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耀顿悟这才理解李玮为什么敢冒着危害中兴大业的危险断然掀起这场血雨腥风“但大将军为什么建议天子和殿下无限期推迟三雍一事?难道他不想控制外朝?”
“这叫以退为进。”杨彪笑道“武人入朝现在是个绝佳机会。他们的军功太大了将来不打仗朝廷总不能让他们回家种地所以该入朝的还得入朝。看看朝堂上关中的马家晋阳的王家就知道军功阶层最后终究要弃武从文成为士族。社稷平定了没有仗打了他们和他们的后代也要研习经文了。早在晋阳的时候大将军就让军中将领学习经文学习治国之术他早就做好准备了他一直在寻找机会让武人入朝而现在就是机会。”
“丞相和朝中大臣会答应?”袁耀担心地问道。
“丞相和一部分大臣当然不会答应。不过从外朝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更愿意和大将军联手。大将军可以让武人入朝解决武人的出路问题并且依旧控制兵权而我们则可以得到部分兵权互利互惠。这对维持目前的官制有效遏制长公主、大将军和李玮三人权势的增长有极大好处。”
“虽然大将军出身贫寒桀骜不驯至今还披散着一头长象个蛮人一样但他为人忠义对大汉、对天子极为忠诚。十几年来如果他有篡逆之心如果他想控制权柄还不是举手之劳?另外大将军失去了记忆一直没有恢复他没有亲人家族小雨夫人也没有亲人风雪夫人是大漠蛮女对我们更没有任何威胁因此将来就算大将军做了外戚但在天子、长公主和朝中大臣们的联手对抗下还是能有效制约的。”
“但是……”袁耀苦笑道“现在李玮的凌厉一击打的是我们我们该怎么办?”
“你知道李玮为什么把矛头对准颖、汝士人吗?”杨彪笑眯眯地问道。
袁耀想了一会儿迟疑着说道:“北疆武人和北疆士人分裂后大将军当然要拉拢我们了否则他如何让武人入朝?从目前朝堂局势来看李玮大人显然不愿意让武人入朝。”
“对。不愿意让武人入朝的不只是李玮还有长公主。如果武人入朝大将军会慢慢摆脱对李玮的依赖继而会排挤李玮一系逐渐控制朝政。但我们需要武人入朝因为我们可以让朝堂上继续维持这种互相牵制互相制约的局面继而我们可以利用北疆武人的力量把相权和兵权有效结合一点一点地夺回被长公主占据的相权最终完成皇权和相权的制衡修改和完善官制并持续维持这种有利于社稷稳定的官制。”
“打击你们重创你们把你们赶出朝堂大将军也就失去了你们的支持这等于断绝了武人入朝的可能大将军理所当然会展开反击。”
杨彪手捋长须微微笑道:“你回去吧安心等着大将军会找你的。”
“回去?”袁耀诧异地说道“姑父大人你怎么知道大将军会来找我?大将军和李玮的关系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他们之间的默契……”
“你不要担心……”杨彪笑道“袁绍和你父亲是亲兄弟结果如何?大将军虽然不会舍弃李玮但他更需要我们的帮助。”
“姑父大人……”袁耀躬身再次哀求“请您务必相助啊。”
事关生死袁耀怎肯轻信杨彪这番话?杨彪不满地摇摇头“你小子太笨了。我再问你一句话李玮为什么不把矛头对准青、兖两地的士人?要知道现在的丞相可是蔡邕是兖州陈留人李玮只要把青、兖两地的士人打倒了蔡邕也就倒台了他距离丞相的位置也就更近了。”
“姑父大人丞相蔡邕、廷尉卿张邈、太仆卿孔融、将作大匠董昭、司隶校尉陈宫等公卿大臣都是兖州、青州人而且他们的背后有前将军、卫尉吕布大人有龙骧大将军、执金吾赵云大人其权势之大李玮敢动吗?”袁耀哭笑不得。
“青、兖两地的士人为什么权势这么大?”杨彪冷笑“告诉你因为青、兖两地的士人有很大一部分是长公主的人现在你懂了吗?蔡邕是长公主的老师你忘记了?”
袁耀明白了他掉头就跑了。
丞相府。
大司马大将军李弘要求亲自审理此案。
丞相蔡邕则坚决要求把此案移交廷尉府审理。
两人争执起来各不相让。
第二卷乱世豪雄篇第十一章长河落日第九节
下午李弘回到大司马大将军府神情很疲惫。
鲜于辅、傅干等人急忙迎上询问商议结果。李弘苦笑“最关键的事没有办成。我要求亲自审理此案但丞相大人和御史大人坚决不同意还拿大汉律驳斥我。太尉大人不好支持而太傅大人竟然躲在家里不出来。”
“太傅大人没有参加议事?”傅干非常吃惊。
“丞相大人催了几次我也催了几次但他就是不露面。”李弘气得连连甩手“如果他能支持我好歹我也能占点优势这个老狐狸……”
傅干、王凌等人还想再问李弘摆摆手“我太累了让我一个人静一下我要好好想想。”
李弘披着一件毛褥子懒洋洋地斜靠在案几上闭目沉思。
火盆里的炭火稍稍大了一点屋子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烟味。书房的门被轻轻推开鲜于辅走了进来。
李弘睁开眼睛坐直了身躯。鲜于辅在他旁边坐下伸手拿起火钳去拨弄炭火。李弘把毛褥子盖到了鲜于辅腿上“天太冷了。这雪不知道要下到哪一天?”
