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玛卡科技已经是在首辅和高宗那儿挂了号的,在军方的高层中也有相应的人脉关系,因此涉及到玛卡科技的产品技术装配军方的问题,一切都是特事特办。只要玛卡科技能够拿出合格的产品,帝国军方就不会对这些新产品设置任何障碍。
按照段磊的估计,从七月份开始,军方就要根据玛卡科技所提供的各项新技术新材料等对现行的j15舰载机进行改装,争取在2017年明年元旦进行第一次空中试车。
可以说,如今的玛卡科技什么都不缺,就是缺少足够的时间和人才,迫使段磊不得不把快速推进所有的工作
段磊下令玛卡材料和玛卡动力两个机构的技术人员全力以赴。围绕着新型舰载机的研制工作,做好各项准备。在张向红离开玛卡科技之后的第二天,一个用于攻关新型舰载机研制工作的项目组宣告成立。
多年之后,这个项目组逐渐整合,演变成为了全球最出名的航空发动机研究机构,只不过现在它还只不过是一个蹒跚学步的婴儿罢了。
作为项目组的实际负责人,彭天祥在地球航空动力舰船动力等领域获得了极高的声誉,成为了学术权威。但是也只有彭天祥自己才清楚,他是如此的幸运,被段磊挑中成为玛卡动力的负责人。最终才拥有了如此威名。
段磊才是隐藏在荣誉背后的最大变数
虽然段磊的工作重心没有放在玛卡造船之上,但是朱浩洋也不是吃干饭的,他已经完全进入了玛卡造船负责人的角sè,把造船厂的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
从五月一ri的投产庆典开始后,玛卡造船的三座船坞同时开工,建造由远航物流下了订单的三艘三万吨级别的快速商船。
若是换成其他的造船企业,一艘万吨巨轮的制造工作至少需要半年的时间才能够完成,但是对于玛卡造船来说。时间并不会太长。由于整个玛卡造船的工序都是叮叮利用大型生物电脑进行了大规模的运算之后的结果,足以成为地球造船行业的崭新标准。
玛卡造船的工程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等等只需要按照公司给出的各项工序建设时间表上的安排执行,新型远洋巨轮的建造就不会是太难。
这不,仅仅投产一个月,一到三号船坞上的轮船已经开始有了一个清晰的轮廓,进展神速。根据朱浩洋的估计。在过一个月,就可以往船上安装诸如动力轮机螺旋桨之类的大型设备,在八一之前下水进行最后的安装调试。
原本,在玛卡造船投产之前,朱浩洋认为能够在今年之内把三艘远洋巨轮建成就已经是玛卡造船的巨大成绩。但是事实给了他更大的震撼。按照目前的进度,远航物流订购的六艘三万吨级远洋快速货轮将会在年内全部完工,交付远航物流进行商业化运营。
一开始的时候,朱浩洋都还有点纳闷,玛卡造船和海船差别不大,人也是同样的人手安装设备也没有更新换代。但是工作效率却提升了不止两倍。不过,朱浩洋也算是社会jg英,仔细琢磨之下,很快就发现了其中的奥秘。
玛卡科技管理系统所制定的建造工序事无巨细都包括在内,企业中的员工技术人员只需要按部就班进行工作就可以了,不仅仅进度快,而且永远没有返工整改的现象发生。
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是同时建造三艘大型轮船。但是作为总负责人的朱浩洋倒是感觉比当初在海船建造一艘轮船的时候轻松了许多。这个时候的他才明白,当初段磊为什么说,玛卡造船全面投产之后,可以支持同时进行10艘巨轮的建造工作
不过在此之前,玛卡造船最大的缺陷并不是技术不足,也不是资金问题,而是缺少足够的技术工人
按照叮叮所制定的建造工序,一艘三万吨级的巨轮只需要五百名技术工人配合大量的工程机械就能够完全搞定,这个数据可是比帝国内部的几大造船企业少了一半以上。但是,假如玛卡造船的10座船坞同时开工,玛卡造船就会缺少足够的人手
为此,在玛卡动力开始向社会大规模招聘研发人才的同时,玛卡造船也是向国内的同行们挖起了墙角
虽然改革开放将近四十年之后,华夏帝国的民营企业已经占据了帝国造船行业的半数江山,每年都会有数以万计的大小船只从民营造船厂的船坞下水,然后奔驰在全世界的海域上。但是,在国内造船行业中摸爬滚打了十几年,朱浩洋心里清楚,帝国造船领域的各种人才还是更多地集中在海城金州津门榕城和羊城等大型的造船企业中。
要想让玛卡造船在剩余的船坞完工之前招聘到大批合格的研发人员技术工人,朱浩洋也只能是把目光投向了这些半军方xg质的特大型造船企业
毕竟,在此之前,玛卡科技和这些造船企业合作而弄来的这一千多名员工,已经让朱浩洋和段磊等人尝到了甜头。如今的动作,只不过是原先各种动作的延续,只不过这一次玛卡造船的动作更大影响更为深远罢了
多年之后,华夏帝国乃至全球的造船企业再回头看看2016年夏天的这场大规模的挖角行动,都会感叹,这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2016年炎热的夏天,因为玛卡科技的动作而变得更加火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