设好房屋之后,就把房屋和地分给他们,农学研究所的人也很快就派驻进去,指导村民根据土地的情况,要么养地,要么直接种植作物或养殖家禽。相信用两到三年时间的持续投入建设以后,日后这里将会成为一处发展潜力十分巨大的地方。
调头往回走,进了一家叫“南北”的酒楼,这也是如今街上唯一的一家酒楼。酒楼面积不大,宽度约是普通商铺的两倍,两层楼高,一楼堂间摆放了七八副桌椅,此时没有一个客人。穿过一个小门,显然是后厨的位置,门边上有一个楼梯可以上到二楼。楼梯边上是掌柜的柜台,此时却无人在那。
苏圣平几人直接上了二楼,二楼的空间比一楼大了很多。许是由于没有天井,为了采光的需要,二楼靠近河边的那边用屏风围起了几个类似包厢的所在。此时尚未到饭点,二楼上也没客人。苏圣平挑了沿河一处包厢坐下后,示意护卫去请掌柜的过来。
过了一会,酒楼掌柜的匆匆上楼,先是见到三个身穿国民军普通军服的持刀护卫站在包厢左中右的位置,跟随那名护卫进了包厢后,就见到苏圣平一个人坐在那里看着窗外。
掌柜的逃到宝岛已经一年半左右时间了,见过许许多多身穿这样衣服的士兵,这些人不仅很守规矩,完全不会像元朝的军士,随时都有可能伤害普通民众,还会帮助他们这些北地逃民做事。慢慢才知道,连新城镇和外围的乡村都是这些军士帮忙开垦的、房子是他们帮忙盖的……
正因为知道很多国民军做的事情,所以护卫下去叫他的时候,他倒是一点都不怕,待看到站在包厢外面三个站的笔直,目不斜视的护卫时,这和他以往见过的那些军士有些不同,心里才一咯噔。他见过候望楼、陈继平等人,这些人在新城镇行走的时候,身边最多也就跟着两个军士,那这个坐在窗前的年轻公子是何许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