“总要个三四天吧。”鲜于辅说道“不知道河西的情况怎么样了?今年冬天子玉(阎柔)他们要吃苦了。”
“他啊日子过得肯定比我们好。现在大概正在一边烤火一边喝酒逍遥快活。”李弘笑道“我们就不行了晚上连睡觉都不踏实。”
鲜于辅笑笑放下火钳随口问道:“你看要不要和仲渊见次面?”
“合适吗?”李弘摇摇头“这件事虽然是仲渊干的但谁有证据?表面上看此次打击的是颖、汝士人但其实针对的是我们。现在我乘机胁迫朝廷让张辽他们督领州郡从中得到了好处朝中很多人也许会认为是我干的。”
“那你打算怎么办?”鲜于辅问道“此事一旦交到廷尉府辛评、荀谌他们就没有活路了。廷尉府的人随便编个证据就能把他们的脑袋砍了而且还能牵连一大批无辜。”
“仲渊这一手最厉害的地方就在这里。让荀彧、辛评等人见面的是我们抓人的是京兆尹审讯的是廷尉府定罪的是御史台下旨砍头的是天子和长公主和他一点关系都没有。”李弘无奈地笑道“将来朝堂上乱成一团受益最大的是他其次是我们所以仲达(司马懿)才答应了仲渊的要求。但仲达哪里知道现在朝堂上的斗来斗去其实就是为了我手中的兵权啊。如果谋大逆一案成立颖、汝士人遭到重击我们和外朝随即成为死敌而长公主则步步进逼。至于仲渊可能会得到外朝和长公主的支持渐渐控制整个朝政。如此一来北疆系的分裂将更加严重我们将非常被动。小天子将来想顺利主政难如登天。”
鲜于辅犹豫了片刻慢慢说道:“仲渊的目的大概主要还是想救出丁立和朱魭两位大人他并不一定是针对我们。”
李弘笑了起来。
“大汉为什么会走到今天这一步朝堂上下无人不知其教训之惨痛刻骨铭心。从孝灵皇帝驾崩到现在不过十三年这十三年给大汉社稷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我们也罢朝中的大臣也罢死去的袁绍也罢依旧负隅顽抗的刘表、曹操、刘备等人也罢无时无刻不在思考这个问题无时无刻不在想方设法拯救大汉以避免灾难的继续和再度生。所以朝堂上至今还在争斗战场上至今也还在厮杀。”
“过去我们和仲渊、公定(朱穆)、益谦他们一起为了北疆而奋战为了拯救大汉而努力我们在策略上保持高度的一致我们在治国理念上没有根本分歧。但随着时间的延续随着中兴大业的逐步展开我们在策略上治国理念上产生了分歧继而双方在利益上也产生了矛盾和冲突。”
“去年北疆人控制了中书监控制了国政决策权随即北疆人开始分裂。为什么分裂?是因为有人损害了我们的权势我们的利益。我们认为控制朝政控制兵权的应该是我们武人……”李弘说到“武人”两个字的时候声音突然提高了“仲渊他们显然没想到我们会做出这么强烈的反应甚至包括你大概都没想到吧?北疆人过去没有武人和士人的区别一直以来我们习惯于一起决策或者很多时候是我们武人做出决定仲渊和公定他们去执行。但上次情况变了事情反过来了仲渊他们在朝中控制了决策权后竟然对我们的决策置若罔闻强行要求我们接受朝廷的决策。这是我或者说是大多数武人所不能接受的所以我断然决定反击。”
“仲渊他们遭到了重击北疆人随即分裂。”
“这里面有北疆士人的原因也有我们的原因。我刚才说了中兴大业走到这一步我们之间已经有了根本分歧。仲渊他们有自己的中兴策略有他们自己的利益而我们也有我们的中兴策略有我们的利益所以双方之间的分裂很正常非常正常。这没有什么不好理解的我们当初就不是一种人过去能走到一起能齐心协力其实也就是为了这一天为了权势倾天的这一天。”
“分裂了有分裂的好处而且分裂的好处非常明显。你看北疆累分裂了对朝堂威胁最大的势力分解了朝堂上的形势马上大变。”
“现在长公主和仲渊夫妇走得很近朝堂上的部分势力也迅靠拢仲渊。如今仲渊羽翼丰满成为朝堂上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很好。我们也一样我们和北疆士人分裂后各地士人和我们的关系迅改善我们现在是朝堂上实力最强的力量。没有仲渊他们的帮助和支持我们一样可以控制朝政。”
“当然了我们都还是北疆系合则无坚不摧分则实力大减。每当到了关键时刻北疆人自然会联手抗敌。十几年来我们和仲渊他们用鲜血和生命筑就的感情一般人很难理解。”
“这一次仲渊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我们可以利用朝堂各方的激烈矛盾让大量武人入朝。如果我们能妥善解决此事把谋大逆之案的影响控制在一个理想的范围内我们还能进一步改善和士人的关系并把朝堂局势向有利于我们控制兵权和朝政的方向推进。”
鲜于辅连连点头欣慰地说道:“子民还是你看得透彻。过去以为你只有打仗厉害现在看来你在朝堂上更厉害。”
“你只要把朝堂当战场竭尽全力去赢取胜利绞尽脑汁用最小代价取得最大战果你就能在朝堂上站稳脚跟。”李弘笑着拍拍鲜于辅的后背“朝堂其实很简单它就是社稷的一个门面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的利益。这些利益就象一个大饼你只能吃一口剩下的要给别人吃。如果你多吃了一口那别人就吃亏了就要对付你要吵嘴打架。打得不好整块大饼就打碎了。但人都有贪欲都想多吃一口都想占便宜不想吃亏怎么办?”
