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虽非亲属却照拂(1 / 2)

只要把握荆州和益州,其余之事便可逐步处理,凭借天险稳固发展。

与孙权联手以维系外部局势,赢得自身扩展的时间,内部则要与西面部族和解,安抚南方少数民族。

如此静观其变,等待时局转变,其他竞争者在优势劣势中必定迫不及待发起争斗。

一旦战争来临,不管哪一方交战,身居荆州的刘备皆能借地理之利,挥师北上,攻向中原。

从荆州调拨大将挺进,刘备则亲自率领军队由秦川起势,形成两面夹击,中原唾手可得。

常言道,夺得中原便如得了天下,那时事业必然有成!

“那时,又有哪个百姓不愿箪食壶浆、欢呼迎我?若真能做到那样,便是宏图霸业、振兴汉室之时!”诸葛亮毫无保留地陈述自己的策略,全然不担忧刘备会因他的话语小觑自己。

只有愚蠢的人才会忽视诸葛亮这些远虑的智慧。

有识之士会明白,诸葛亮并非纸上谈兵,而是实实在在的战略大家!

有了诸葛亮的辅佐,刘备无需再忧虑发展的难题,前路迷茫转为清晰明确。

刘备兴奋万分,真想立刻与诸葛亮共结兄弟之义。

此事显然引起了关羽和张飞的不满,似乎在暗示他们被忽视了。

你们难道忘记了,有了新的助力就抛弃旧的支持?

刘备无奈,但无法否认诸葛亮的地位至关重要。"对于我来说,诸葛亮就像鱼与水,希望诸位不再多提。"他对兄弟们解释道。

尽管刘备这么说,其他弟弟只能期待这个号称卧龙的人能否名副其实了。

“诸葛亮先生确实才情横溢,名声虽响,但仍不足以尽显您的雄才大略,今日一见,您确是配得上这个美誉。"

“非也,此成就归功于诸葛亮先生的人脉关系。"诸葛亮淡然道,“任何计划都可能存在变化,将军不必过于乐观。"

然而一提到诸葛亮的朋友,刘备的好奇心又被勾了起来。"您真的选对地方了吗?我看那房屋多年未曾有人居住。"他犹豫道。

“怎会,今早我还和好友在此畅谈对酒,怎能说是空置?定有何事误解了。"诸葛亮纠正道。

诸葛亮微笑道:“实际上是一位朋友透露,你来找我,不然说不好这次将军还会与肩而过。"

“竟然是这样?”刘备顿时惊讶起来:“他莫非也知道我,明白我的行动路线?”

“不然怎会预知我今天前来拜访?”

刘备心里也觉得奇妙:“今日我是临时决定的,到来前并没有对任何人透露,他的消息是如何知道的,还真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忽然间,诸葛亮心中浮现出一个大胆推测。

难道秦天就是那只白龙?

这种想法一旦产生,便如野火燎原,在诸葛亮心中猛烈燃烧。

秦天表现出的神秘能力,还有那些诡异却无人问津的住所,都显示出他的不凡身份。

“也许...”

“孔明先生、孔明先生!”刘备的声音拉回了他的思考。

“你想到了什么吗?”

“不,没有什么。"诸葛亮摆手道:“无需在意,可能只是我记错了地点。"

刘备这时明白了。

“我们还需去找那个朋友辞行吗?”

诸葛亮微笑着摇头:“不用了。"

“想必朋友也是外出游历了,既然错过了,那就不必再去叨扰了。"

诸葛亮没有提及秦天的异常之处,这种超乎寻常的事情说出来只会让人怀疑真实性,反而可能被视为欺世盗名的伪君子。

自黄巾乱起后,各路诸侯对灵异之事颇多嗤之以鼻。

哪怕白龙化人的奇景为人们亲眼所见,诸葛亮自曝遇见也恐怕会被当作说谎者。

这样的言论在他试图在刘备幕府立足之际非常不利。

一行人在交谈中离开了南阳,刘备很高兴,然而张飞和关羽对他们这位新相识抱有戒心。

未证明诸葛亮实力之前,他们绝不会彻底信任他。

凭什么一名深山里的谋略者竟自称为“卧龙”?

至于那条白龙,则二人皆亲眼所见,虽然惊奇,但他们绝不可能接受那二者有任何关系的观点。

就这样,大家各怀着心思,踏上回归的道路。

回到樊城后,刘备的生活一如既往,因为诸葛亮所说的时机尚未成熟。

他此刻需要的是积累实力,静候恰当的机会到来。

诸葛亮唯一透露的准确时间点,只有当曹操发动攻势,或者刘表去世,甚至荆州内乱之时,才是刘备出兵的最佳时机。

听到这个,刘备不仅没有感到喜悦,反而忧心忡忡。

尽管刘备与堂兄刘表间的关系非同骨肉,刘表在他最无助之时收留了他。

刘备用自己的道德观衡量,坚信自己不是乘人之危之人,不做这种勾当。

诸葛亮并未指示刘备自行去离间他们,他知道选择刘备意味着明白他的为人和立场,对此笃信不疑。

诸葛亮并未对此事忧心失败,因为在樊城,他积极交友,调查了解刘表及其部属的联系。

诸葛亮逐渐洞察,看似繁荣稳定的蜀地实则依靠刘表一人维系。

在诸葛亮眼中,刘表纵使不足以大材大用,毕竟是方霸主,绝非凡品。

一旦刘表突遇变故,蜀地短暂的和平将犹如风中的黄沙散尽。

刘表的儿子个个无能,他们仅会内部争斗,在面对外部压力时只会乞求饶恕,并无实际作为。

这正是一群目光短浅之人。

基于此理解,诸葛亮觉得机会将不会远去,只需局势略起波澜,那些热衷于内讧之人必会露出头来,渴望坐拥权力,不惜对亲人出手。

在刘备招来诸葛亮后,诸葛亮智谋之名日益传开。

原来说道刘表和刘备的合作,气氛曾显得紧张,各有戒心。

刘表防范刘备,刘备不甘久处下风,诸葛亮的出现带来了转变。

这让一个深通世故谋略的角色显得尤为重要。

以同一种目标,换种方式表达,效果却截然不同。

诸葛亮的辅助下,刘备迅速消解与刘表间的隔阂,刘表也开始认识他的才华。

另一方面,长子刘琦也开始注意到了诸葛亮的存在。

不得不提及的是,刘表家庭中的矛盾也牵涉其间。

幼时刘琦的母亲便已辞世,随后刘表再婚,初时刘琦倍受宠爱,因刘表以为他与自己十分相像。

而当刘琮娶了刘表续弦蔡夫人的侄女,蔡夫人的感情便转向刘琮,认为他与己更亲。

如此算来,自然蔡夫人更倾向于偏袒刘琮,希望他承袭家业。

蔡夫人清楚,若由刘琦接手,作为不尽责的继母,她的结局可能并不会好。

因此为了确保刘琮的势力地位,她在刘表耳边反复灌输关于刘琦的坏话,暗中打压,表面上却赞誉着刘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