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电影中的那个叫史丹地反派。之前的好莱坞电影中的反派,总是五大三粗满脸横肉的那种,没有任何的内涵。他在电影里面一出现,连孩子都知道他是坏蛋。但是这个史丹,却截然不同。某种程度上说,他是一个迷人的坏蛋,他可以喜欢贝多芬,他对音乐的了解设置比那些专业的人士更加深刻。他的神经质,他地固执,他地不羁,让人们对这个角色感到恐惧的同时。也会好不犹豫地爱上他!”“柯里昂先生为杀手电影创造了一个崭新地模式。这种多层次的模式改变了好莱坞杀手电影一贯地套路,必将对这种类型的电影产生极大的影响。”
“其次。《这个杀手不太冷》在挖掘人物心理方面的功力。实在是让人感叹。在好莱坞提到心理电影,估计人们最先想到的就是希区柯克。不过通过这部电影我们可以看到,柯里昂先生是个天次,他不久在其他电影领域的成就让人仰望,在这个领域依然可以让最优秀的导演都感到汗颜。”
“《这个杀手不太冷》整部电影都把电影镜头对准了每一个人物的内心深处,像是一面镜子,把他们的内心世界重现了出来,不管是莱昂还是史丹或是马婷达,他们的精神世界,如同是一滴水滴,折射出美妙的人声光芒。”
“而在这部电影里,我们可以看到人性的善与恶的对立,可以分析恋父情节,可以分析潜意识,可以分析人在极端的情况下心理的扭曲过程、孩子的成长和家庭环境的关系……我想不管是什么心理学家,在这里面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研究领域的东西。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电影,它是一部对社会展开批判的镜子!”
“《这个杀手不太冷》的成功是多方面的,除此之外,有些地方,可能是有些导演一辈子都无法达到的。”
约翰.福特在下面的文章里给予了《这个杀手不太冷》极高的评价。
他的评价,让《这个杀手不太冷》大放异彩。
作为好莱坞作著名的导演,也是我的好友之一,约翰.福特向来都被认为是最理解安德烈.柯里昂电影的人之一。
在分析了《这个杀手不太冷》成功的两大原因之后,他开始分析这部成功的众多细节。
“《这个杀手不太冷》最值得我们电影人关注的,可能就是柯里昂先生说的滤光镜的使用了。这个由梦工厂电影公司的摄影师黄宗沾明的镜片,构造和工作原理都十分的简单,可是挥的作用却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改写好莱坞电影!”
“我经常思考,对于一部电影来说,凸显其艺术性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这个问题可能会众说纷纭,但是我在阅读柯里昂先生的《长镜头论》的时候,现了他在这个问题上,和我有着相同的观点。”
“柯里昂先生说,对于一部电影来说,无论在拍摄的时候,还是在观众观赏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要注意电影的整体节奏,说到底,电影最终呈现的是一种情绪,观众在看完一部电影之后,能够记得的镜头,极少很少,留在他们心底的,完全是一种情绪上的搏动。”
“从这个意义上说,一部电影能不能够成功,能不能大动观众,就看这部电影能不能反映出一种迷人的情绪。而有什么办法能够完美地反应导演心目中的理想情绪呢。”
“在《这个杀手不太冷》中,滤光镜在情绪的展现上就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原本纷繁喧嚣的纽约,在鹅黄色的滤光镜下,变成了一个老旧的、浪漫的、忧郁的、让人心动地地方,而在表现电影人物性格、心理、行动地时候,滤光镜也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光线变得柔和起来,人物的表情变得越的细腻,明暗对比变得越的混沌。从而整体上创造了一种北洋地情绪。这种情绪。忧郁中带着一丝欢快,悲剧中带着一丝戏剧,灰暗中带着一丝光亮,可以让人笑着笑着落下泪来。”
“《这个杀手不太冷》创造了一种绝无仅有的杀手片的情绪,这种情绪如同清晨花园里面地花香。沁人心脾!”
“除了滤光镜的使用,不得不提的是演员的表演。整部电影的成功关键,完全落在了三个人的肩上。詹姆斯、亨弗莱.鲍嘉,还有那个只有十三四岁的瑞典女孩英格丽.褒曼。”
“詹姆斯的演技如何,我想任何一个好莱坞人都清楚,这个在好莱坞闯荡一生的人,他完全可以毫不费力地驾驭任何角色。在这部电影中,他扮演地那个大反派史丹,绝对可以成为好莱坞电影人物长廊中最经典地一个黑帮大反派形象!偏执、神经质、敏感、聪明、杀人如麻、有很高的艺术鉴赏力,他更像是一个艺术家而不是杀手,这。恐怕是大多数观众对这个人物地印象。丰满。丰满得让人们都能听到银幕上他地呼吸声!”