“把饼做大只有把饼最大让大家都能多吃一口那问题就解决了。但把饼做大需要时间需要齐心协力有些人未必愿意。于是有些人在做更大的饼有些人在偷懒卖滑有些人一门心思想把现在这块饼独自吃了这样各种各样的花招也就出来了这就是国政。最好的国政是用各种办法让大家做更大的饼而最差的国政的是大家争吵不休把现在这块饼打碎了。为了最大程度地做好国政需要许多手段而用得最多的手段就是欺诈。”
“自古以来兵不厌诈只要能击败敌人即使违背良心欺诈对手那也是可以接受的可以原谅自己的。”
鲜于辅暗暗吃惊心里一阵寒两手不由自主地把腿上的毛褥子向上拽了拽。
“这么说你有对策了?”
李弘皱皱眉“想法不是很成熟。我对你说说你看行不行。”
目前朝堂上的争斗最终目的还是夺回我的兵权。
洛阳收复后中兴大业的基石已经奠定采用何种平叛策略其实无所谓直接影响中兴大业的是我们的朝堂我们的中兴策略我们的新政而对中兴大业危害最大的就是我手上的兵权。
只要兵权控制在我手上朝堂上下寝食不安。
“所以我打算辞去大司马一职还是做我的大将军。”李弘平静地说道。
鲜于辅骇然心惊刚想出言阻止蓦然想到李弘必定留有后手这肯定是以退为进的缓兵之策还是继续听李弘往下说吧。
“在军中最为长公主信任的是子烈(徐荣)最为外朝大臣所认同的也是子烈所以……”李弘看了鲜于辅一眼“我打算举荐子烈为大司马。”
目前朝中资历最老的暂时没有官职的而又能得到各方认同的将军只有徐荣。鲜于辅有胡人血琉麴义的性格飞扬跋扈两人都不合适出任大司马一职。
上午我对丞相大人说了在太尉大人回避期间太尉事暂由飞燕代领。荀攸大人这个太尉做不了几天了此事最后不论结果如何他都要主动请辞。这样将来飞燕做太尉子烈出任大司马你代替飞燕出任光禄勋再加上卫尉奉先(吕布)、执金吾子龙(赵云)我们六个人在朝堂完全可以控制兵权。我实在没有必要顶个大司马的官衔成为众矢之的。“
“如果……”鲜于辅犹豫了片刻迟疑道“子烈对长公主言听计从如果他在兵事决策上听从长公主的将来的事情可能……”
鲜于辅和徐荣有些矛盾。几年前在晋阳的时候长公主曾在北疆强行推行“土断”之策当时主持河东军政大权的徐荣坚决支持鲜于辅为此和他差点反目认为徐荣背叛了李弘。现在李弘想退到幕后把徐荣推到幕前鲜于辅非常担心害怕再次生同样的事。
“我正是需要子烈(徐荣)支持长公主。”李弘笑道“换句话说适当的时候长公主可以通过子烈拥有部分兵权以解决在国政决策上碰到的棘手问题从而极大缓解目前官制中的弊端对国政决策所产生的制约。同时也通过徐荣参隶尚书事进一步帮助武人影响和控制国政决策权。”
如果徐荣以大司马的身份参隶尚书事那么就有六位上公大臣和长公主一起决策国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太傅、大司马、大将军其中北疆武人占了一半这对长公主的最后决策显然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现在国政决策主要是中书监而中书监又实际上控制在仲渊(李玮)手上上公大臣们对长公主的影响并不大。”鲜于辅觉得李弘这个办法未必能产生预期的效果。
“你知道仲渊为什么拒绝担任中书监而在外朝做一个大司农卿吗?”李弘笑着问道。
“他还不是和你一样担心锋芒太露成为众矢之的。”鲜于辅笑道“那小子狡猾得很轻易不会做个出头鸟。”
“不是他真正的目的是想在外朝建立势力继而控制外朝。”李弘摇手道“他的目标是丞相。”
“他想做丞相?”鲜于辅诧异地望着李弘连连摇头“他资历不够除非再过十年否则绝对不可能。”
“怎么不可能……”李弘用力挥挥手大声笑道“把朝堂上有资历做丞相的大臣都赶下去仲渊不就顺理成章入主丞相府吗?”
鲜于辅目瞪口呆“子民你想干什么?”
