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公客气。”
旁边的朱元璋也哈哈大笑道:
“善长啊,别跟这小子客气,你是他的老师来着。”
“来来来,尝尝这茶,这是咱妹子去年冬天刚炒的, 一般人来咱都不舍得给他 喝。”
李善长眼睛一亮,连连赞叹道:
“皇后娘娘炒的茶,老臣可有年头没喝到了。”
“今天承蒙上位体恤。”
“老臣就尝尝30。”
此言一出,这个老人的身份也便昭然若揭。
正是开国六公之一的文官之首李善长。
也只有李善长,才能够在朱元璋和朱标的面前如此的随意。
而在品了几口茶后,三个人天南海北的寒暄着。
但是朱元璋和朱标,却是时不时的,若有所思的看向李善长。
这位大明朝的第一位宰相,退下来已经快十年了。
一直都在老家和金陵两边养老,突出的就是一个无事一身轻,有子万事足的老 年生活。
就连元日宴的时候,都不怎么开口发言。
而今天却是突然进宫,不得不让父子二人多留几个心眼子。
果不其然。
当几个人从当年开国的艰辛说到现在的平安之后,眼瞅着马上就要展望未来的 盛世。
李善长终于笑着开口了。
“上位,老臣这一次来也没有别的什么事,只是听说最近金陵城里闹得不像 话。”
“这两天的金陵城乡试,似乎总是有不少波折,而且听说在这其中好像有一位朝 廷勋贵牵扯极深。”
说到这里,李善长呵呵一笑。
“这一件事本不该有老臣插嘴。”
“只不过朝廷抡才大典非同小可老臣害怕上位和太子殿下,平时日理万机。”
“可能有些许的疏漏,所以舔着这张老脸来禀报一二。”
“还请上位和太子殿下,休要怪老臣逾越。”
说着李善长站起身来,吃力的拄着拐杖向着两人行礼。
朱标慌忙上去搀扶。
李善长可是当年的太子少师,名义上是他的师傅。
他可受不起李善长的礼。
而朱元璋的眼神当中也是闪过一抹异色,但是表面上却丝毫不减,只是呵呵一 笑,故作大气的说道。
“李先生,这说的哪里话。”
“这天下是咱们当时一起打下来的,你能够注意到金陵城当中的风吹草动,咱应 该感谢你才是。”
“不过咱确实不知道,这次的乡试出了什么问题。
之前郭桓陷入到了购买试题的事情当中,但是后面证明也就不过是个误会。”
“莫非还有什么事情?”
朱元璋笑眯眯的说着,但是说出的这番话语里,却隐藏着相当的恶意。
在听到这番话后,就连朱标也不自觉的打了个哆嗦。
这一二年来,父皇是越来越多疑,也不知道是为什么。
然而李善长可能是离开中枢太久了,或者说他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中书省丞
相。
对于皇帝的心思,揣摩的并不通透。
居然没有听出来朱元璋言语当中的恶意,笑呵呵的摸了摸自己花白的胡子。老 神在在地说道:
“如果是平常的事情,老臣不过一笑置之,但是听说这一次涉及到了元日里新封 的那一位定远伯,老臣觉得还是要让上位知道的好。”
“毕竟一位朝廷勋爵涉及到这等事情当中,着实是不像话。”
朱标的脸色越发的怪异。
按理来说,窦澈和郭桓这个层次的斗争,是涉及不到早已经退休营养的李善长 的。
但是李善长偏偏就来了,而且很明显李善长并不知道这其中真正的弯弯绕,话 里话外还是给窦澈上了眼药。
这就很是令人匪夷所思了。
心念电闪之间,朱标的脸上并没有流露出任何的情绪波动,而是就像刚刚知道 这件事情一样,恰到好处的露出了一丝惊讶,随后追问道:
“韩国公,这件事我倒是第一次听说,究竟是怎么回事?”
“这种小事,怎么劳烦到您亲自跑一趟?”
李善长呵呵一笑。
“太子殿下严重了,老臣不知道便罢,知道了定然不能够置身事外。”
“毕竟一位朝廷勋爵。如果真的涉及到科举舞弊,那么丢的可是朝廷的脸面。”
李善长信心满满的说着,丝毫也没觉得自己的这番边鼓敲的有多么的离谱。
那天郭桓让他在外面接应的时候,李善长甚至连点磕巴都没打,便答应了下 来。793
在李善长看来,这根本就不算是什么事情。
科举舞弊,不管放到哪里都是重罪。
所以看着朱标脸上那仿佛真的什么都不知道的白莲花表情,李善长又笑呵呵的 加了把火。
“太子殿下,如果此人真的涉及到科举舞弊,那么老臣的建议是必须要重惩!”
“毕竟这伤的可是朝廷的脸面,不能够等闲视之。”
朱标面带笑意的点点头。
“韩国公提点的事,若真是如此,孤绝对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涉案人员!”
而朱标如此坚决的表态,也让李善长眉开目笑,正当他想要继续说些什么之 时,却突然听到外面一阵沉闷的钟声响起。
当着钟声响起之时,在场的几人还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李善长甚至还惊讶的问道:
“时间过得这么快,这就已经是午时了?”
“不对!”
朱标站起身,转头看向乾清宫外。
果然,乾清宫大门忽地被推开。
一个太监跌跌撞撞的跑了过来,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用带着哭腔的声音大声禀 报道。
“皇上,太子爷,大事不好了!”
“皇宫外,乡试的考生们全部聚集在了宫门口,他们在敲登闻鼓!”.
“登闻鼓?”
朱元璋刷的站起了身,面容带怒:
“究竟怎么回事!”
“龙门还没打开,这些考生们为什么会出来?”
来报信的小太监把脑袋杵到地面上,半句话都不敢多说。
只是颤颤巍巍的,用双手举起了一张宣纸。
这一张宣纸上,写着的,正是这次乡试舞弊案的前因后果。
能跟着窦澈过来的,都是科举战场上的佼佼者。
想要写一份状纸,那简直就是手到擒来。
而朱元璋在接到这份状纸之后, 一看之下便气的是鼻孔冒烟。。
他万万没有想到,郭桓居然会如此胆大包天,竟然如此赤裸裸的,毫无忌惮的 用舞弊来诬陷他人。
虽然说朱元璋是想用这次科举来给窦澈找点麻烦,同样也是打压一下窦澈如日 中天的气势。
但是他却从来没有想过要把这次科举搞得乌烟瘴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