“作为梦工厂年轻演员中的三根顶梁柱之一,亨弗莱.鲍嘉地名声现在比不上加里.格兰特。也比不上约翰.韦恩。可这并不代表他的表演水平比不上这两个人,事实上。亨弗莱.鲍嘉将会成为好莱坞历史上最伟大的演员。在《这个杀手不太冷》中,亨弗莱.鲍嘉把自己原本就有些内敛、封闭、木纳的性格十分传神地融入到了莱昂这个角色中,有的时候,仅仅是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个小小的动作,就让这个人物活了起来。凭借着这个角色,我想亨弗莱.鲍嘉完全可以问鼎今年的哈维奖最佳男主角。”
“先前柯里昂先生宣布拍摄的时候,我看了一下梦工厂关于这部电影的演员名单。当我看到这部电影中启用一个只有十三四岁而且是从来没有演过电影的瑞典女孩担任女主角的时候,我就为我的老朋友柯里昂先生捏了一把汗。”
“而事实证明,柯里昂先生在挑选演员上面,无人能出其右。他总是能够挑出最适合演这部电影的人选,那么的合适,仿佛剧本一开始就是为这个演员而写的。”
“英格丽.褒曼,这个女孩让我响起了去年获得哈维奖最佳男主角的小多多,同样都是小孩,却同样那么让人赞叹。在电影中,褒曼的表演,让人彻底忘记了眼前的这个女孩只有十三四岁!”
在分析了《这个杀手不太冷》的诸多成功之处之后,约翰.福特把笔锋指向了希区柯克。
“对于希区柯克先生的这部电影,我同样十分的期待。在看完《这个杀手不太冷》之后,随即观看了希区柯克先生的新片。”
“如何评价这部电影呢。总体说来,这部影片是不很不错的影片。尤其是在故事的设置上。可以这么说,希区柯克先生的这部电影,如果和一般黑帮片、杀手片相比的话,绝对是不可多得的佳作,但是和梦工厂《这个杀手不太冷》相比,恐怕就要有所逊色了。”
“先,在影片的情节布局上。这方面向来都是希区柯克先生的专长,他的每一部电影在这上面都很有新意,这一次,也不例外。心理电影,或说是精神分析电影,是希区柯克先生最擅长的,也是他获得好莱坞电影人极大认同之处。《杀手》这部电影,在情节的布局上面,让人赞叹。”
“这部电影,前半部分没有过多的曲折情节,展现的几乎全是日常生活,但是在后半部分却突然让观众惊讶地现,原来卡里和加利根本不是两个人,而是同一个身体中的两个意识,这个转变把整部电影推向了*!”
“可以说,有关精神分裂的电影,好莱坞电影中极少出现,希区柯克先生的这个创意,如他所说,为好莱坞同类电影开辟了一条道路。但是我们必须要看到,希区柯克的这部电影,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德国的那部杰作《卡里加利博士》。已经公认为世界电影的经典之作。改编这部电影,自然能够有一个很高的起点,从这方面来说,希区柯克先生占另一个很大的便宜。”
“不过希区柯克先生似乎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凡是改编电影,或是受一部电影影响而拍摄出来地延伸之作,往往都会给自己竖立一道高大地障碍。这个障碍,对于希区柯克的《杀手》来说,就是《卡里加利博士》。可以说,在艺术上,《杀手》根本没有过这部杰作。”
在指出了希区柯克的《杀手》最大的一个缺陷之后,约翰.韦恩开始将《杀手》和《这个杀手不太冷》相互对比。
“在人物性格的塑造上,《这个杀手不太冷》是完美地,每个人都有丰富、多样的性格特征,希区柯克在《杀手中》也明显有这个想法。但是电影中表现的是一个人地两种意识。卡里的软弱、瘦小,加利的粗暴、强壮。这两种特征如果出现在一个人的身上。可能会很不错,但是分列在两个人的身上。一个人的两种意识身上,就使得每一个人物显得有些单薄。”
“在表演上,《这个杀手不太冷》的詹姆斯、亨弗莱.鲍嘉、英格丽.褒曼,他们的表演用炉火纯青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他们的表演风格,已经达到了演员地极致:含蓄、不动神色、没有过大地动作、只用一点点眼神或是一个很小的小动作就能完美演绎,而在《杀手》中,我们看到地却是歇斯底里地喊叫、冲撞、殴打等等等等,不是说这种表演风格不好,而是说范朋克和另外一个男主角的表演,有些过头了,他们在大喊大叫地同时,让人看到了表演下面的苍白。整部电影中,只有朱诺.简扮演的那个偷情妻子,让人满意。范朋克是不错的演员,但是这一次,他没有做到完美的表演。他自己也许要负责,但是身为导演的希区柯克先生,恐怕要负有更大的责任。”