李玮如果做了丞相既控制了外朝又控制了内朝最害怕的不是别人而是长公主。长公主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李玮的人统统赶出中书监或者甩开中书监重新起用尚书台以尚书台作为国政的决策中枢。
李玮要想实现这个目的需要我们的鼎力相助。也就是说他要把外朝的大门向北疆武人敞开让北疆武人尽可能进入朝堂。
“我们做一个设想如果朝堂上形成这种格局长公主在得不到帮助的情况下只有拱手让出权柄她没有任何抵抗的余地。但正因为我们预先设下了子烈(徐荣)这步棋长公主有了反击的实力她可以迅做出回应以尚书台为权力中枢继续掌控权柄。”
鲜于辅恍然大悟“你想重新控制尚书台?”
“对。”李弘微微笑道“上次长公主和朝廷为了削弱我的权力修改官制设中书监为权力中枢把尚书台丢到了一边把它变成了个养老的地方。现在没人关注尚书台在局势没有明朗之前谁都不会注意到尚书台。”
“最近长公主下旨调整了一批官吏赵戬、左彦、王烈等人都被调进了尚书台而余鹏则被拜为京兆尹陈登也到宗正府任职。显然仲渊这是在为自己增加外朝实力而把我们的人调到尚书台养老。好好事啊……”李弘笑道“这次我乘着请辞大司马的机会把更多的人调进尚书台将来局势一变国政决策就到了我们手上不费吹灰之力。”
“到了那个时候北疆武人不但在外朝已经站稳了脚跟而且还控制了权力中枢尚书台朝政尽在我们的掌控之中。”
李弘喜笑颜开非常兴奋地问道:“羽行兄你看此策如何?”
“我先退一步迷惑他们一下让朝堂上的危机暂时缓和下来以赢得各方的好感并得到部分士人的拥护。”
“然后再帮助李玮入主丞相府逼迫长公主和李玮分裂。这样我们在外朝可以形成各方势力之间的制衡有效制约李玮削弱李玮的实力;在内朝可以控制尚书台控制决策权为小天子将来主政打下坚实的基础。”
鲜于辅想了很久突然问道:“你要杀多少人?”
“不不不……”李弘连连摇手“我不会杀人。我不但不杀人我还要尽可能保护所有可能被杀的人。只有这样此计成功之后我才能稳住朝堂局势才能稳住中兴策略才能争取足够长的时间等待小天子长大。如果朝堂上一直这样激烈争斗不要说平叛策略将一再延迟就连刚刚起步的中兴大业都有可能保不住。”
十二月上栎阳。
大司马大将军李弘坚决要求亲审此案而且一连三奏这让长公主大感为难。
她先下旨批准了太尉荀攸的恳求允许他回避并拜光禄勋张燕暂领太尉事主持太尉府的日常事务。同时她召集中书监大臣议事。中书监陈群竭力上陈认为此案由天子老师亲审最为合适并力荐太傅杨彪、大将军李弘共同主审。
丞相蔡邕、御史大夫刘和、太仆孔融、廷尉张邈极力反对连连上奏劝谏。廷尉张邈还亲自赶到栎阳呈述原因认为不合律法。
长公主委决不下私下召见大司农李玮、少府张范征询意见。
两位大臣也认为此案应该由廷尉府审理。李玮说实在不行就由殿下亲审。殿下去一趟长安露个面剩下的事就交给廷尉府去办。年底前此案一定能水落石出。
长公主 随即做出决定并让中书监拟旨。
陈群闻讯大惊失色连夜派人急报长安大将军李弘。
十二月中谋刺天子案生的第五天大司马大将军李弘上奏天子请辞大司马一职。
李弘在奏章中声泪俱下表示为了朝堂的稳定为了中兴大业的成功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今臣决心西征西疆不平则臣不归。臣可能就此马革裹尸再无归期特辞去大司马一职以免贻误国事。
朝堂震惊。
长公主手诏大将军极力安慰。她和中书监、尚书台等大臣仔细商议但谁都猜不透李弘的心思。难道他当真要放弃兵权?大将军想干什么?
