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边贸策略论》(2 / 2)

如果说自己铁枪脱手,是因为徐增寿连绵不断的刀势所迫。

徐增寿大刀脱手,则完全是因为他无法驾驭这股力量,不慎失手。

但这恰恰更加凸显出他刀法的精妙绝伦。

“徐老三,你这是怎么回事?”

两人先后下马后,常老三仔细端详着徐增寿,仿佛第一次认识这位兄弟一般。

与此同时,其他人也纷纷围拢过来,将徐增寿围在中央,纷纷询问道:

“到底怎么回事?”

“老徐,你这刀法是从哪儿学来的?”

“再来一遍,让我们看看!”

“你这家伙太不够意思了,以前还藏着掖着!”

在众多老兄弟们的称赞与调侃中,徐增寿满脸得意。

看着一张张渴望求知的脸庞,徐增寿心生不忍,坦诚直言道:

“唉,其实也没啥。”

“就是今天白天师兄练功累了,随随便便就帮我创了这么一套刀法。”

“小意思,小事一桩罢了!”

大家一听,立刻炸开了锅。

“你师兄?是窦大哥?”

“窦大哥还会征战沙场的功夫?还能创造出这样一套刀法?”

“真是浪费啊,徐老三,这套刀法让你学去了,要是给我们……”

面对一群老兄弟们既羡慕又嫉妒的神情,徐老三扬起的下巴更高了,得意洋洋地回应道:

“那也没辙,谁让他不是你们的师兄呢。”

“你们就等着我再多练几天,然后一个个把你们打败在地吧。”

看着徐增寿那副春风得意的模样,众人互相对视,不知是谁愤愤不平地喊了一句。

“揍他!”

顷刻间,一群人蜂拥而上。从中传出的,是徐增寿痛苦并快乐交织的惨叫。

正当徐增寿沉浸在痛苦与欢乐交织的情绪中时。

另一边,在魏国公府的书房内。

窦澈正举起茶杯,却在半空中僵住了动作。

“师傅,您说什么?让我参加明日的元日新春宴?”

窦澈一脸难以置信,放下茶杯疑惑反问,

“不是吧,凭什么啊?”

“元日新春宴,要么是朝廷高官显贵,要么是皇室宗亲,我算哪根葱?”

“让我去凑这个热闹做什么?”

徐达悠然一笑,缓缓地道来:

“你跟上级的关系犹如一对欢喜冤家,上级可是逮着机会,就要给你添些小烦恼呢。”

窦澈唇角微动,强行按捺住眼中的笑意翻涌。

正要声明明日不参加时,却听徐达接着说:

“再者,你与寿春的交情,难道还不足以让你明天出席那个宴会么?”

“别说你和寿春之间并无那份微妙情感,即便真如此,窦澈,你觉得妙锦如何呢?”

突兀地,徐达靠近窦澈耳边低语,窦澈顿时满脸黑线。

然而,回想起朱明月那甜美的笑容,窦澈心中瞬间被一阵温软填满,嘴角不禁勾勒出一抹微笑。

“对啊,明天尽管去,那么热闹的场合,上级哪有空来找你茬儿。”

见徒弟嘴角浮现出笑容,徐达这才安心地点点头说:

“好好好,我去,我去还不行吗。”

窦澈拗不过,只好耸耸肩,故作轻松地说:

“不就是有人请吃饭嘛,我要是不去,岂不是显得我怕了不成?”

“你能这么想就最好了,放心吧,明天你坐的位置离上级很远,他不会有空注意到你的。”

徐达边说边拍拍窦澈的肩头,正要离去却又像是想起了什么,转身提醒道:

“对了,凡是参加春日宴的臣民,都需要向皇上进献贺礼。”

“你要记得提前准备好。”

“贺礼?”

窦澈刚抿一口茶,差点没喷出来,愕然看向徐达,再次确认道:

“师父,我还要给皇上送礼物?”

“那是自然。”

徐达颇为肯定地点点头,

“这是朝廷的规定。”

“如果你暂时想不出送什么,我记得库房里有一株珊瑚树,你可以让妙锦帮你取一下。”

窦澈撇撇嘴:

“我还要给皇上送礼,还送珊瑚树?这简直是没事找事。”

“您就别管了,我自己想办法。”

徐达闻言反而更不放心了:

“我告诉你,别胡来。”

“元日的这场新春宴可不是开玩笑的。”

窦澈挥挥手,一副满不在乎的模样说:

“您放心,反正我送他个礼物就行了,保证他会满意,具体送什么,您就不用操心了。”

深知自己这个徒弟个性独立,徐达不再多言,转身离开了书房,只留下窦澈独自坐在书房中沉思。

片刻后,他仿佛灵光乍现般坐到书桌前,拿起毛笔,饱蘸浓墨,在一张白纸上写下四个大字:

《边贸策略论》

窦澈反复琢磨,觉得无论送什么给朱元璋都感觉有些吃亏。

以朱元璋的性子,本来就不是喜好金银财宝之人,好东西送到他那里无异于明珠暗投。

因此,倒不如送给朱元璋一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比如这篇关于边贸的论述文章。

上次在至臻楼的交谈并未深入探讨,彼时朱元璋心境疲惫,思考问题难免受限。

此刻这篇奏疏的出现恰逢其时。

窦澈心中明白,即使明年朝廷整顿吏治,大军北伐告捷,也不可能将所有游牧民族斩草除根。

尤其是在马克沁机枪发明之前,这些北方游牧民族始终是中原心头大患。

稍有不慎,就可能酿成类似某某留学生或清军入关那样的悲剧。

而要真正掌控住游牧民族的生死大权,最便捷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边贸途径。

窦澈回忆起来,大约不足百年后,欧洲大陆将会上演“羊吃人”的惨剧。

这其中的一些现象如能妥善运用,实则是一种阳谋。

只需短短数年时间,这片广袤草原将彻底变为大明朝的附庸。

届时,通过羊毛贸易掌握草原经济命脉,使其生死存亡完全掌握在大明手中,这才是长久之计。

想到此处,窦澈振笔疾书:

“草民窦澈上呈启禀:北方草原,实乃我国心腹大患。然其牧民随水源迁徙,王帐随之移动,纵使我大明集结百万雄师,虽能一时获胜,却难治其根本……”\"

“……今若明智开展边贸,以草原急需之茶盐粮油换取羊绒,并加以重税。以此利益诱导。”

“草原牧民必将舍弃农耕,转而大力发展畜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