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关王大刀(1 / 2)

窦澈咧嘴微笑着回应,此刻他几乎耗尽了说话的力气。

然而徐增寿这个家伙仍在一旁絮絮叨叨,还不时瞟向旁边的点金槊。

“……不过师兄的到来也算是圆了父亲的一个心愿,他一直希望家中能有个继承他武学衣钵的人。”

“燕王姐夫虽强,但他并不喜好坐镇中军,更倾向于持刀冲锋陷阵于前线。”

“为此,父亲曾多次为此事生气。”

“师兄,你能不能跟父亲说说,明年北伐的时候带上我,让我也长长见识?”

看着徐增寿跃跃欲试的模样,窦澈笑了笑,轻声道:

“你还年轻得很,不如先在家安心修炼几年。”

“放心,将来有的是征战的机会。”

此时窦澈敏锐地察觉到,徐增寿的目光不时投向地面上的点金槊,遂疑惑地询问:

“我总在想,为何大家偏爱用刀而非马槊呢?”

“我记得曾听闻师父他们那些传奇故事,在老一辈中,除了耿公,不论是皇帝,还是师父和开平王,都是擅使马槊的吧?”

“我记得皇帝不是还将他的铁槊置于奉天殿龙椅之后,以彰显其武勇?”

“怎么到你们这一代,反而都改用刀了呢?”

面对窦澈的困惑,徐增寿无奈地苦笑一声……

“师兄,不是每个人都拥有你这样的天生神力。”

“我们选择用刀实乃出于无奈,因为一杆马槊,无论在重量还是技艺要求上,都远超马刀。”

“若无足够的天赋盲目练习,上了战场,只会害人害己。”

徐增寿摊开双手,补充道:

“不知为何,我们这一代兄弟中,似乎很少有人能驾驭马槊,只有常老三那个大力士,才能舞动常叔叔的铁槊。”

“别人最多也就拿短一些的枪械练练手感,目的不过是了解对手,待到战场上遭遇手持马槊的敌将时,不至于感到陌生。”\"

“按照父亲的说法,即便遇到如王保保那样的盖世名将,只要熟知对方武器的招式和进攻方式。”

“在生死交锋之际,至少能争取到一线生机。”

听着徐增寿的解释,窦澈深感触动。

“书到用时方恨少,武艺之道更是如此。”

一方面,习武所需的物资与财力远胜于读书;

另一方面,相较于需要死记硬背的读书而言,要在战场上依靠一刀一枪建功立业、名垂青史,所需天赋远超读书。

徐增寿身为徐达的第三个儿子,尚且因天赋有限而不得不退而求其次。

由此推及他人,可见一斑。

窦澈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回身看向徐增寿,提议道:

“增寿,既然如此,眼下正巧无事。”

“不如你披挂上阵,就在此处演示一番。”

“我也想见识一下真实的战场搏杀究竟如何。”

……

徐增寿点头答应,转身跑开,不久后便身穿精铁铠甲,牵着战马返回。

校场演武,本就是勋贵家族的固有习俗。

尤其在过年之时,家族子弟展示一年来的武功精进,更是理所当然之事。

只不过这一次,展示的对象由父亲变成了师兄而已。

“师兄,你看怎样?”

徐增寿身上的铠甲发出哗哗声响,跑到窦澈身旁期待着赞美。

窦澈满意地点点头,正准备说话。

这时,校场入口传来一阵洪亮的声音,突然响起。

“不错,三小子今年又蹿高不少。”

两人回头,只见徐达身着暗紫色官服,步伐稳健地走了过来。

来到两人跟前,徐达上下打量了一下徐增寿,表示赞赏地点点头。

他用力一拍徐增寿的肩膀,使得铠甲震动作响。

在徐增寿龇牙咧嘴的表情中,徐达抬起下巴问窦澈:

“窦小子,你今天站了多久?”

“三个时辰,爹,师兄站了整整三个时辰。”

窦澈还未答话,旁边的徐增寿已迫不及待地抢先回答。

听到这个数字,徐达猛然转头,满脸难以置信地审视窦澈。

“三个时辰?”

“你小子是人是仙?”

在窦澈翻白眼的无语表情中,徐达绕着窦澈转了几圈,嘴里连连称奇。

“真的有三个时辰?你们俩小子可别合伙骗我!”

边说边不由分说地抓住窦澈的手臂,

上下查看一番,又捏了捏窦澈仍然颤抖的肌肉,

心中仍有些不信。

初次拿起大槊,竟能站足三个时辰。

这还算正常人吗?

即便是被誉为“将不过李”的李存孝,

在其练武之初,恐怕也无法做到连续举槊三个时辰。

但在徐达心里,却悄然萌生出一丝期待。

“窦小子,再举一次让我瞧瞧。”

窦澈微微一笑,转身拿起插在地上的大槊。

经过一下午的磨合,原本沉重的大槊在他手中已不再那么生疏。

随着窦澈双手紧握尾部的破甲锥,双臂平举,

大槊在颤抖中斜指半空,

随着窦澈的呼吸起伏不定,仿佛一条游弋的苍龙。

“好!好!好!”

目睹此景,徐达满心欢喜。

他看向窦澈的眼神中充满了意外和欣慰。

正如俗话所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通过一个人练功的状态,完全可以判断其是否偷懒。

如今窦澈展现出来的状态,除因肌肉酸痛导致动作稍显扭曲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