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诊费要 200 文,把脉写方子花了 50 文,共计 250 文。出诊费如此之贵,主要是因为路途遥远,耽误了大夫的时间。若是在县里或离得近些,就不会这么贵了。大夫看在苏老太太热情留饭还杀了只鸡的份上,主动便宜了 20 文,只收了 230 文。
付过钱后,苏老太太心疼不已,直呼太贵!难怪都说看不起病啊!这可真是看不起啊!
用过饭后,苏老太太便安排老大赶着借来的牛车去送大夫。老二在卯时初,也就是现在的早上五点多,就赶着牛车去县里请大夫了。回去就换老大送吧!从村里到县里,正常步行需要四个小时。赶着牛车的话,速度则要看牛车的载重,最快也得近两个小时,慢的话则需要三个半小时甚至更久。
苏老太把钱交给老大,嘱咐道:“去药铺抓五天的药就行。”这五天的药竟然要二两半银子!“娘,多抓几天吧!这样就不用再往县里跑了,老四还要吃两个月呢!娘,一定要治好四弟的病啊!”要不是苏安平了解亲娘对老四的心疼,都要怀疑亲娘是不是心疼钱,不想给老四医治了。“我自有安排,你照我说的做就好。”苏老大不敢再质疑母亲,赶着牛车走了。送走大夫后,苏老太便赶着家里人各忙各的,没事做就回自己屋待着。她对大女儿苏怡佳说:“你和你妹妹回我屋歇着,一大早就赶了那么远的路,先回屋休息吧。”苏怡佳乖乖地和妹妹苏怡彤回屋了。她心想:只要娘不赶我回孙家,怎样都好。把所有人都安排好后,老太太便和老三一家回到老三的屋里。这回一家五口聚齐,开起了家庭会议。几个人梳理了一下当前的情况。
这是一个虚构的朝代,大荣王朝。历史在唐朝之后便发生了转折,历经战乱等,演变成了如今的大荣王朝。这是一个架空的时代,现在的大荣王朝建国不过 30 余年。由于连年战乱导致社会动荡不安,苏老头那辈人囗骤减。随着战乱的平息,社会逐渐安定下来,大荣朝成立后人口不断增长。苏家祖上是当官的,苏老太太只知道祖上是当官的,却不清楚官位大小。40 多年前,苏老头的祖父带着一家人躲避战乱,迁居至此。一同迁来的还有一户赵姓人家,据说祖上是御医,而这户人家正是大儿媳的娘家。这里是大荣朝余州府钱川县南溪村,顾名思义,此村位于一条从山上流下的溪流南岸。
苏家原本家底颇丰,但历经连年战乱,重新安家后又多年消耗,已所剩无几。如今家中有 20 亩水田、30 亩旱地共计 50 亩地,余银 37 两,还有砖瓦房子和祖传书籍。这 37 两银子中,有 20 两是老四带回来的,苏家实际仅余 17 两。即便如此,苏家在村里仍算得上富户。苏老头是个秀才,9 年前离世。他去世不到半月,县里便下达了征兵令。大荣朝重视读书人,家中有秀才及以上功名可免兵役,家中独子也可免兵役。苏家因苏老头去世,必须有人服兵役。于是,苏家决定让苏老大去,可老四却悄悄改了名字,代替老大去服兵役。
苏家人口众多,大家长苏老太太今年 51 岁,她父亲是里正,现在的里正则是她的亲哥哥。苏老太太生了四子二女,除四子和小女儿外,其他人都已成亲。老大苏安平,34 岁,其妻赵芸 33 岁,他们有三子,长子宋志诚 17 岁,次子宋志博 15 岁,小儿子宋志轩 11 岁。老二苏安康 33 岁,其妻李红梅 32 岁,育有二女,长女苏果果 13 岁,次女苏苗苗 10 岁。老三苏安东 31 岁,其妻周蕙兰 30 岁,育有一子一女,儿子苏志昊 13 岁,女儿苏圆圆 9 岁。周蕙兰是苏老太太的亲侄女,是周里正的独女。老三一家和苏老太太都是穿越而来。
苏园园望着楚楚可怜的爹爹,决定转换一下话题:“已然穿越至此,也都接收了记忆。既已接收了原主的身躯,就要接受原主的身份。咱们尽量跟这家里的其他人和谐共处。得尽快融入角色啊!千万不能露出破绽!”“园园所言甚是!在这世间,本就生活艰难,我们要尽量凝聚一家人的力量,如此才能越来越好。”苏安东深有同感。想要让他们一家五口简单幸福地生活,并不现实。
“是啊!咱们都已接收原主的记忆,有记忆就有一定感情基础。若说一下子完全接受所有情感,未免太过牵强;但若将他们完
“瞎说!娘领你看过大夫。你原本是有点小毛病,不太爱受孕,但是已经开药调养过了,已经无大碍了,怎会不能生孩子。”苏老太太与大女儿的对话并没有背着小女儿。
苏老太认为小女儿已经不小了,虽被退了亲,有些事也是要明白的。
苏怡佳支支吾吾的说:“我婆婆找大夫给我看的,说我以后恐怕不会再有孩子了。”
苏老太一看苏怡佳就是有所隐瞒:“我去找你婆婆理论,看看他这是打哪找的大夫,咱们当面对质对质。”说完便站起身往外走。
苏怡佳一看不好,紧忙拉住了母亲。实话实说到:“娘,被休就被休吧!我不想再回苏家了。”
“不行,不能被休,你又没有过错,凭什么就被休了,我必须找他家理论。”
苏怡佳一听以为母亲要让她再回到苏家继续过日子,悲从中来,便直接给苏老太太跪了下来,拉着苏老太的手说道:“娘!求求你,我不想再回苏家了,我是真的不想再跟那个人过了!娘,求求你!不要再送我回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