第二天一早丞相蔡邕、代领太尉事的光禄勋张燕、御史大夫刘和等二十多位公卿大臣齐聚栎阳宫。这次太傅杨彪来了而且还是第一个到。大臣们紧急商议对策。
丞相蔡邕鼓掌相贺认为此奏足见大将军的忠诚天子和朝廷应当接受大将军的辞呈并建议废除大司马一职。
无人响应。
此时此刻大将军突然上奏请辞大司马绝不是交出兵权这么简单的事闹得不好可能是一场血腥杀戮。想想当年董卓在洛阳的暴行大臣们就不寒而栗。现在还是应该保持绝对的沉默为上策这等难题还是交给长公主解决为好。
卫尉吕布上奏洛阳虽然平定但距离天下平定之日还遥遥无期此刻万万不可拿去大将军的兵权以免动摇军心。
鲜于辅、徐荣、麴义、张燕、赵云、袁耀、贾诩等大臣也急忙上奏劝谏长公主不要接受大将军的辞呈。这里面除了鲜于辅和徐荣没人知道大将军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包括张燕听到这个消息后都是极度震骇。
太常许劭、大司农李玮等大臣也接着上奏认为长公主应该慎重。即使大将军极力请辞那最好也要等到天下平定后再接受。
太傅杨彪突然说话了。
大将军主要是太累连连在外征战就算是铁人也要累垮了。而且他回到长安后日夜处理政务没有休息过一天。尤其是最近竟然还出现了谋刺天子的大案他能不忧心如焚急着要出征西疆吗?所以臣认为殿下接受大将军的辞呈那才是真正爱惜大将军。至于大司马一职不能废除还是让一位功勋卓著的将军出任为好一来可以分担大将军的忧苦二来也能维持朝堂的稳定有助于中兴大业的推进。
长公主和大臣们商讨了三天。期间大将军又来了一封言辞恳切的奏章再一次恳求天子和长公主接受他的请辞。
长公主最后采纳了杨彪的奏议接受大将军的辞呈。
同日长公主下旨拜右车骑将军徐荣为大司马、参隶尚书事。
大将军接到圣旨后感谢天子和长公主殿下的圣恩并再次恳求亲审谋刺天子案。
这次没有任何大臣提出反对意见。
长公主下旨大将军李弘、中书右令刘放主审谋刺天子案。
荀彧、辛评、荀谌、审荣四人先后走进大堂的时候他们先是看到了丰盛的酒菜。四个人又惊又怒看样子吃完要杀头了死得冤啊。十几天前他们在酒筵上被抓了进来睡了十几天的牢房人没有看到一个话没有说一句接着又要吃断头饭走人了。
这时他们看到大将军李弘走了进来。李弘笑容满面热情招呼他们坐下。
荀彧冷冰冰地问道:“这是断头筵?”
李弘笑笑“天子下旨让我主审此案。”
四个人喜出望外。审荣大概太激动了竟然流下了眼泪。长安的事他们大概都清楚设计陷害他们的肯定不是李弘而是李弘的对手。把他们杀了中原局势立刻紧张而且从此没人相信李弘了也没人敢投降李弘了将来南方的仗会打得非常艰苦这是李弘绝对不愿意看到的。现在李弘主审此案可能彻底翻盘他们的命不但能保住就是他们在长安朝廷的宗族亲人也能免除一场无妄之灾。
辛评坐下后感激地说道:“这十几天来多亏了大将军的照顾否则我们……”
“惭愧我没能兑现承诺很对不起你们。”李弘摇摇手“你们暂时在这住一段时间等过完年后我再想办法替你们脱罪。”
辛评等人连声感谢。
李弘指指荀彧:“荀大人我想问一句如果曹大人知道你因为牵扯到谋刺天子案被抓进了牢房生命岌岌可危他会做出何种对策?”
荀彧大笑“大将军以为呢?”
“我想襄阳的和谈使者很快就要赶到长安了。”
荀彧稍显惊愣旋即恍然脸露敬佩之色。
十二月下李玮找了个借口亲自赶到大将军府拜会李弘。
李弘和他闲聊几句后突然说道:“仲渊你是不是应该做丞相了?”
李玮吃了一惊连连摇手“大将军我还想多活几年你不要吓我。”
李弘大笑“你应该考虑考虑这是个好机会啊否则不要说修改《田律》了就连丁立和朱魭的性命都很危险啊。”
李玮心中暗凛脸上的笑容有些僵硬。
送走了李玮李弘急书大鸿胪袁耀来大将军府一晤。
袁耀接到书信后大喜急忙驱车而来。他等这封书信等了十几天总算等到了。
第二卷乱世豪雄篇第十一章长河落日第十节
大鸿胪袁耀向大将军表达了颖、汝士人的感激之情。
此次如果不是大将军主动放弃大司马一职长公主和朝廷不会同意大将军审理此案。大将军放弃了大司马的官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等同于向长公主和朝廷交还了部分兵权满足了他们的愿望。
大将军为了缓和朝堂上的激烈矛盾为了确保中兴大业基石的稳固断然决定以手中的权力换取对颖、汝士人的保护这种胸襟和气度不但让颖、汝士人感激涕零也让朝中大臣们为之折服。
袁耀说了一大堆感激的话李弘一笑置之十分担忧地说道此案最头痛的地方就是没有证据证明荀彧和辛评等人见面仅仅是为了叙旧。相反如果要证明荀彧、辛评等人聚在一起是蓄意谋刺天子倒很容易随便臆想编造几个证据再强迫他们画押就行了。
袁耀当然知道任何案子只要沾上谋逆就算是假的冤枉的也会在各方势力的有意推动下变成真的。这是打击异己的最好机会不死人根本解决不了问题。一般来说主审这种案子的官吏即使有心想查明事实但面对天子和各种权势的重压面对自己的生命和前途最后也只能违背良心。毕竟杀人比保人的利益更大这其中的利弊谁都会权衡。
现在大将军就面临这种艰难处境虽然他不惜一切代价拿到了主审权但他要想翻案要想保住荀彧、辛评等人的性命要想保护颖、汝士人的权势难度非常大。
袁耀没有说话他静静地听着。大将军既然约见自己那一定有了解决之策。
“我们没有真实而又详尽的证据可以证明此案是个冤案那么就算我竭尽全力拖延审讯的时间最后的结局还是一样。”李弘摇摇头低声说道“这也是长公主和朝廷答应我的要求同意我主审此案的原因他们知道我无法找到证据无法替荀彧、辛评等人洗脱罪名。”
“现在我唯一有利的条件就是时间。我有足够的时间寻找证据。”
袁耀觉得李弘这句话很荒谬。荀彧和辛评等人身份特殊本身就具有谋逆的可能他们聚在一起就算一句话不说也可以推断他们有刺杀天子的阴谋。这根本不可能找到证据。“
袁耀脸上的沮丧表情落在了李弘的眼里。李弘遗憾地摇了摇头“我和你父亲还没有相识的时候你父亲就已经准备杀我了。我们之间的交情就是从那一刻开始的。你和你父亲相比有天壤之别。有时我常常想你是公路兄(袁术)的儿子吗?”
