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三章 《京师纪要》(上)(2 / 2)

十龙夺嫡 凤鸣岐山 1500 字 2022-05-09

“四哥,朕想听听你的见解,此事该当如何处置?”胤祚看了眼允缜,淡淡地问了一句。

允缜人是来了,不过原本打算做壁上观的,可没想到胤祚第一个就点到了自己,不由地愣了一下,想了想道:“回圣上的话,臣以为钱大人之言甚是,按祖制,妄议朝局者当诛九族,只是范大人所言也无不妥,究首恶而不及其余,方显圣上宽仁之意,臣以为查可以查,缓行为佳。”

允缜畅畅而谈,可一席话说下来跟没说是一个道理,不过胤祚却也懒得计较,笑了一下,也没多问,看向了允祥,点了下头道:“老十三,你管着内阁,给朕拿一个章程出来罢。”

自打出了“万言书”这档子破事,老十三可是愁白了不少的头发,身为内阁总理大臣的他自然是知道此档事情的要害之处,也曾私下去拜访过邬思道,可惜碰了个软钉子,啥主意都没得到,这些天来左思右想了好久,连觉都没睡好,总算让他想到了一个不错的主意,此时听到胤祚发问,倒也不慌,站了出来道:“启禀圣上,臣以为此事重大,但有先例可循,依大清律自是当彻查,臣也同意该查,不过臣以为此事实乃小人作祟,而大众不解圣意所致,圣上可以一边下诏彻查,以查出真凶,严惩首恶,一边以明诏发布天下,以辨明是非,安抚民心,此臣之愚见耳,望圣上明察。”

嘿嘿,老十三能想到这一点已经算是不错了,看起来是用了心的,比老四那货瞎应付强多了。胤祚原本就没真儿个地打算征求朝臣们的意见,只是想试探一下朝臣们的心罢了,至于那帮子军机大臣胤祚早就了解了他们的想法,原也无需多问,待得老十三话音一落,胤祚只是笑着点了下头,示意老十三归回原位,面色一肃,看向了站在王公大臣最前列的长子弘历道:“弘历,对此事,你有何看法,说来与朕听听。”

弘历磕了个头,不慌不忙地道:“启禀皇阿玛,儿臣以为诸位大人的话都有道理,不过却未曾说到点子上,儿臣以为此事来势汹汹,看起来吓人,其实不然,虽有小人作祟的成分在内,但大体上是因对朝廷之举措不解所致,无论缓查、彻查都不过是治标不治本之举措耳,须知民心嬗变,为政者当善体民心,而不是强行弹压,古人云: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便是此理。儿臣以为此事查亦可,不查亦可,不查为上,儿臣有四策可定此事:其一明诏公告天下,诏令各地官府多设布告,派人到民间广而告之,将是非曲折公之于众,公道自在人心,流言不攻自破。其二,诏令翰林院出书著作以明真意。其三,诏令各省、府、县学政广为宣扬圣意,以拢士子之心。其四,强化督察院之职能,与吏部密切配合,对各地官员加强监控力度,对上述三举措之执行力度列入考绩内容,并加强打击贪官污吏之力度以平民心。此儿臣之愚见耳,望皇阿玛明断。”弘历的长篇大论一说完,满殿哗然,人人侧目,谁也没想到弘历竟然能说出如此有见地的话来,一时间乱哄哄的议论声大作了起来。

嗯哼,这小子说得倒是不错,这法子跟方灵皋的大体类似,能说出这些也算是难为他了,尤其是强化督察院的职能更是个了不得的想法,唔,貌似后世的廉政公署那一套,法子倒是好法子,只是现如今还不到整顿政体、清吏治的时机,最少要等军制改革与金融改革完成后才能考虑此事。胤祚心中对弘历的四策很是满意,不过却没有带到脸上来,只是淡淡地点了下头道:“朕知道了。弘扬,你的看法呢?”

胤祚这话一出,满大殿立时安静了下来——大家伙都知道弘历、弘扬这哥俩个如今已经开始了争斗,弘历珠玉在前,大家伙都想听听弘扬又能有何高见的。

弘扬向来沉稳,不急不躁地出了列,跪倒在大殿上,冷静地说道:“启禀皇阿玛,儿臣以为大哥分析得很正确,水能载舟亦可覆舟,对于此点儿臣并无异议。儿臣以为大哥所出四策都属上策,只是其中所耗之人力、物力却是不少,虽可达成上情下达之利,却无下情上传之通道,儿臣以为此四策尚未能达尽善尽美之境地。”弘扬说到此处便停了下来,看着胤祚不说话......

第二更到,呼叫**支持了!(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