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赵军志的要求(2 / 2)

大过 莫一心三用 1753 字 1个月前

莫逸信停下脚步回过头,等他吩咐。

“我有个亲戚是个女的,娘家是你们经开区三郎庙村的人,嫁出去好长时间了,现在娘家只剩下八十多岁的老父亲和一个傻兄弟,这兄弟都四十多了,智商有问题,现在还没有结婚,生活不能自理,别说照顾自己老父亲了,这老人年纪大了,以前还能干干农活,种种地,能够养活弱智儿子,现在老了,干不动了,只能靠女儿女婿养活两人。”

莫逸信一听这事儿还挺复杂,赶紧往回走两步,表现出来积极的态度,赵军志一看,脸色立马和缓不少,笑着继续说事儿。

“现在三郎庙村搞拆迁,按人口给分安置房,我这亲戚就想以出嫁女儿的身份把户口迁回本村,希望能够和自己的丈夫、儿子享受拆迁安置房政策。”

“这个事儿你问我算问对了,我跟三郎庙村的村支书侯书记关系还是不错的,应该能帮上忙。”莫逸信赶紧回答。

“她父亲年迈多病,兄弟脑袋不聪明这种情况村里都知道,她也跟村干部提过要求了,到现在村里还没答应,听说只要村支书同意就可以先把户口迁回村子,拆迁安置可以放在第二批、第三批考虑,还是有机会的。”赵军志说道。

“这是好事儿,出嫁的女儿回来给老父亲养老,还照顾残障兄弟,这是有孝心行仁义的行为,这忙一定的帮。”莫逸信赶忙回答。

“我现在就给侯书记打电话。”

说完拿出手机,拨通了电话。

“喂!侯书记好!我是公安分局的莫逸信,在你百忙之中打扰你,十分抱歉。”

“你好,老莫,见外了,有啥指示?”侯书记回答道。

“你们村有一户村民,老人家八十多岁了,带了个残障儿子,他出嫁的女儿想把自己全家的户口迁回村子,以方便以后照顾父亲兄弟,我看这是好事儿,就向你请示一下,你的仁义在经开区声名远播,想请你找个合适的方法处理一下。”低声下气求人,莫逸信尽量把话说得圆滑。

“这事儿啊,她们家的情况我们村干部都清楚,都是实际情况,没想到转了一圈,又找到你了。这样吧,今天我先承诺一下,你告诉她们家里人,让她们写个迁户口回村的申请交给我,我签个字,就可以到派出所办理户口迁移了。户口好办,主要是后期的拆迁安置房,其实我也想按照政策给他们分房,主要是怕其他村民有意见,分房的问题,我是这样考虑的,这次拆迁安置房盖的多,有好几期,第一批分房就先不考虑她们,等后几批再分给她们,这样其他村民的工作也好做,不会给村里的拆迁工作增加麻烦,又解决了她们的困难,这样行不行?”

“非常感谢侯书记,这位女同志是市局经侦支队的一个好大哥的亲戚,家中实在有困难,不得已才求助到你。”莫逸信诚恳道谢。

“没问题,你放心,老莫你从来没有给我说过事儿,第一次开口我一定办好。”侯书记再次承诺。

“顺便问一下书记,你们三郎庙村的拆迁安置政策是啥情况?”莫逸信问道。

“这说起来就话长了,改天吧,我当面给你汇报下。”

“那简单问一下,村民拆迁安置是咋补助安置房的?”

“按人头,一个村民安置房面积是五十平方,额外的想购买的价格是五百元钱一平方。”

“明白了,好的侯书记,我让她们写完申请书就去找你。”

“行,我在申请书上签上字,就可以盖上村里的公章,然后就可以去派出所迁移户口了。”

“好好,感谢侯书记,有情后补。”

“好,自己兄弟别客气了,就这样,再见!”

莫逸信挂了电话,看着赵军志。

“兄弟,你的办事能力真让哥哥佩服,真是立刻办。”赵军志伸出大拇指说。

“哥你交办的事情肯定立刻办,而且这事儿该办,并且还办好了。”莫逸信面露喜色。

“这样吧,等这事儿办好了,我给你整一箱小白瓶。”

莫逸信知道赵军志说的是一箱茅台酒,但心里想这经侦大队的同志拿出手的茅台酒大概率是假酒,遂顺口推辞。

“不用不用,有酒哥哥留着喝,我用不着。”

赵军志坚持他的承诺,反正也不是这会儿就给,莫逸信也就不再推辞。

赵军志突然又说:“听你打电话的情况,迁过户口后,这拆迁安置房是会给的。”

“对对,迁完户口后,你让你亲戚多去找找侯书记,应该没问题。侯书记担任村支书已经二十多年了,身家过亿元,是个实干家,最早从翻砂出身,小米加步枪干到现在这种身家,人品没得说,三郎庙的拆迁安置房就建在十五大街与南三环交叉口附近,我经常从那里路过,房子盖的质量不错,有三期,数量比较多,如果能给你家亲戚分,他绝对会做到。”莫逸信不断给赵军志鼓劲。

“我亲戚她们家,她带上老公儿子都迁回三郎庙村,三口人会多给一百五十平方安置房,可不少啊!”赵军志说。

“对啊,参照现在的市场价,按八千块钱一平方米算总价值也得有一百二十万元,不错了。”莫逸信说。

“这也太值了,这茅台酒一定要给你备上。”赵军志大声说道。

两人互相推辞了几个回合,莫逸信告辞赵军志回到办公室,正好碰上胡欣荣带着审计组的几个女孩子准备下楼吃中饭,随即和她们一起下楼去餐厅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