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赐。
提拔。
王徵,徐光启面色大喜。
以前,他们极力向朝廷建议重视火器,发展火器,朝廷采纳他们的建议,亦投入人力物力财力。
然而,半年投入远不及现在半月投入。
现在他们高兴并非俸禄提升,皆因皇帝重视铳炮,将其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地步。
王徵出言说:“陛下,食君之禄分君之忧,无需提高百官,匠人俸禄,工部依然按时准点完成后勤交代。”
徐光启欲出声时,朱由校粗暴的打断,不容置疑说:“朕用人,功必赏,过必罚。相较建奴掠夺钱粮,边军被杀,朝廷白白损失钱粮,朕更愿意将银钱用在研发官吏,匠人,战场上,兵勇依仗火器杀敌。”
闻言,百官深以为然,与其让建奴掠夺,不如鼓励官吏,匠人研发会火器,有了厉害的火器,来去之间,最终是朝廷赚了。
诸事尘埃落定,朱由校目光转向温体仁,嘱咐说:“温体仁,后勤粮草准备的怎样?”
温体仁疾步出列,恭敬说:“禀陛下,粮草充足,三成粮仓放置于宣府,随时运送到大宁行都司。”
朱由校大喜,夸赞道:“好,前线战斗打响,朕决定移步宣府,亲自指挥前线战斗。”
他身为皇帝,不愿过多插手前线战事,希望前线将领任意发挥。然而,他亲自担任大宁行都司都督。
建奴来袭,焉能惧之。
啊!
百官大骇。
皇帝越来越狂野,大战爆发,亲赴前线,就差御驾亲征。
徐光启急声说:“陛下,前线危险,您身为一国之君焉能以身犯险,何况李阁老伤势未愈,朝廷需要陛下主持大局,望陛下三思。”
孙承宗不假思索说:“陛下,国事为重,若陛下担心前线战事,臣愿亲赴大宁行都司。”
顷刻,杨肇基,朱童蒙,李邦华,吴牲,朱大典等官吏纷纷劝说。
全以国事为由,不支持朱由校亲赴前线,以身犯险。
一副朱由校前往宣府,必然有去无回的样子。
朱由校无可奈何,视线转向杨肇基吩咐:“杨卿,你与王家桢亲赴大宁行都司,统帅三支新军,亲自部署指挥战斗。”
满桂,赵率教乃悍将,却非良将,有点有勇无谋,郑崇俭,洪承畴,贺人龙,刘芳亮,马科,缺乏经验尚未成长起来,所以,需要名善战老将坐镇。
杨肇基打过山东起义军,打过蒙古,打过建奴,统统全胜,值得委以重任,希望杨肇基能给自己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