袁耀心里一颤神情惶恐低着头不敢说话。
“这是一件冤案有人故意设下了陷阱表面上看这是对付你们但实际上……”李弘拖长声调低声问道“你说这是谁设下的陷阱。”
“我觉得是李玮大人。”袁耀直言不讳地说道。
“是不是朝堂上的人都这么想?”
袁耀毫不犹豫地点点头脸露愤怒之色。
“这个陷阱好厉害先打击颖、汝士人让李玮大人成为众矢之的然后再联合所有的人围攻李玮大人。待李玮大人倒了我大概离死也就不远了。”李弘笑道“好计好厉害的连环计为了杀我竟然殚精竭虑设下如此妙计骗过了朝堂上所有的人。”
袁耀头一晕蓦然想到什么脸色骤变。
今日朝堂危局是蔡邕大人最先挑起的他先打击了许劭然后又打击了杨彪接着又打击了李玮。此刻朝堂上已经形成了以蔡邕为的青兖士人独自对抗以杨彪为的关洛士人以许劭、荀攸为的颖汝士人和以李玮为的北疆士人三大权势的格局。
以一对三丞相大人显然不是对手而李玮也不会糊涂到在这种占据明显优势的情况下还蓄意挑起自己和关洛、颖汝士人的之间矛盾自毁阵脚。也就是说这件事不是李玮干的而是丞相大人和青兖士人精心策划的目的是破坏北疆士人和关洛、颖汝士人之间的联合然后借助谋逆大案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摧毁颖汝士人挑起关洛、颖汝士人对李玮等北疆士人的仇恨然后联合关洛、颖汝士人围攻李玮。正如李弘刚才说的李玮倒了北疆系势力大减李弘将来在朝堂上的日子也就很难过了。
那日杨彪曾告诉自己丞相大人是长公主的老师而很多青兖籍的大臣都是长公主的人。换一句话说长公主可能一直在有预谋有步骤地利用丞相和青兖士人的力量挑起朝堂内斗削弱朝堂各方的权势继而打击李弘和李玮的实力把权柄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上。丞相大人和青兖士人的背后有吕布和赵云两位大将即使李弘倒了军队也还能控制而李玮倒了北疆士人中还有晋阳王家和冀州崔家可以拉拢这大概也是长公主选择丞相大人和青兖士人作为自己的力量打击对手和控制权柄的重要原因。
如果今日朝堂危局的背后操控者是长公主那形势就完全不一样了。
袁耀连打几个寒战冷汗“唰”地就出来了。
“现在你明白了?”李弘面如止水平静地问道。
袁耀点了点头。
“他们本来要成功了但我退了一步抢到了扭转局势的时间。”李弘挥了挥手“我只能帮你们这么多剩下的事要靠你们自己去解决了。”
袁耀晕头晕脑地走出了大将军府。
望着袁耀惊慌的背影李弘嘴角露出一丝冷笑转身向书房走去。
“你没把袁大人吓坏吧?”鲜于辅看到李弘走进来笑着问道。
“要想帮助仲渊(李玮)入主丞相府先就要消除仲渊和关洛、颖汝士人之间的矛盾。”李弘说道“如果他们不联手不能齐心协力就不能打击青兖士人也就不能迫使丞相大人引咎辞职。我说过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需要违背良心做点事。”
“如果仲渊看穿了我们的意图极力按捺住自己的冲动暂时不去做丞相继续维持目前的局面怎么办?”鲜于辅担心地问道“刚才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仲渊很聪明他肯定要考虑自己做了丞相后朝堂格局的变化如果形势的展对他不利他未必会像我们预想的那样把丞相大人和所有有资格做丞相的大臣都赶出朝堂。”
“朝堂上的主动权现在控制在我手上。我要他做丞相他就得做丞相跑都跑不掉。”李弘笑道。
鲜于辅看了看李弘轻轻叹了口气“希望我们能控制局势否则朝堂上极有可能混乱不堪。丞相大人不会出事吧?”
“不会。”李弘坐到席上轻松说道“我手中抓着颖、汝士人的性命如果他们失控我就把刀举起来吓吓他们。”
两人相视而笑。
当天晚上袁耀找了个借口把光禄大夫钟繇、太常丞袁涣、大司马府长史陈卫请到了府内。
袁耀把今天大将军的话对三人说了一遍询问对策。
“文欣你一直在徐荣大人身边可曾听他说过什么?”
