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禁心生感叹,如果扁鹊医派没有失传,中国医学的作用将会更早发扬光大,以酒入药不仅仅是扁鹊医派的个性,更是一种科学精神的体现。
他们二人越说越投机,说干就干,立即采取黄花蒿干燥、粉碎,用汉酒进行低温浸泡。
俱酒紧张地守在白酒浸泡的大缸面前,他一个外行,根本不懂得什么反应的温度、酒精的度数、浸泡时长以及溶剂剂量之类的参数,这就是一次在战国时代、莽撞的尝试。
在那清澈而冷静的酒液深处,青蒿的细微粉末正在与酒精悄然发生着一场奇妙的化学反应。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微小颗粒,仿佛被赋予了生命一般,开始积极活跃起来,来回地穿梭起来,不停地交换起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青蒿中的有效成分逐渐分离出来,这一过程如此的低调和神秘。
历史在此刻悄悄地改写,中药的炮制术与西药的萃取术模糊了界限,开始了一场神奇的冒险之旅。
当这些青蒿溶液经过过滤、蒸发之后,俱酒和子术得到了一汪褐色的溶液,显然看不出有什么神奇的功效。
俱酒绞尽脑汁也想不起来后续的提取过程,或许当时的纪录片只是注重中药在青蒿素制取过程中的作用,并没有清楚地将整个反应过程都说明,毕竟纪录片不是教学片。
大概率是经过进一步的过滤和蒸发,最终得到结晶体。但在没有科学仪器的古代,实现起来要困难得多。
半夜时分,屋中已经有些寒冷,俱酒和子明还在皱着眉头苦思冥想。几个侍卫搬着木炭进屋,为他们生了一个火盆取暖。
“当啷”一声,一根木炭掉到地上,滚到了俱酒的身边。
木炭?活性炭!差不多,差不多。
俱酒立即兴奋起来,命人将木炭捣碎成颗粒状,将取得的青蒿溶液经过这些炭粒进一步澄清、过滤,得到更纯化的溶液。
进行到这一步,俱酒都有些累了,他觉得能制取到这些浓缩液,已经很不简单了。
一小杯浓缩液中,不知道含有多少青蒿的有效成分,能够成倍地提高治疗效果。
如果没有这个过程,病人要吃几吨青蒿也不一定能达到相应的药效。
回归巴蜀的时间不能再拖了,俱酒交代子明,一定要慎重使用这些药液,先从动物试验起,一点一点尝试剂量,最后再临床应用,观察疗效。最终形成一整套的治疗方法。
子明通过与俱酒的试验,脑洞大开,比自己在扁鹊堂学的十几年还要震撼,于是一一答应,然后送俱酒离开。
采采公主因为有身孕在身,且越国刚刚安定,俱酒让他继续坐镇吴城,暂时不必西进,采采公主洒泪而别。
俱酒登上楼船,率领聂政、飞鸟夭准备西进。船只刚欲开动,就听见有人扯着嗓子大叫:“王上,成了!成了,王上!”
俱酒定睛一看,却是子明纵马狂奔而到,心头大喜,立即命人停船,速速接子明上船。
子明跑上船来,颤巍巍地打开手中一个玉瓶,从中倒出了些许黄白色的结晶状粉末,一脸惊喜地望着俱酒。
俱酒也是惊喜欲狂,他急切地问道:“以何法得此?”
子明一脸认真地回答道:“臣不知!其自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