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阉党清流(2 / 2)

鉴于崔呈秀遭贬,皇极殿出奇安静,百官不敢冒然进言。

朱由校扫了眼百官,放眼望去后世出名的能臣干吏均不在列,无奈当场点名,目光转向兵部侍郎阎鸣泰:“阎鸣泰,你来说说。”

阎鸣泰心里打退堂鼓,赏赐擢升没我,问计解惑找我?

他实无才略,专事谄谀,每陈边事,必颂功德,欠缺治理地方的经验。

奈何难以推脱,迈步出列,含糊其辞说:“陛下,臣以为当选知兵善战之人前往陕西,领关中各卫所平叛,另外,向秦王府传旨,令其迅速赈灾。”

“哼。”

“退下。”

朱由校不耐烦的挥手,他不想听冠冕堂皇,似是而非的建议,视线再度扫视百官,目之所及,百官纷纷垂首。

可恶。

偌大朝堂,没人替他出谋划策吗?

气氛尴尬中,魏忠贤糯糯出声,瞥了眼武将行列的将领,进言道:“皇爷,朱童蒙近期由陕赴京,熟悉陕地状况,老奴相信朱大人能为陛下解惑。”

朱由校好似沙漠中饥渴的赶路人,终于遇到一汪清泉。

朱童蒙。

阉党内的清流。

不光勇,还很直。

阉党罕有的知兵善战官吏。

他曾经为熊廷弼说情,救对方于危难,却成为东林官吏的眼中钉肉中刺,遭受他们狂轰滥炸的弹劾,不幸被贬出京。

幸好金子放到那里都发光。

朱童蒙抵达延绥镇,裁汰老弱残兵,催收被侵占的军屯,精简鼓励,打造出一支大明国防精锐:榆林精兵。

前阵子,朱童蒙领兵在延绥镇作战,砍敌方王子头颅,重挫敌军,取得榆林大捷,恰巧回京复命。

“朱童蒙何在?”

“臣朱童蒙参见陛下。”

武将行列,一名身形魁梧,面色沧桑的将领出列,走到殿中央执笏行礼。

朱由校目光如炬,露出几分欣赏之色:“爱卿,王二起义,你有何良策?”

朱童蒙略显意外,言语谨慎的说:“启禀陛下,微臣巡抚延绥,还算了解陕西情况,延绥镇防区东至黄河,西至定边营,多是沙漠地带,五谷不生,敌情复杂,加之粮饷不足,军心不稳,很容易受人鼓动。”

“今起义由旱情引起,当地官吏不作为导致起义扩大,然而,陕西不光渭北旱情严重,北至榆林,南至关中,均有旱情肆虐,百姓穷且疲,星星之火可燎原。”

“故而,臣认为朝廷出巨资,多筹粮,救民于水火。另外,派遣精兵良将以铁血手段平叛,以免起义扩大,危及西北重镇。”

朱由校侧耳聆听,频频点头,好似学生听大佬讲课,恨不得掏出笔记本做笔记。

朱童蒙的话说到他心坎上了,是该出巨资,多筹粮,派精兵,剿抚并行。

历史上,崇祯任命杨鹤为三边总督,推行剿抚并行的策略,非但没有平息叛乱,反而让起义越来越声势浩大,最终尾大难除。

无它。

钱不够。

粮不够。

朝廷不重视。

崇祯二年,起义军从王二时代,进阶到王嘉胤,高迎祥时代。

席卷数府,涉及数十万的起义,崇祯仿佛视作儿戏,仅拨给杨鹤十几万钱粮。

既要剿,又要抚,还要救济百姓。

一文钱,恨不得让杨鹤当成百两银子花。

钱粮耗尽,剿抚计划自然破产。

前车之鉴,历历在目,他不能重蹈覆辙。

朱由校扶着龙案,语气平和说:“爱卿,说说具体该怎么做?”

朱童蒙不假思索汇报:“陛下,安抚百姓,肯定花巨资赈济百姓,李阁老,李次辅比微臣更擅长,臣单单说说军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