陈卫摇摇头“你都不知道我就更不知道了。这类事情一般只有公卿大臣们才知道而且他们不会随便说更不会和我们这些下属商议。我觉得大将军这番话内含玄机不能全信但也不能不信。”
“大将军的意思很明显要我们和李玮大人联手对付丞相重击青兖籍大吏。”袁涣说道“有些话大将军不好明说但事实是如果要翻案洗脱辛评、荀谌等人的罪名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再造一个冤案把谋刺天子的罪名推到别人头上。”
屋内霎时一片死寂。袁耀和陈卫惊骇地望着袁涣。钟繇若有所思沉默不语。
“你是说……丞相?”袁耀虽然也有这个念头但当他从袁涣的嘴里听到这句话的时候还是觉得极度的惶恐和不安。
“李玮凭什么帮我们?难道这件事真是丞相所为故意陷害李玮?”陈卫迟疑良久摇摇头“这件事肯定是李玮干的不会错。你们想想京兆尹余鹏抓人的时候大将军和丞相都在栎阳谁都不知道天子和长公主已经接受了大将军的建议无限期推迟三雍建设。那个时候朝堂各方正在为年初的明堂制度大辩论而摩拳擦掌当时是经学派系之争。”
“文欣说的对。”钟繇说道“最初丞相大人对付太傅杨彪、太常许劭和大司农李玮纯粹是为了三雍一事。当时朝堂各方正陷在经学对战之中北疆、青兖、关洛和颖汝四地的士人还没有生权势之争。等到天子下旨推迟三雍建设后朝堂上的这场争斗才突然调转了方向变成了各地士人的权势之争。大将军在误导我们他想推倒丞相。”
如果丞相倒了有机会坐上丞相位置的大臣很多。先就是宗室大臣刘和其次是关洛士人中的杨彪、杨奇兄弟颖汝士人中的荀攸、许劭青兖士人中的张邈、孔融相反北疆士人中却一个也没有。但现在的问题是颖汝士人和关洛士人要为辛评等人翻案他们要联手对付青兖士人也就是说张邈和孔融有可能和杨彪、杨奇、荀攸、许劭四位大臣一样因为家族内部有人违反了律法受到了牵连而失去争夺丞相之位的机会。
那么有实力坐上丞相位置的只剩下御史大夫刘和一人。
“如果刘和大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能出任丞相那么……”袁涣的目光从钟繇、袁耀、陈卫三人的脸上一一扫过“那就是大司农李玮了。”
四个人骇然心惊。
“如此说来大将军的话可能是真的。”钟繇指指袁涣和陈卫说道“我们三个人到北疆这么多年对长公主还是很了解的。从新政的制定和实施开始长公主就在不同的时期利用不同的力量夺取和控制权柄。短短几年内朝廷连续修改三次官制每一次官制的修改她都夺回了一部分权力。去年官制的修改甚至直接导致北疆系分裂由此可见长公主的手段。”
“这次朝廷危机爆的原因如果和大将军的推测一样那么三雍之争、经学之争可能就是长公主蓄意制造出来的。等到朝堂各方打起来了她再以稳定朝廷为借口下旨推迟三雍建设朝堂争斗的方向随即转为士人之间的权势之争。”
“现在大将军迫于形势交出了部分兵权丞相大人的地位也岌岌可危如果再让李玮入主丞村府内外朝就全在她的掌控之中。即便是大将军也难以和她正面抗衡。如此一来小天子将来要想主政难如登天啊。”
“那李玮岂不是一代权臣?”袁耀难以置信地摇摇头“到底是丞相陷害我们还是李玮陷害我们?”
“这已经不重要了。”袁涣苦笑道“丞相也罢李玮也罢失去了大将军的支持照样可以在朝堂上立足但失去了长公主的支持那就是死路一条。三雍之争是丞相最失策的地方这直接导致长公主放弃了对他的支持转而扶持李玮打算让他入主丞相府。李玮虽然权势很大但他这个权势是长公主给的尤其是他失去大将军的支持后他更要牢牢依靠长公主了。李玮对长公主言听计从而长公主则依靠他控制内外两朝随着时间的流逝长公主的权柄越来越牢固将来……”
“将来吕后干政的历史可能重现于朝堂。”陈卫小声嘀咕了一句。
四个人商量了一夜没有想出任何办法阻止这种形势的展。目前颖汝士人要自保要救出辛评、荀谌等人同时中原急需稳定也迫切需要救出荀彧因此现在和李玮握手言和联手对抗丞相和青兖势力是当务之急。
不过他们拿出了一个可以长久有效地遏制长公主把持权柄的办法那就是坚决支持大将军设法离间、分裂长公主和李玮的关系尽力保持朝堂上的权力制衡。
大将军正在竭力扶持小天子为小天子将来主政打基础此时此刻无论如何都要和关洛士人一起坚决站在大将军一边和北疆武人鼎力合作。武力是解决朝堂问题的最后武器如果朝堂上出现了类似“吕后干政”这种事并且已经危及到了社稷的安全大将军有可能出手。毕竟当年他曾带着十万大军南下威胁洛阳他什么事都敢干。长公主虽然非常厉害但她最大的弱点就是至今没能控制军队。
李玮做了丞相权力大了同时又控制着内外朝难免不会引起长公主的忌惮。此时只要抓住机会设法挑起双方之间的矛盾离间双方让双方反目成仇到时李玮就死定了。从这一点考虑现在可以大力支持李玮直到把他送上乱坟岗为止。
天亮之后四个人匆匆分手各做各的事。
袁涣借口向许劭禀报政务拜会许劭去了。陈卫借口大司马府有事和太尉协商到荀攸府上去了。
袁耀匆匆赶到太傅府上向杨彪禀报详情寻求帮助。
钟繇则去拜会大司农李玮双方言谈甚欢。钟繇告辞离开时李玮笑着说我听说郗虑大人是位孝子腊月二十八是他母亲的寿辰每年到了这一天他都要在家陪伴老母。即使远在千里之外求学的时候他也风雨无阻几十年如此不容易啊。
腊月二十八太常丞袁涣拜会治书御史郗虑并送了一封重礼为他母亲贺寿。郗虑为人低调除了李玮、崔琰、赵松等极少数大臣外没人知道今天是他母亲寿辰。郗虑很感动。第二天郗虑回拜并送给袁涣一份“薄礼”作为回谢。
当天晚上袁涣派人把这份“薄礼”转赠给了袁耀。袁耀又连夜转赠给了大将军。
大将军看完之后勃然大怒拍案而起。“大汉有这种祸国殃民的官吏岂能不亡?”
