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秘文阁接到十三司的情报,稍后内阁又收到同样的奏章。
现在八品官陈清,整理了文书,立刻让人去报告给张攸之。
这人去了一刻时间,就折转回来,说张攸之已奉旨进了御书房,并且传旨:“王上叫你也进来。
“是!”陈清躬身答应,就去御书房,张攸之和虞良博都在。
“给王上请安!”秘文阁的人,几乎天天见到王弘毅,就免了大礼,陈清躬身行礼,又向着两人说着:“张相,虞大人!”
张攸之现在是秘文阁大学士,正三品,却已经入阁,按照现在新的默契,入阁就算“相”了。
虞良博只是有着父亲在内阁,只得避嫌,担任礼部侍郎。
陈清思量自己官低,只说了一句:“秘文阁整理的情报在此!”
把折子递了上去,就想退下,王弘毅摆了摆手,说着:“卿姑且留下。”
王弘毅说罢,接了折子展开,一页页细看。
三个官员注目,只见王弘毅紧皱眉头,脸色阴沉,闭目沉思,片刻,推开折子,踱步而行,喃喃说着:“北方一下子大变啊,你们有何看?”
思路客
“王上,北方这样大变,只怕我们原本修养几年的计划就落空了。”张攸之是这里除了王弘毅外最高的人,立刻说着。
虞良博看着折子,思索的说着:“张相说的是,现在胡人入侵幽并二扑一旦破了就可长驱而入,对中原产生巨大威胁,必须加快战争。”
壬弘毅听了,脸上毫无表情,走了几步,又问陈清:“这件事你有什么看?”
陈清只是八品,官小,本不应开口,但是王上发问不得不回,嗫嚅了一下说着:“两位大人说的是,臣觉得,或可加强对幽州的援助。”
“哦?”王弘毅本是随口问问,这时听了,却眼睛一亮,说着:“你说说看。”
“是,军国大事,臣不敢妄谈,只是这幽外战火四处我方有六万水师,无敌于天下,可沿海路去幽州,接取流民充实蜀交。”
蜀中人曰只有一百五十万,离五百万差上三倍,大量人口充实才可短时间内恢复元气,至于交州,也就是西交省(广西)和东交省(广东),现在都是人口稀少虽然现在已经有着大量种植的胶藤,有着胶手套和胶靴,可以大量捕杀钉螺,但是人口增长有着客观规律。
汉族始终无消化交州,就是瘟疫和血吸虫,现在都可以解决了,那就是大量开发交州的时候了。
王弘毅眼睛一亮,站起来指示说着:“军政方面要大议,但这话却是对着。”
“令十三司,与幽咐的势力联系三大舰队轮流装载货物去幽州,加强幽帅的抵抗力量,运输流民回南方。”
“交咐要改善却不难,无非是烧地,扑杀钉螺,令发下胶手套和胶靴,由流民来进行扑杀总动员,以工代酬。”
说到这里,王弘毅想起一个问题。
原本历史上,北方崛起二个大势力,就是晋王和梁王。
当然这称号很是让人无语,话说晋和梁在哪里啊?
但有些人就没有这知识,往往张冠李戴。
不过就算张冠李戴,但晋王和梁王,的确是身怀龙气的人,而晋王似乎就是北武节度使卢高,现在在第一线抵抗胡人。
只是现在提前几年,卢高势力还不大,没有称王。
但此人历夹上坚决抵抗胡人,前后坚持五年时间,最后殉国而死,可称英雄。
而梁王傅允信,却抵抗二年后投降。
这两人恰是幽扑和并州的豪杰。
现在情况就清楚了,胡人二路大军,都在这里,幽咐卢高虽没有称王,但预嘛还会继续抵抗胡人。
傅允信也没有称王,当然他面对的也只有三万军,但是不可靠。
显然这里就面临了一个历史选择的关口,王弘毅心潮翻涌,心跳加速,说着:“陈清,你言之有理,你就专门负责调协这件事一张卿,你挂个名总揽。”
张攸之知道陈清官小,压不住,当下应了。
陈清知道机会来了,连忙磕头说着:“是!”
张攸之沉思一会,说:“王上,现在这情况,中线我们必须夺取洛阳,自东线,我们必须全部夺取中原腹地,战线必须推到黄河,和敌人对抗。”
王弘毅听着,不由产生一种奇妙的想,按照这个版图,似乎就是北宋啊!
“王上,政治安抚要随上去,安抚流民的关键是粮食,必用粮食来以工代酬,充实交帅,有了饭吃,流民就没有大事,就算有人煽动,也搞不出大事来。”虞良博说着。
“这是老成谋国之见!”王弘毅欣然说着:“先把这几个题目,和内阁通个气,合议合议,以作出完备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