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借此机会,秦天正好磨砺两人心志(2 / 2)

首先是高产耐旱的玉米经过几万次筛选,最终,秦天挑中理想品种。

这种玉米比起后世高产耐寒的优势也不逊色,由于是自然选择的产物,基因特性稳定。

如果在种植时注重良种培育,也许千百年后产量仍然保持高位。

秦天预测,就算环境艰难,只要能种植成功,一亩地最低产量也能达到两石。

条件适宜,亩产量甚至可达六七石,红薯产量更加惊人。

有了这两种作物,未来的三百年里,人民不再为饥饿困扰将是铁打的现实。

只是,

盯着手上选育出的作物,秦天陷入沉思。

是农业产量不足以解决人们的粮食问题吗?

他认为更可能是人为的问题而非天灾所致。

事实上,历史上真正因天灾引起的破坏是寥寥无几的。

大多数的“灾害”其实源自人为因素。

粮食生产再丰饶,也经不住污吏的巧取豪夺和严苛的苛捐杂税压榨。

农田中的丰裕收获,只会使得地主与官员对民脂民膏的搜刮愈发猖獗。

“师父,您怎么迟迟不动手?”沐春幻化成小龙飘浮于秦天一旁。

自从秦天进入修炼状态后,沐春和灵夏这对小伙伴感到极度乏味,世间繁华一旦习惯,很难再静下心来山野修炼。

借此机会,秦天正好磨砺两人心志。

几个月来,两小家伙的心境渐趋平和,毕竟面对秦天每日闭目练功,他们是不敢随意打扰,唯有在其身边。

他们有时也会趁空闲下山去观赏那些凡人间的激战。

碰巧的是,秦天隐居的地方恰好是赤壁战役的核心区域。

自长江两侧,曹操和孙刘联盟已对立良久,双方唇枪舌剑互不相让。

每当双方的智谋之战如火花四溅时,两位小孩便会化身成人偷偷前往观战。

有幸还能目睹草船借箭等经典战役,看完后他们颇有所悟。

然而那些老谋深算的人物使他们感到畏惧,担心即使拥有力量,也可能在人类复杂的计谋中陷落。

虽然恐惧,但无法压抑孩子们对人间战火的好奇。

自他们降生于世,这是头一次这么近距离地见证大规模的人类战争。

灵夏跟在秦天身边,虽经历小规模战斗,却不及今天的规模浩大;沐春倒是有过和少数人类军队的对抗经验。

如此数万乃至数十万规模的人类对峙,对于他们两人而言,实属首开眼界的经历。

终于到了今日,封闭的修炼结束。

“师父,您手里的这东西好奇怪,究竟是什么?”两位孩子疑惑地看着。

秦天微微一笑:“这个啊,这是可以惠及万民的宝物。"

关于分享它们,秦天陷入纠结:给予是否会造成和遭破坏,引来更大灾难与战争?

先前未多虑便决定执行,现在实施过后,他又开始质疑起这一选择。

除非能消除人祸问题,否则就算给予丰富的庄稼又能怎么样?世界上的百姓依然要忍受疾苦。

秦天叹了口气,最初他是打算分享农作物种子予世人,如今回想起这步棋似乎存在问题。

当秦天闭关的时候,除了观察山下军队作战以外,捉鱼是这两个孩子为数不多的娱乐活动之一。

长江水流湍急,但底部仍栖息着众多各类鱼类,特别是在这个未受严重污染的年代,许多未来会灭绝的鱼类在这里都很普遍。

幸运的是,这两个孩子抓鱼纯粹是为了玩耍,并非捕食。

他们捕捉到鱼后会对受惊的鱼儿做一些补偿,这样也算从不幸中获得小幸。

然而今晚的捕捞并不如他们想象顺利。

江面波涛汹涌,战斗的呐喊声响彻天空,惊扰了江里的鱼群,使得它们四处逃窜,根本无法安静下来。

沐春和灵夏见此情境,也只好暂时放弃捕鱼,浮出水面关注发生的事态。

...

六小时前,

周瑜看到曹操愚蠢到将船只联接在一起,脑中忽然计上心头。

他与黄盖在军队里演出一出戏,制造他们不合的表象。

就像“周瑜打黄盖”里的一方主动承受痛楚,另一方假装受苦一般。

黄盖受了不少责打,满身创伤,这时他假称想要投降给曹操。

随后,周瑜和黄盖选择十艘艨艟战船,装满干燥的荻草和枯枝,还灌注了油料,外部覆盖帷幕,插上旗帜,并预置快船绑于舰尾。

万事俱备,只是还需一项关键物品。

黄盖焦虑地看着满是船只的江面,一切都已准备就绪,只等缺少的那一环便可启航。

但这其中的重中之重,不可或缺的因素,至关重要的是——风向!火攻是确实可行,然而面对诈降,我们要的是速战速决。

如果船只慢慢接近曹操,恐怕他立刻就能识破,从容解开各船连锁。

那时所有的火攻战术都会失效。

故而,必须等待东风降临。

东风助力,船只的速度能急剧提升。

趁其不备,点燃船队,火借风势,令曹操猝不及防。

然而长江连日来吹的都是西北风,并非东南风。

若一直是这种风向,火攻的功效将大打折扣,甚至可能伤及我军。

周瑜与黄盖此时忧虑万分。

纵使焦虑,风向也不会因之而变。"将军您无需忧心,”诸葛亮出语坚决,“我有计策引来东风。"

听到这里,周瑜双眼发光:“你真的有法子?这不是骗人的吧?”

“的确,”诸葛亮信心满满地回应,“我曾得神仙指教,研习过奇门遁甲之术,尽管无盖世之才,但可以操纵风云。"

他继续徐徐阐述:“将军若要获得东南风,可于南屏山搭建一座名为七星坛的设施,三层高九尺,百二十人环绕,执持旌旗。"

“稍事咒语施法,必能在接下来三天三夜引来东南劲风!”

周瑜听后大喜过望:“不需三天,只要一夜东风足矣!”

立刻,他命人准备祭坛,并请诸葛亮进行祈风仪式。

尽管对诸葛亮的能力仍心存疑惑,但周瑜决定放手让他尝试。

这并非诸葛亮能真实引来东风,而是他的权谋手段,欲以幻术震慑对手。

他清楚天象和气候趋势,知道近期内必然有东南风降临,至多明天。

所谓的法术和奇门遁甲,仅为增加威慑力罢了。

至于为何如此做,之前已解释过。

刘备势力微弱,不借助神秘力量令孙权忌惮,一旦曹操落败,吴孙联盟可能面临翻脸。

所以,这一切都是为了确保,孙权深信诸葛亮背后有所谓的高人庇佑,甚至神鬼莫测,借此消除对方的任何疑虑。

在势单力薄之际,诸葛亮明白必须借助一切可利用的影响力,并不惜采取非常手段,这才是他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