主薄蒋济被连夜召见。
这是一份陈留济阳县令写给朝廷的弹劾奏章而弹劾的对象就是陈留太守张。奏章中说张在洛阳大战期间利用军需囤积于本郡的机会伙同自己的三个兄弟擅自挪用军需从事买卖土地等不法勾当从中牟职暴利。这位县令还怀疑张和他的兄弟们利用一些商贾和叛军秘密来往贩卖粮食军械等违禁物资。
这份弹劾奏章去年就送到了长安当时朝廷诸府正在搬迁比较混乱。然后这份奏章就莫名其妙地消失了。这位上奏的县令据说在今年年初的时候被刺杀了这位县令的十几位下属也先后死去。时任兖州刺史的丁立闻讯后亲自到济阳县去了一趟听到了一点传闻于是他书告陈好请他在御史台仔细查查。陈好没查到告诉了郗虑。这份奏章郗虑看过是他亲手递给刘和的他马上就想了起来但此事牵扯到刘和和张邈两位公卿大臣他一个治书御史哪敢没事找事于是此事就不了了之了。
现在摆在李弘案几上的这份奏章是郗虑根据自己的记忆写出来的。他有过目不忘的本事这次派上用场了。
“你即刻赶到兖州和张辽大人秘密调查。”李弘怒声说道“此事可能牵扯到军中将领你要小心一点不要泄漏了机密。”
蒋济躬身领命。
“我给你一个月时间。一个月内你务必把问题查清楚。”李弘写了一道手令给他“如果碰到紧急情况需要动用军队你拿这道手令向荥阳的诛虏将军雷重大人调兵。”
蒋济连夜离开长安城急赴兖州。
新年转眼就到了。
正月初一大臣们云集栎阳宫参加新年大典。
天子下旨改年号为“元平”大赦天下。
大汉国元平元年(公元2o3年)正月。
正月十五百官齐聚栎阳宫参加新年的第一场朝议。
大鸿胪袁耀、光禄大夫钟繇、尚书令崔琰联名上奏要求修改《田律》。
三天后奏议被驳回。
正月十八丞相蔡邕、御史大夫刘和、廷尉张邈、太仆孔融联名上奏要求尽快把原兖州刺史丁立、原甘陵国相许混、原济阴郡太守朱魭押到京城受审以便尽快结案。
天子诏准。
正月二十日长公主召见大将军李弘催促他尽快审结谋刺天子案……李弘无奈回到长安城敷衍了事。
正月二十四日主薄蒋济回书李弘陈留郡太守张的势力太大调查严重受阻请大将军设法把张调离陈留郡。
二月初一大司马徐荣、代行太尉事的光禄勋张燕、大将军李弘、左车骑将军鲜于辅联名上奏天子考虑到颖川郡处在荆州和豫州的两面夹攻之中军政分开不便于阻敌建议由骁骑将军王当督领颖川军政召回颖川郡太守韩铭。
丞相蔡邕等大臣对此议持否定态度。
长公主和凤凰池的大臣们商议。中书监陈群说还是召回韩铭为好因为据说韩铭和王当等人关系处得不好容易误事。他建议让陈留郡太守张到颖川任职让兖州刺史张辽暂时兼领陈留郡太守。如果今年叛军攻打颖川就让王当将军兼领太守再让张大人回陈留郡这样可以两不得罪。
长公主下旨召回颖川郡太守韩铭让张出任颖川郡太守一职陈留郡太守暂时由张辽兼领。
二月初八长公主再次下诏催促大将军。如果此案迟迟不能审结我将亲自主审。
大将军心急火燎再催蒋济秘密抓捕张的三个兄弟抄查他们的宅院先拿到贪赃枉法的证据。出了事我负责。
二月初十丞相蔡邕等大臣联名上奏弹劾大将军认为他故意拖延审案时间有袒护罪囚之嫌恳请长公主亲自主审。
二月十二日长公主亲临长央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