“对于一部电影的成功,负有最主要责任的人,就是导演。《杀手》中,从始至终让人觉得有些急迫,有些骚动。想一想,这可能和整部电影的整体节奏有关系。”
“《这个杀手不太冷》的节奏,是舒缓的、沉稳的,是自然的、纯粹的,但是《杀手》的节奏,却在急躁中有着杂音。”
“在这部电影中,可以多少看清楚希区柯克先生一丝急功近利的心态,看样子,他还没有从先前的那次失败中获取足够的教训。”
“其实想一想,也在情理之中。毕竟这部电影,是和柯里昂先生对决,将好莱坞一分为二,受到全美观众注目。面对着这样的一部电影,希区柯克先生太希望赢得胜利了,所以他在电影中的那份渴望,几乎在每一个镜头中都有所反映。”
“我觉得,这似乎是希区柯克先生永远迈不过去的一个门槛。他太看重名利了。名利已经成为他身上的一个沉重的包袱。这个包袱可以催人奋进,但是同样可以把一个人拉下深渊。”
“《杀手》这一次如果不是被放在决斗的舞台上,希区柯克先生如果不是和柯里昂先生作对手,他的心态如果能够放平和一些,也许这部电影还有优秀得多。但是目前看来,希区柯克先生的这部电影和柯里昂先生的作品相差甚远。”
约翰.福特用一篇长文,系统地分析了《这个杀手不太冷》和《杀手》,并且对这两部电影进行了比较分析。
可以说,他的分析是十分人深省的,也深深地捏住了这两部电影的命脉。
在约翰.福特之后,还有很多好莱坞人纷纷表自己的意见。
西席.地密尔在他的文章《杀手电影的新*》中就十分兴奋地写道:“客观地说,好莱坞杀手电影在1929年展到了新的高峰。柯里昂先生和希区柯克先生的两部电影,建立了杀手电影的里程碑!”
“柯里昂先生的这部电影,如同一曲婉转的低沉但是不失灵动的弥撒曲,让人耳目一新的同时,禁不住地出由衷地赞叹。《这个杀手不太冷》建立地一系列的新的杀手美学的观念,和以往好莱坞的任何杀手电影不一样。它是迷人地,是多样性的。是含义丰富的。整部电影。丰满而醇厚。相比之下,希区柯克先生地电影,虽然也很不错,但是匠气显得重了一些,不那么自然。不那么无迹可求。”
“希区柯克先生是好莱坞顶尖导演之一,但是和柯里昂先生相比,他还是显得有些不太完美。不是说他没有水平,而是说希区柯克先生显然还没有达到那一种境界。《杀手》与《这个杀手不太冷》相比,就如同一个站在街头大喊大叫的青年学生和一个须皆白的老,牵着虽然是激荡的,但是缺乏后的深刻,也缺乏后的那份纯粹和自然。”
“我想这一次的决斗,证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柯里昂先生的电影,某种程度上说。反映另一种境界。这场决斗。其实就是境界的比较,而希区柯克先生。显然没有达到柯里昂先生地那种境界。那种举重就请地境界!”
紧跟在西席.地密尔之后,另外一个人的文章引起了我地注意。
如果说对于其他人我还是只是抱着一般看看地态度的话。那么这个人地文章就显得别有意味了。
这个人,正是卓别林。
照理说,身为和希区柯克同一个公司的卓别林,也许应该在某种程度上为希区柯克说一说好话,但是在他写的这篇文章中,我却没有看到多少这样的文字。
相反,卓别林似乎对希区柯克的这部电影不是那么看重。
“我必须说,安德烈.柯里昂的这部电影是杰作。与之相比,希区柯克先生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关于两部电影之间孰优孰劣,每个人可能都有不同的看法,角度也许互有不同,但是我觉得从一个细节就可以看出两之间的优劣。这个细节,就是音乐。”
“我对音乐不太懂,所以,我并不在意什么曲调、意义,我只看重音乐对心灵的震撼效果。众所周知,一部电影中,音乐对于烘托电影的气氛、刻画电影人物的性格至关重要,电影音乐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电影的感染力。”
“《这个杀手不太冷》的作曲是安德列阿.莫里康内和波特,这两个人,都是捧得过哈维奖最佳作曲的好莱坞最杰出的电影音乐人,这一次,两个人头一次合作,给观众呈现的音乐,是意大利音乐和美国百老汇音乐的完美融合。这种融合因为文化的关系,因为音乐风格的关系,擦出了绚烂的火花!”
