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受伤的兵勇,将他们暗自在代王府医治,兵部,户部务必提供充足钱粮,药物,做好安抚,对于为国战死的兵勇,必须做好军饷,抚恤金发放,即其子嗣,妻女的抚养。
为避免有官吏从中作梗,贪墨兵勇抚恤,冒功兵勇子嗣,妻女,都察院御史,大理寺,反贪局,锦衣卫监督,谁贪墨,谁阳奉阴违,轻视怠慢兵勇,御史监督,锦衣卫抓人,大理寺,反贪局审讯。”
“另外,传旨山西官吏,以后山西兴建产业,优先安排受伤退伍的兵勇,战死兵勇家里的适龄青年。”
孙承宗,苏茂相,阮大钺等大为震惊,让伤兵在代王府养伤,皇帝亲自交代兵勇抚恤,乍看在预料之外,细想又在情理之中,齐刷刷恭敬领命。
朱由校准备翻过这章时,突然顿了顿询问:“孙卿,军中军医数量几何,是否够全力救治兵勇?”
边军,京营崩溃,兵丁吃空饷者多,焉能指望军医充足。
孙承宗快言快语说:“禀陛下,军中军医数量有限,臣收到前线战报已经在京城,山陕,两河重金招募大夫,急速前往山西救治兵勇。”
朱由校不假思索说:“军医对军队至关重要,慢一刻,兴许折损数名兵勇,刘若愚速派太医院七成御医北上,竭尽所能救治兵勇。
为防止重蹈覆辙,各地缺少大夫,王爱卿,朕计划花费重金在各省建医学堂,高价聘请德高望重的大夫教学,每个学堂至少容纳五百学子,尽快为朝廷培养一批医学人才,工部诸卿辛苦了。”
“同时,朝廷将重点在京城建设三家医学堂,徐卿,你素来和传教士关系密切,下朝去找汤若望,邓玉函等,告诉传教士凡是西方诸国愿意远渡重洋来大明的西医等各类人才,朝廷花费重金聘请。”
朝廷需要大夫,需要大量大夫,现在要快速填充进军队,还要应付将来数载出现的鼠疫,天花。
既然朝廷有钱,有充分的时间去做,自然要未雨绸缪,提前培养各类人才,以免将来遇事被打的措手不及。
不等王徵,徐光启领命,苏茂相挺身而出阻挠:“陛下,自古来没有医学堂,郎中学艺全靠追随师父熬资历,突然设医学堂是否过于激进?
闻言,朱由校微怒:“苏爱卿,就问一句大明郎中多吗,够吗,沿途所见所闻忘了吗?”
这...这...
苏茂相犹犹豫豫。
与皇帝视察天津,沿途常见因病致贫,因病致死的百姓。
可是...可是...这都要花钱啊。
不能因为搞到钱了,就这么挥霍无度。
最近皇帝派遣官吏奔赴各地视察,来年兴修水利,路桥,作坊,书院,突击花钱,又要修建医学堂,断不能让户部再回到财政拮据的时代。
这时,兵部尚书出言支持:“陛下,臣认为该修建医学堂,今后朝廷训练一名兵勇花费不少钱,重伤或战死,还有百两或两百两抚恤金,若有大量军医救治,既能挽救兵勇性命,还能为朝廷节省不少开支。”
朱由校态度强硬,后世对中药抱有成见,这时代大量中药是要出口的,能提高百姓收入:“医学堂肯定要建,为提高百姓收入可以鼓励百姓在犄角旮旯的地方种植药物。”
苏茂相神色郁闷,奈何他要顾全大局,何况修建医学堂,关乎兵勇性命安危,他继续反驳容易得罪兵部,得罪前线将士。
乾清宫恢复安静,朱由校把话题转移到军事上,道出自己在天津临时的安排:“诸卿,首战大捷,然而战事尚未尘埃落定,我等君臣需戒骄戒躁,诸卿都说说对此战的看法和接下来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