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再回府城(1 / 2)

南风紧 苏家老三 1512 字 8个月前

相比和普通队员的谈话,和班长、连长、营长的谈话就要深入的得多。这些物流行的老伙计每一个都和苏圣平熟识,不用再像普通队员那样重新认识。任命之初,对照着信息部的档案,苏圣平对这些人的所有情况都了如指掌。

和班长谈的是以训练为主,和连长谈的都是日后以班为单位、脱胎于鸳鸯阵的阵型演练,和营长谈论的都是指挥、调派等。苏圣平没有指挥过打仗,有限的知识也是那个时代粗浅了解的。要不是自己在军营里混过一段时间,想要搭起民团的框架,唯恐也是画虎不成反类犬。所以谈话的过程中,他和营长、连长其实也是在互相学习,互相听取意见。

比如说二营长陆冰所说的小范围战场之内的指挥问题,苏圣平立马大骂自己笨蛋,忘了军号这一有效用具。之后立即画出样式命人去制作,拿到后再和几个营长一起合计了几种号音。比如说平常训练中的起床、集合、休息所吹的号音,战场上的进攻、后退、冲锋号音。并且在日常训练中不断教给队员,基本上十来天后,所有人都能听懂了号音。苏圣平甚至已经着手编辑了号音的信息传递编码,好在以后指挥一地大范围作战时使用。

总体上,苏圣平觉得目前民团的各项事务进展顺利,到了六月底,经过一个月的训练后,民团队员的精神面貌跟一开始相比判若两人,个个斗志昂扬。再者,有了任兴志和他的下属,队员的思想动态也没有什么问题,至今都没有一个队员掉队,每个队员还对民团和苏圣平感激不尽。下个月,王世云调教的人将会入场,以连队为单位教授刀技和枪术,到了七月中旬算是完成了基本训练,到时就可以开始演练以每个班为基础的战阵了。

不过总体上,苏圣平还是觉得自己这些人对训练、军事对抗等事只有粗浅的认识。虽然名义上是民团,但是苏圣平是按照军队来打造这支队伍的。军队打仗可不仅仅是集合一帮人,训练一下就行。硬件方面,比如还没引进的弓箭,队员的盔甲,这些要解决起来不难,无非就是花钱和训练。但是软件方面,自己仗着以前读过的一些兵书和在这个时代学习的知识,勉强能够带好这支队伍。但是民团中那些营长、连长以前最多带过二三十人和流氓地痞干仗,能不能胜任、能否直面和海盗的厮杀、能否适应战场复杂的形势做出正确的判断,他心里还真没底,民团中还是少了一些智囊和带兵打仗的人才。要么只能凭运气看以后能不能碰到,要么只能寄希望于自己手下这些人成长起来了。

六月底的时候,苏圣平终于离开民团基地,不是县衙那有什么事情,反倒是他的“无为而治”让县里的一切事情运行的相当顺利,侯望楼负责的组织预备队员搞生产和组织参与建设酱料厂也都相当顺利。形势相当好,测算了一下,搞的生产有收成后,差不多能抵消整个民团日常花销的一半不止。酱料厂如果大获成功,支持民团也不成问题,明年一年就能还清搞民团欠下的债。

他之所以回县衙,原因在于海盗劫掠崇武的事情朝廷终于有处理结果出来了。原来的知府和刘锦文完蛋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之所以这么慢,原因在于继任人选出了问题。

泉州作为东南党的大本营,多年来知府一直是东南党人出任。原本这一次吏部、内阁都不愿打破传统,毕竟江浙党、江淮党都不知道哪天自己地盘上的知府会不会出错。所以吏部报上去的人选一开始也是出身东南党的,是赵德龄的一个门生。没想到内阁也批准了,可是皇帝就是不同意。

也不知道皇帝最终使了什么手段,竟然让赵德龄同意了由原工部员外郎、江淮党人陆勇出任泉州知府。一时朝野哗然,东南党内其他人更是忧心忡忡。

接下来防御使人选又是放弃了以往的惯例,没有调派定边军的将领,而是调了西路军的童益民出任。西路军一向比较支持江淮党,朝野大多猜测皇帝这是为了支持陆勇才做的决定。

但是苏圣平知道事实并不是这样。信息部传回来的消息和周舟写来的信一对照。苏圣平才知道皇帝的真实意图,也比大多数官员知道的更清楚。皇帝就是要打破传统的以地域划分党派的格局,泉州是第一个,但绝对不是最后一个,接下来一有机会皇帝必然会大刀阔斧的做这件事。也不知道这是他自己的意思,还是那唐海刚的招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