“不管是《这个杀手不太冷》中那种低缓、音域的包涵神情的小提琴曲,还是热情奔放的美国百老汇舞曲,不管是带有典型维瓦尔第风格的单簧管乐曲,还是带有明显的西部风情的跳跃的套曲,都让整部电影时而欢快时而忧郁,充满的动感和诗意。”
“尤其不得不提的是《这个杀手不太冷》中出现的古典音乐,贝多芬的那《第九交响曲》。这音乐,早已因为里面充盈的那份热烈、那份对命运的抗争,那份对光明的无限的相反,感染了很多人。但是这部电影中,当《第九交响曲》响起的时候,画面上不是对生命的歌颂,而是死亡!是暴力,是流血!”
“当我在电影院看到这个镜头的时候,我一下子呆掉了,那一刻,我觉得好莱坞电影人也许不会有人过安德烈.柯里昂!没有一个人会想他这样使用古典音乐。如果说先前的那《马太受难曲》中的女声哼唱被他运用得出神入化完美地配合画面的意义从而完成了对影片意义的高度建构的话,那么这一次,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却完成了另外一条截然不同的风格的创立,那就是反讽!”
“暴力、枪杀、流血,给这样的镜头配乐,一般的好莱坞导演,绝对会使用一些节奏感强的或是阴郁的音乐。但是安德烈.柯里昂没有,他选择了原本充满了光明充满了自由充满了对生命渴求的《第九交响曲》,这样的乐曲,配合着在意义上截然相反地画面。产生了远远乎人们相像地意义。反讽!通过反讽。整部电影的思考和艺术性一下子上升到了一个全心的层次!”
雅文吧
“在看看希区柯克先生的《杀手》。整部电影中,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完整的乐曲,有地只是简单的短促的配乐。情节紧凑地时候,比如说凶杀的时候,就配上跳跃的鼓声。情节舒缓的时候,就配上没有任何特色的管乐,这样的配乐和《这个杀手不太冷》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电影是门综合艺术,它要求导演必须从全方面地制作自己的电影。因此,对于导演的要求是十分苛刻地。一个好地导演,必须心无旁骛地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在电影中,而不是关注得失。在这方面,希区柯克先生,无法达到柯里昂先生地那份纯粹。”
虽然卓别林在他地文章中,表面的语气是十分平缓地,但是谁都能看出来。他对希区柯克是十分不满的。
虽然他和希区柯克不对活的事情好莱坞人尽皆知。但是 一回,卓别林说的却是事实。
希区柯克对于他的这部电影。实在是太在意了。所以显得急功近利,一急功近利。电影的很多方面都无法进行推敲,所以也就显得粗糙了起来。
我不知道希区柯克看到卓别林的这篇文章会有怎样的表情,我也不知道凯瑞.洛克菲勒会有如何的想法,我只知道,雷电华电影公司的内部,卓别林和希区柯克这两派已经势同水火,这对于雷电华电影公司来说,绝对是一个不小的灾难。
除了约翰.福特、西席.地密尔和卓别林,《洛杉矶时报》上面还刊了不少电影人的文章,其中有斯特劳亨、约翰.休斯顿、威廉、惠勒、弗兰克.卡普拉等人。
这些人的评论,虽然有长有短,有的犀利,有的和缓,凡是分析一通下来,结论却出奇的相像,那就是,希区柯克的这部《杀手》是不好电影,这是值得肯定的,也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和《这个杀手不太冷》相比,就明显不在一个档次了。
而在评论的最后,连好莱坞电影的泰斗埃德温.波特也站出来说话了。
这个被好莱坞电影人深为尊敬的老人,笔调是十分欢快的:“希区柯克先生拍摄了一部好电影,无愧于心理电影大师的称号,但是和柯里昂先生相比,就显得有些小家子气了。抛开两部电影本身,我觉得希区柯克在导演功力上也无法和柯里昂先生相比。柯里昂先生天马行空,拍摄的体裁已经覆盖了几乎好莱坞电影的所有领域,历史片、恐怖片、现实主义电影、电视电影、杀手片等等等等,每个领域他都会拍,而且每一部电影都会成为该领域内的巅峰之作,这样的电影人,纵观好莱坞历史,也只有柯里昂先生能够做到。”
“而希区柯克先生,在心理电影上的才能没有人能够怀疑,但是他除了拍心理电影还是心理电影,没有任何的新意,难道他要拍一辈子心理电影吗?我的建议是,希区柯克先生能不能挑出这个窠臼,拍摄其他题材呢?!”
埃德温.波特的这篇文章,算是做了一个总结,对于这次电影决斗的总结,他也评出了这次绝对的最后赢家。
只不过,这个赢家不是希区柯克。
...